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戰鬥英雄隐姓埋名40年,沒錢看病驚動軍方,身份曝光後副師級待遇

不用擔心穿不上保暖的衣服,不用擔心過着有上頓沒下頓的生活。不用風餐露宿,條條寬闊平坦的道路,越來越友善快捷的交通工具,讓“天涯若比鄰”成為現實。

這些看起來平平無奇的物或事,對于今天的我們來說輕而易舉,甚至是不費吹灰之力之力就可以擁有的條件。然而,對于90年前的他們來說,這就隻能是想象中的生活。

沒有良好的經濟條件,山河動蕩,雪上加霜。

沒有人能預知未來,沒有人知道結局是好是壞。就像今天的我們不知道,教科書上一句短短的話語,寫盡了他們多少人的一生。

戰鬥英雄隐姓埋名40年,沒錢看病驚動軍方,身份曝光後副師級待遇

他們?他們是誰?

他們是成千上萬的如張國福一般的投身于偉大革命事業的,鞠躬盡瘁,舍小家為大家的民族英雄。

在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也許選擇的道路是死亡,但他們仍義無反顧,用血肉之軀鋪就了我們今天光明的未來。

我們須得心懷敬意,前世之事後事之師。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戰鬥英雄張國福的那40年。

幹城之将,死而後已

張國福,出生于吉林省榆樹縣新立鎮的小小山村。本該度過無憂無慮少年生活的他,奈何早早明白事理:

“沒有繁榮富強的大家,哪有溫馨和平的小家!”

動蕩的歲月,需要青年人為之奉獻、為之付出一切乃至生命,總得有人去走從未有人敢走的路。

1946年,15歲的

張國福選擇了這條路,選擇了暫時放下小我,加入的解放軍的隊伍,成為一名光榮的解放軍戰士。

戰鬥英雄隐姓埋名40年,沒錢看病驚動軍方,身份曝光後副師級待遇

試想,15歲的我們是否有膽識去走這樣一條荊棘遍布的路?

又有多少這個年歲的孩子在今天仍然不懂珍惜,不懂珍惜年華、不懂珍惜來之不易的資源,虛度光陰,隻想過不需努力就可以過得很舒服的日子。

這需要我們的反思,

我們在今天,究竟以何種方式為我們的孩子帶來更好的教育。

15歲的張國福不知道什麼是教育,千千萬萬如同他一起投入奮鬥的少年們也同樣不知道,因為時代沒有給他們時間。

他們所學會的一切都來自于在戰場上一次又一次反反複複的戰鬥經驗。

也許是天賦使然,也許是戰鬥的本能,年紀不大的張國福的戰鬥卻十分勇猛。

加入隊伍的第二年就能俘虜一個中将級的敵人,當得起一聲少年英雄,盡顯中華兒女本色。

在之後的艱苦奮鬥的歲月裡,小小的身體不斷迸發出巨大的能力。參加的戰争場數不斷增加,這單薄的數字記錄在見證了無數人的奮鬥,似乎也就有了千萬斤的力量。

戰鬥英雄隐姓埋名40年,沒錢看病驚動軍方,身份曝光後副師級待遇

張國福也因其出色的能力,不斷被提拔,先從班長開始,再到排長直至副連長。

東北民主聯軍則反客為主,奪取了戰場的主動權的“

三下江南

”“

四保臨江

”戰役;解放了東北全境的“

遼沈戰役

”;以及解放戰争上的關鍵戰役“

平津戰役

渡江作戰

”、

進軍西南剿滅悍匪

、為國内經濟建設和社會改革赢得了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的“

抗美援朝

”戰争的勝利。

張國福和他的戰友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硬生生走出了一條獨立自強、不被人掣肘的路。

無數的英雄獎章在歲月裡無聲地贊揚的英雄們的無私奉獻,靜默地見證一次又一次英雄們被打倒又重新站起來的堅韌。

數場戰役中,

最為人所知的是他在遼沈戰役中突出貢獻,那一場與我軍對壘的是敵軍進階将領廖耀湘所帶領的司令部。

1948年9月,中央召開重要會議,決定不錯過來之不易的有利時機,進行戰略決戰,首先被納入作戰計劃的就是形勢大好的東北部。

戰鬥英雄隐姓埋名40年,沒錢看病驚動軍方,身份曝光後副師級待遇

東北的優勢性在于其兵力部署較為充沛,有于敵人一決高下的實力;其次發達的重工業制造水準和得天獨厚的産糧能力更是為部隊作戰提供了良好的後勤服務,集此天時地利與人和,和敵人的戰略決戰就東北拉開。

1948年9月12日,林彪、羅榮桓帶領東北解放軍主動發動攻擊。

在中央訓示下,連續攻下遼甯昌黎、灤縣、興城、綏中、義縣以及敵軍被分割在錦州、錦西、山海關的部分地區。

我軍勢不可擋的氣勢給敵人帶來的焦慮,急調廖耀湘帶領的十萬部隊以解局勢之困。

雙方在黑山、大虎山一帶展開激烈的鬥争,一場惡戰即将打響。

在攻占“胡家窩棚”時,在武器差距懸殊的情況下,敵人的炮火攻擊對我軍産生極大的壓制,戰士們沖鋒幾十餘次,終究不得其所。

眼看戰友們一個又一個地倒下,張國福想道:

必須要有什麼辦法突破敵人的封鎖。

于是他毅然決然地倒下,假裝中彈,隐藏在遍地屍體中,打算用自己為部隊打開一條生路,沒有考慮失敗後會面對的死亡。

戰鬥英雄隐姓埋名40年,沒錢看病驚動軍方,身份曝光後副師級待遇

當代表進攻的沖鋒号再一次響起,張國福向敵營扔出一枚手榴彈,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地在手榴彈爆炸前沖進了敵軍的戰鬥的指揮地。

手裡拿着爆破筒威脅敵軍将領立刻停止戰鬥,否則他将把他們就地擊殺,大家一起死。

許是敵指揮官被這不怕死的勁頭喝住,沒想到有人膽子那麼大,敢直搗敵營,一時之間也沒反應過來,沒有做聲。

此時,戰友們一鼓作氣,突破了敵人的火力封鎖沖了上來,包圍住敵指揮官。

敵指揮官看已經失去了戰鬥優勢,便也不做抵抗,下令停止反抗。

至此,張國福一戰成名。

1950年,全國解放以後的全國戰鬥英雄代表大會上,

年僅19歲的張國福成了出席的衆人中年紀最輕的一位。

在此次會議上,張國福還見到了當時的最高上司人

毛主席、周總理

等,并進行了親切的交流,得到了來自上司的關心與關懷。

戰鬥英雄隐姓埋名40年,沒錢看病驚動軍方,身份曝光後副師級待遇

1952年,張國福所在的47軍被派遣入朝戰鬥。

在面對敵我裝備懸殊的情況下,張國福所在隊伍守了七天八夜沒讓敵人越過自家的戰線。

在嚴峻的戰争形勢面前,整個連隊的戰友都不可避免地犧牲了,最後隻留下張國福一個人。

留下來的人最痛苦

,試想,朝夕相處的戰友一個個都離開了,那些有關于親情、友情的記憶也僅留存在一個一個人身上,那該多麼沉重。

戰争的殘酷,既殘存在生理上,也深刻在心底。

因而,我們更要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好日子,

好好活着,好好吃飯,不虛度,不浪費。

隐姓埋名,不慕榮華

從戰場上退下來的張國福因胸部的嚴重損傷不得不回國療傷。

但是嚴峻的傷勢,張國福一度徘徊于生死邊緣線。

當時的治療,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在和閻王作鬥争。

病床被緊轉移了多次,

多家醫院多名醫生護士晝夜不分,就是為了

讓這名英雄能多看看他所親自守護的世界是何種模樣。

最後的治療來到了吉林長春,這才挽救了這位英雄的生命。在養傷的期間,戰争也逐漸走到了尾聲。

戰鬥英雄隐姓埋名40年,沒錢看病驚動軍方,身份曝光後副師級待遇

本來在政府的安排下他會進入機關工作,本該擁有一個比較舒服的晚年。

令所有人沒有想到的是,英雄張國福并沒有接受這份“優待”。

他不想以死去的戰友的榮譽享受榮華富貴,他一個人也根本不能使戰争勝利,勝利是大家的,他不能也沒法安心地坐在這個位置,這讓他有一種踩着戰友的屍骨的感覺。

并且,張國福并未透露有關自己身份的資訊,也并未大肆宣揚自己的功績。

因為

在他回到家鄉的期間,不斷有人來拜訪、參觀、慰問,政府的上司們也經常邀請他分享自己的經曆。

每一天都被無數的光環圍繞着,有

人欣喜如狂、有人暗自竊喜、有人為此勞碌半生。

但張國福清楚地知道,

這不是他想要的。

他更渴望的是閑看花開花落的平凡生活。

假使他不經意間透露出自己的豐功偉績,想必他和他的子女都能得到一定的優待。

但他沒有這麼做,而是像任何一個普普通通的士兵,安靜地療傷,期待回到自己一直為之奮鬥的地方。

戰鬥英雄隐姓埋名40年,沒錢看病驚動軍方,身份曝光後副師級待遇

戰争結束之後,張國福選擇回到自己的家鄉。在當時,很多女大學生都對張國福表達的愛慕之情,想要與他共築革命情誼。

但張國福并沒有被亂花世界迷了眼,而是堅守本心,最終與自己的夫妻相遇。

哪怕在别人眼中,她隻是一個普通人,但并不妨礙他們相愛。

平凡的生活,有個趣味相投的人,倒也不算難捱,甚至樂在其中。

為了隐瞞自己的身份,也許還是為了與過去的自己道個别,結束那驚心動魄的半生,他還将自己的名字改成“

張國福

”,也許還是期待一份幸福吧。

然後,隐姓埋名的張國福來到了工作環境異常艱苦的火藥廠,成為了努力建設新社會的萬千普普通通的勞工中的一名。

工作了二十多年,每天的工作任務就是制造火藥和運輸火藥。而且在

張國福來到鶴崗之後,

沒有帶任何能夠暴露身份的證件

,是以哪怕到了張國福結束工作退休之後,他的同僚們沒有一個人知道自己身邊隐藏着這樣一位平凡低調的英雄。

戰鬥英雄隐姓埋名40年,沒錢看病驚動軍方,身份曝光後副師級待遇

直到退休都沒有人知道身邊有着這樣一位英雄。

惡劣的環境、微薄的薪資

,張國福在困難的時候,一家七口人擠在小小的12平淡12平方米的房子,日常的飲食還要靠他從工廠裡的食堂一點點的擠出來,以此來養育年幼的孩子。

雖然日子苦了些,但是腳踏實地、靠自己雙手創造生活的日子,讓農村出身的張國福

倍感滿足和踏實。

長期在滿是灰塵、惡劣的環境下工作,張國福也沒有怨言。

他同夫妻一起過平淡的生活,生兒育女。

過往日複一日征戰連連,居無定所的生活似乎都離這位英雄遠去,

他以為,他可以平淡的走完這剩下的半生。

可天公不作美,

長期在戰争中留下的傷害和長期處于積塵環境中,給老人的胸部帶來了嚴重的損傷,生命垂危。

而且,因為長期的節儉生活和知足常樂,

老人一生的積蓄也沒留下太多,甚至不夠他治病。

子女們也未曾了解過老人之前的身份,隻知道老人是一名光榮的榮民。

子女們的生活也不算富足,最多能夠支撐家裡人的生活,幾個兒女也無力支付繁重的醫療費,隻得到處尋求親戚的幫助,四處借錢。

戰鬥英雄隐姓埋名40年,沒錢看病驚動軍方,身份曝光後副師級待遇

幾番周轉,老人最後被轉去了北京的醫院治療。

這時,子女們突然想起父親曾經所在的部隊,47軍。就想着聯系一下曾經的戰友看看能不能互相幫襯一下,能不能挽救父親急速流逝的生命。

明明一生善良、一生奉獻的老人,為何要在此遭受如此的劫難呢?

巧合的是,軍隊上,大家也都在尋找這名當年沉默消失的英雄。

這件事被上級上司知道後,更是引起了上司們的轟動。

老人被緊急接到了解放軍醫院進行最好的治療。

可惜時間絲毫不放過任何一普通平凡的人,哪怕他曾經留下許多關于未來的希望。病重的張國福治療無效去世了

,臨走前他最殷切的渴望不是自己,不是家人也不是子女,而是我們偉大的國家。

他希望有一天我們的國家能夠越來越好、越來越強大,能夠繁榮富強。

也許是小時候吃過太多苦,老人懂得走到今天的不容易,他不想在未來的某一天,那時的孩童仍然需要投身于風雨飄搖的動蕩之中,那時的孩童仍然吃不飽,穿不暖,有一天每一天的活着。

戰鬥英雄隐姓埋名40年,沒錢看病驚動軍方,身份曝光後副師級待遇

這位老人在生命的盡頭,内心裡最牽挂的仍然是自己的祖國。

這是多麼赤忱的愛國之情。

十年熱血飲冰難涼!

英雄的軀體離開了我們,但他的拳拳愛國之情卻永遠激勵着我們前行,英雄的光輝永不滅亡,英雄的火炬将由新一代的我們傳承!

至此,老人的光輝事迹才為衆人所知,

無論是上司、戰友、夫妻還是子女都為此深深的感動。

子女們為父親的高尚人格而自豪,以父親為榜樣。

人窮志不窮!

在老人離世之後,老人的子女們也沒有憑借老人的名聲謀取任何私利,也沒有向上司和部隊提出任何不當的要求。

不愧是英雄的子女,在長期受到英雄的精神、品格的熏陶,他的子女們也沒有掉鍊子。并且,

在軍方提出,讓老人最後長眠在八寶山革命公墓時,卻得知,老人早就留下了希望能夠回到家鄉安葬的願望。

戰鬥英雄隐姓埋名40年,沒錢看病驚動軍方,身份曝光後副師級待遇

那個他年少時被迫離開的家鄉、那個奔赴前線的日子日夜牽引着他的家鄉、那個他娶妻生子、平淡半生的家鄉、那個無論多麼無助總會像自己敞開懷抱的家鄉。

最後落葉歸根,英雄張國福結束了他璀璨、可歌可泣卻又歸于平淡的一生。

承前啟後,繼往開來

時代在緩緩向前,許許多多的人或事都被時間的長河不斷掩埋。

但縱觀曆史長河,不難發現,所有如張國福一般的英雄如明珠一般熠熠生輝,照亮我們前行的路。

書上說,一個民族不能沒有英雄。

因為一個有英雄的國家,才有了民族的氣節和民族的根。

我們敬仰、尊敬英雄,是因為他們為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付出了太多太多。

“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也許聽到的多了,很多人都習以為常,很少有人去細想究竟是怎樣危險的境遇才鑄就今天的我們的光明未來。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常憶苦思甜,我們也許會對今天自己的生活有更深一步的思考。不再因青年時期的茫然碌碌無為,不再因中年對碌碌無為厭棄自己的生活。

戰鬥英雄隐姓埋名40年,沒錢看病驚動軍方,身份曝光後副師級待遇

去當一個有理想、有信念的人。

同時,對于榮民的保障制度應該更加健全與完善。

退伍的軍人身上難免負傷,有的甚至殘疾。

因為常年從軍單調的生活,沒有什麼可以謀生的手段,基本的生活很多時候都難以保障。這個時候,

如果國家都不記得他們,他們就真的沒有人能記住了,曾經的輝煌,落在生活裡,就成了一粒随時可以拂去的塵埃。

是以,

加強對在世的退伍、退休軍人的資訊搜集登記,為他們提供一些能夠生存的基本條件。

英雄們接不接受是一回事,但屬于的榮譽不應該被掩埋。

還有不能忘記的是,嚴懲随意污名化、醜化英雄,扭曲英雄事迹的人。

試想,我們的後代不僅不能學習到英雄的光榮事迹,甚至被扭曲的故事影響價值觀,這不僅是個人的損失,更是對國家和民族未來根基的傷害。

必須讓一些不法分子認識到,網絡并非法外之地。連英雄事迹都可以彎曲的人,想必内心充滿了黑暗,不懂得珍惜美好的生活。

戰鬥英雄隐姓埋名40年,沒錢看病驚動軍方,身份曝光後副師級待遇

時光如白駒過隙,我們的建設從艱難困苦的戰争中來到了繁榮富強,科技造福生活的21世紀。

許是中華一直以來的優秀傳統文化,為民族而戰、保護家園捍衛國土的熱血激情似乎成為很多青年人心中的隐形基因。

許多人心中的英雄,可能是是漫畫世界裡擁有超能力、捍衛世界和平的超人,是教科書裡遠遠無法觸及的紅軍戰士,更有思想混亂者将今日在熒屏上活躍的賣笑的“流量小生”認為是自己心中的英雄。

那麼,什麼樣的人才稱得上是真正的英雄呢?

英雄,在危險時奉獻自我的人;

是在衆人膽怯之中大聲呼喊的人;

是不懼怕強大的權勢,勇于與黑暗做鬥争的人;

是在災難面前保護衆人,讓無數人由衷的祝願:“請一定要活着回來!”的人。

英雄的定義是心中包涵天下,不太過分糾結于個人利益,保持着赤子之心,一腔愛國熱情,不忘初心的人。

我們應該從英雄身上不斷汲取能量,接過接力棒,走好我們自己的路。

參考文獻:

《1950年全國戰鬥英雄代表大會紀念刊》《英雄埋名四十年——全國特級戰鬥英雄張國福的傳奇經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