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三次授銜少将,跟随周總理進行談判,晚年卻到北大荒改造,學會醫術,活了100歲,他就是童陸生将軍。

童陸生是1901年出生的湖北黃陂人,他的父親童雲程光緒三十年也就是1904年就公費出國留學,回國後參加了武昌起義,後跟随孫中山先生,被任命為少将參軍。童陸生青年時期在武昌中華大學中學部讀書,與恽代英關系很好,1919年參加了五四運動。随後到了雲南講武堂韶州分校進行學習,第一次國共合作時,他參加了軍隊,先後參加了吉安,沙河等戰役,打敗了軍閥孫傳芳。25歲時加入了我黨,大革命失敗後,他跟随組織到鄂西地區工作。之後輾轉到廣西,柳州,上海,後組織安排他做兵運工作,他到江蘇省保安司令手下當了營部文書。
1932年,童陸生接到了長沙家中來的一封信,這封信是楊虎城寫的,随信還有100元路費,原來是楊虎城手下的參議黃國梁推薦的,黃國梁也是雲南講武堂出身,聽聞童陸生此時生活不太好,加上童陸生才能不錯,就想讓他到陝西辦講武堂當教官。經過組織同意,童陸生就到了西安,随後成了憲兵營的副營長,發展兵運工作,當時的19路軍在福建李濟深的帶領下發動了抗日反蔣的活動,楊虎城派童陸生前去聯系,一方面這說明了楊虎城對童陸生的看重,一方面也表達了楊虎城想共同抗日的想法。
此時的十七路軍中,我黨地下組織不斷發展壯大,楊虎城也不願與紅軍作戰,簽署了《漢中密約》,想一同逼蔣抗日。組織決定将兵運工作轉統戰工作,開展抗日救亡運動,童陸生做了很多工作,得到了社會各界人民群衆以及部分西北軍和東北軍中的軍人的響應。
随後的蔣依舊倒行逆施想要“剿滅”我軍,結果就發生了西安事變,随後國共開始合作抗日,童陸生率部參加了忻口戰役,後組織派遣到了山東工作,在韓複渠逃走後,說服張裡元接受聯合抗日主張,守衛了臨沂城,與日軍進行了激戰,日軍曾一度攻占西門,張裡元與敵軍短兵相接,激戰二十分鐘,奪回西門。臨沂城後随着守軍轉移,最終還是淪陷。因為山東省派遣,童陸生擔任了魯南地區保安副司令,少将頭銜。
童陸生的工作,不僅讓組織給了他很高評價,連張裡元也對他評價很高。
此後的童陸生回到延安,當了抗大教官,後又被調到了高參室工作,當了少将高參,研究軍事工作。
抗戰勝利後,國共雙方進行談判,1946年,國共和談的位址由重慶到南京,周總理按照規定帶了一名将軍和一名翻譯,這位将軍就是童陸生,以少将進階參謀的身份參加談判。當時的情況,童陸生不僅要參加談判,還要根據變化的戰局繪制地圖,以揭開蔣假和平真内戰的面目。童陸生總是接到周總理的便箋,要求他繪制地圖,因為時間緊,任務重,不能出差錯,童陸生總是連夜繪制地圖,第二天給周總理,并說明一些情況,周總理在召開的記者會上才能以事實為依據,揭露敵人的内戰陰謀。會後周總理誇獎軍事組,稱贊他們圖畫得很好,能說明問題。
建國後,1955年童陸生被授予了少将軍銜。1959年進階幹部集體學習時,有人說林是貧困人家出身,童陸生是與林總的堂兄弟林育南在同一個學校,武昌中華大學中學部讀過書,并且關系十分好,曾經受到過邀請到林總的湖北黃岡家中玩,童陸生就實話實說,說林總家中有工廠,雇了勞工,不能說是貧困人家出身。這一番話,讓他到北大荒勞動。童陸生到北大荒後,見到了當地居民因為寒冷經常感冒,卻缺少有效治療,就自己向老中醫求教,自學中醫為人看病。回到北京後,他仍然義務為人看病,受到很多人的稱贊。還十分熱心于家鄉的教育事業,為家鄉的圖書館捐贈了5000冊的圖書,希望能幫助到他們。
童陸生将軍于2001年在北京逝世,享年100歲。童陸生将軍是個很樂觀的人,這一點讓他能夠長壽,他在奮鬥中求樂,晚年面對高的職位,選擇了拒絕,說自己老了,但又十分熱衷于公益事業,對公益事業很上心,義務行醫,不要報酬,這樣的老将軍應當為我們所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