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個軍的政委和政治部主任是上将,參謀長是中将,而軍長隻是少将

紅27軍是陝北紅軍主力部隊之一,後來随着鄂豫皖蘇區的紅25軍勝利到達陝北,這兩個軍被合編為紅十五軍團,而原紅27軍則被改編為紅十五軍團第81師。到了1937年1月,中央下令又以第81師為基礎擴編恢複了紅27軍。在這次紅27軍恢複之後,擔任紅27軍的軍級幹部中,在1955年授銜時,其軍銜也完全不同。軍政委和軍政治部主任是上将,軍參謀長是中将,隻有軍長是少将。

是不是說很奇怪呢?

軍政委王平,他是湖北陽新縣人,他1930年參加紅軍,會甯會師之前,一直在紅一方面軍系統任職,後随紅一方面軍參加了長征。在紅27軍恢複之後,王平出任紅27軍政委。抗日戰争中,王平在八路軍系統任職,曾在八路軍總部任組織科科長,抗日戰争後期,出任冀中軍區政委,冀晉軍區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解放戰争時期,他曆任北嶽軍區第二政委兼第一縱隊政委,北嶽軍區司令員、察哈爾軍區司令員。抗美援朝戰争爆發後,王平任志願軍第20兵團政委,志願軍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後期升任志願軍總部政委。他回國後,任解放軍軍事學院政委,軍委炮兵部政委,武漢軍區第一政委。

這個軍的政委和政治部主任是上将,參謀長是中将,而軍長隻是少将

1955年授銜時,組織上給王平定的職級是正兵團級,這個級别的将領,基本上都是授上将,是以王平也就順理成章成為上将。

軍政治部主任李志民,他是湖南浏陽人,他1927年參加革命,會甯會師之前,一直在紅一方面軍系統任職,後随紅一方面軍參加了長征。在紅27軍恢複之後,李志民出任紅27軍政治部主任。抗日戰争中,李志民先是延安抗大任職,曆任抗大第5隊隊長兼政委、組織科和幹部科科長、組織部部長、抗大第二分校政治部主任。抗日戰争後期,李志民調任晉察冀軍區第1分區副政委、晉察冀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部長、晉察冀軍區第1分區政委、冀中軍區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解放戰争中,李志民任晉察冀軍區第3縱隊政委、晉察冀野戰軍第2縱隊政委。解放戰争後期出任華北軍區第20兵團政治部主任、第19兵團政委等。抗美援朝戰争爆發後,李志民任軍第19兵團政委、志願軍政治部主任、志願軍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志願軍政委。

這個軍的政委和政治部主任是上将,參謀長是中将,而軍長隻是少将

1955年授銜時,組織上給李志民定的職級是正兵團級,這個級别的将領,基本上都是授上将,是以李志民也就順理成章成為上将。

軍參謀長李壽軒,他是湖南邵東人,他1928年參加革命,會甯會師之前,一直在紅一方面軍系統任職,後随紅一方面軍參加了長征。在紅27軍恢複之後,李壽軒出任紅27軍參謀長。抗日戰争時期,李壽軒曆任八路軍總部司令部第三科科長、八路軍太行軍區第三軍分區副司令員、八路軍前方總部教育科科長。解放戰争時期,李壽軒任松江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兼哈爾濱衛戍司令員,東北野戰軍鐵道縱隊副司令員兼參謀長,東北野戰軍鐵道兵團參謀長、解放軍鐵道兵團兵團副司令員兼參謀長。抗美援朝戰争爆發後,李壽軒曆任志願軍鐵道兵團副司令員,志願軍鐵道兵指揮所主任,志願軍鐵道搶修指揮部司令員,志願軍鐵道運輸司令部第二副司令員等職務。

這個軍的政委和政治部主任是上将,參謀長是中将,而軍長隻是少将

1955年授銜時,組織上給李壽軒定的職級是副兵團級,這個級别的将領,基本上都是授中将,是以李壽軒也就順理成章成為中将。

軍長賀晉年,他是陝西省子長縣人,他1930年參加革命,他是陝北紅軍創始人之一,也是陝北紅軍非常有代表性的将領。抗日戰争時期,賀晉年先後擔任過陝甘甯晉綏聯防軍三邊軍分區司令員、八路軍留守兵團警備第1團團長、陝甘甯晉綏聯防軍警備第3旅旅長、陝甘甯晉綏聯防軍三邊警備司令部司令員。解放戰争時期,賀晉年曆任東北民聯合江軍區司令員、佳木斯衛戍司令部司令員、東北民聯騎兵縱隊司令員兼政委、東北野戰軍第7縱隊副司令員、東北野戰軍第11縱隊司令員、第48軍軍長、四野第15兵團第二副司令員、江西軍區第一副司令員、贛西南軍區司令員等職。

這個軍的政委和政治部主任是上将,參謀長是中将,而軍長隻是少将

解放戰争後期,賀晉年一直在江西部隊任職。新中國成立後,在東北軍區司令員兼政委高崗的提議下,賀晉年被調往東北軍區,任東北軍區第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并兼東北軍區衛戍部隊司令員、防空部隊司令員、裝甲兵部隊司令員。

1955年授銜時,組織上給賀晉年定的職級是副兵團級,這個級别的将領,基本上都是授中将,也可以酌情授予上将或者少将,賀晉年因為受高崗事件的影響,是以沒辦法授上将或者中将,而是酌情給了個少将。其實以賀晉年的資曆和戰功,授上将是最合适的,再不濟也應該是個中将。賀晉年的少将軍銜,确實明顯偏低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