天天看點

一個小小的胡家窩棚,何以葬送廖耀湘十萬大軍?

人們常說:“小人物改變大曆史。”有時候,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小地方,也會成為重大曆史事件的見證者和參與者。

比如,遼沈戰役期間的胡家窩棚。

一個小小的胡家窩棚,何以葬送廖耀湘十萬大軍?

胡家窩棚位于遼甯省錦州市黑山縣胡家鎮胡家村。在很多年以前,這裡荒無人煙,無人居住。後來,一家姓胡的人搬遷到了這裡,開墾荒地,種植莊稼,還在開墾出來的田地旁邊搭建了幾個簡易棚子。人們經過此地時,遇到口渴了,就會找老胡家讨口水喝。

久而久之,人們就把這一塊稱為“胡家窩棚”。

滄海桑田,時過境遷,轉眼到了1948年,波瀾壯闊的遼沈戰役爆發,廣袤的東北黑土地上,硝煙彌漫,炮聲轟隆,厮殺聲此起彼伏。

10月21日,昔日沉寂已久的胡家窩棚變得熱鬧起來。大批人馬帶着坦克、大炮浩浩蕩蕩地來到這裡。

一個小小的胡家窩棚,何以葬送廖耀湘十萬大軍?

這是廖耀湘率領的第9兵團兵團。他們從沈陽出發,一路西進前往錦州,試圖援救範漢傑。可當他們走到半路上時,東北野戰軍已經在10月15日攻克了錦州,将範漢傑等人俘獲。下一步怎麼辦呢?廖耀湘接到新指令:繼續西進,在侯鏡如東進兵團的配合下,奪回錦州。于是,廖耀湘不得不硬着頭皮繼續往錦州方向前進。

廖耀湘第9兵團抵達胡家窩棚、尖山子、拉拉屯、正安堡一線時,遇到了東北野戰軍第10縱隊等的頑強阻擊。廖耀湘便将他的前進指揮部設立在胡家窩棚,組織部隊向黑山、大虎山發起進攻,打開一條通往錦州的通道。

一個小小的胡家窩棚,何以葬送廖耀湘十萬大軍?

古語說:“兵貴神速。”戰場形勢瞬息萬變,需要決策者當機立斷,不得猶豫不決。廖耀湘也算是一名身經百戰的名将了,可他在胡家窩棚被阻攔了好幾天,始終下不了往營口撤退的決心。一旦下了往營口撤退的決心,當部隊在台安以北地區遇到一支解放軍地方部隊時,又誤以為是東北野戰軍主力部隊,趕緊撤了回來。

最終,廖耀湘第9兵團被東北野戰軍9個縱隊再加上炮兵縱隊團團包圍。

一個小小的胡家窩棚,何以葬送廖耀湘十萬大軍?

廖耀湘第9兵團是國軍最強大的主力兵團,沒有之一。這支兵團最多時下轄6個軍:新1軍、新3軍、新6軍、第49軍、第52軍、第71軍,擁有兵員15萬人。遼沈戰役爆發後,第52軍沒有第9兵團西進,而是去搶占營口。西進兵團依然有5個軍的建制。在5個軍裡,新1軍、新6軍是五大王牌軍之二,第52軍和第71軍都是美械軍,實力不下于王牌軍。新3軍、第49軍在第9兵團實力稍弱,但放在其它兵團裡,也是可以當主力軍使用的。

是以,東北野戰軍想一口吃掉廖耀湘第9兵團,并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

針對戰場的實際情況,東北野戰軍指揮部做了一件史無前例的事情:将指揮權下放到各縱隊,哪裡有敵人就往哪裡打,哪裡有槍聲就往哪裡追。這樣一來,戰場局勢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再也沒有一線、二線的分别,前方、後方也無從談起。東北野戰軍的戰士們大膽地對廖耀湘第9兵團進行穿插、分割、包圍。

一個小小的胡家窩棚,何以葬送廖耀湘十萬大軍?

廖耀湘第9兵團被這種全新的戰術打得回不過神來,建制全部被打亂了,變成了“一鍋粥”。這就給了東北野戰軍“黑虎掏心”的機會。

當時,東北野戰軍二局(無線電偵聽部隊)将廖耀湘第9兵團的電信通訊進行了破譯,判斷出前進指揮部大概位于胡家窩棚,便指令各部隊重點攻擊胡家窩棚。

10月26日淩晨,東北野戰軍第3縱7師21團3營8連指戰員進攻到胡家窩棚西邊的山坡,發現7間大瓦房上天線林立,斷定這裡一定是第9兵團的重要機構,果斷進行攻擊。他們沒有猜錯,這裡正是廖耀湘的前進指揮部。第9兵團警衛部隊與8連進行激烈交火。由于敵衆我寡,8連指戰員傷亡慘重。

一個小小的胡家窩棚,何以葬送廖耀湘十萬大軍?

廖耀湘得知前進指揮部被攻擊後,如驚弓之鳥,迅速撤退到新6軍22師指揮部。由于通信處器材和密碼本在被攻擊時丢失,廖耀湘無法用無線電暗語将指令傳達給各部隊,慌亂之中采用了無線電明語的方式,導緻東北野戰軍掌握了第9兵團的行動計劃和路線,勝利的天平很快就倒向東北野戰軍一方。

經過兩天激戰,東北野戰軍全殲第9兵團10萬人馬。廖耀湘在逃跑時被俘。小小胡家窩棚就這樣成為第9兵團全軍覆沒的關鍵地點。

覺得文章不錯的朋友,不妨點個免費的關注,您的支援是我最大的動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