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湯和帶一千兩黃金去請劉伯溫,劉伯溫不來,馬秀英一語驚醒朱元璋

朱元璋早已命人蓋了一座禮賢館,以備講經講學之用。當晚,四個人都被朱元璋安置在這座豪華的禮賢館内。等不及第二天,朱元璋當晚就去了禮賢館,他首先見着的是章溢。

“現在天下亂紛紛的,怎麼才能平定下來?我為天下人求問先生,還望先生賜教。”朱元璋開門見山地向他請教。

章溢聽了也直言不諱地說道:“平定天下沒有一定的準則,隻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做成這件事。隻要國公寬仁待人,取得民心,天下一定是國公的。”

朱元璋點頭稱是,說:“我授先生為佥營田司事,并造福百姓,不知先生是否願意?”章溢感謝朱元璋從百姓立場出發,讓他為官,便欣然接受了,随後便跪下謝恩。

朱元璋雙手扶起章溢,恭恭敬敬地朝章溢作了個揖,說:“我代天下百姓感謝你。”

離開章溢後,朱元璋找到了宋濂,說道:“不知先生對當今天下,有什麼看法?”

宋濂說道:“如今天下大亂,是因為人心已亂。要平亂世,武力統一固然重要,但統一人心亦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知道了哪些是好事,應該去做,知道哪些是壞事,不應該去做,真正地達到這般境地,那麼天下自然也就統一了。”

朱元璋聽了連連點頭,說:“先生學貫古今,一代大儒,請先生留在我身邊以便能夠随時請教,今後先生就在禮賢信内、常常設壇講課,傳授《春秋》《尚書》《三略》等儒家經典,教化文武百官,不知先生是否願意?”

“做學問之人,最美之事就莫過于将其所學傳授衆人,能夠得到國公如此安排,宋濂感激涕零。”宋濂說道。随後,朱元璋又去了葉琛和劉伯溫處。

劉伯溫博經通史,尤其精通天象學,人們把他視為諸葛亮似的高人,他也為朱元璋出了許多有價值的政策。在明朝建立時,五十七歲的劉伯溫任禦史中丞兼太史令。在制定法律、軍制、官制等方面皆有劉伯溫參與和定論。

湯和帶一千兩黃金去請劉伯溫,劉伯溫不來,馬秀英一語驚醒朱元璋

劉基

馬秀英一番話朱元璋醒悟

有一天,朱元璋走進馬秀英的卧房,馬秀英便遞來杯熱氣騰騰的龍井茶,這茶是要花點時間才能泡出來的。

“你怎麼知道我會來?”朱元璋不解地問道。随後,他上前一步緊緊地抱住了挺着大肚子的馬秀英。

這時,朱元璋看着馬秀英,問道:“依你之見,我是先打陳友諒,還是張士誠?”

“這兩個人遲早都是你的手下敗将,隻是現在,我看還是先把已占的地盤穩固好。”馬秀英說道。

“你也是這麼看的?我還想在孩子出生之前的這三個月的時間裡,消滅他們中間的一個,作為給我兒子的見面禮呢。”朱元璋笑着說道。

“凡要成大事都隻能先将基礎打牢,特别是征戰之事,就更需要慎之又慎了,萬萬不能有半點兒差池,這不也是你自己說的嗎?”馬秀英望着朱元璋,輕言細語地說道。

湯和帶一千兩黃金去請劉伯溫,劉伯溫不來,馬秀英一語驚醒朱元璋

“感謝,感謝夫人提醒。我想,明天還是同李善長一道,去樂思山上,請來劉伯溫等四位大儒。”朱元璋說。

“劉伯溫?聽說他可是大儒中的大儒!”

“是啊,他的架子太大了,今天我派人去請了,他還不肯來。”

“你是怎麼去請的?”馬秀英問道。

“我親筆寫了封信,派湯和帶去,還帶去了一千兩黃金。”朱元璋細細地說着。

“黃金?你若不讓湯和帶黃金,他倒有可能會來。”馬秀英說。朱元璋不解地看着馬秀英,希望她繼續說下去。馬秀英說:“劉伯溫是元朝大臣,家境頗豐,他要來追随你,也是為了功名。

你拿黃金給他,他是不需要的,反倒認為你是小看了他

。”

朱元璋聽了連連點頭,

不由得緊緊地擁抱着馬秀英,深情地說

:“對于患難之交,我是不會忘記的。”

湯和帶一千兩黃金去請劉伯溫,劉伯溫不來,馬秀英一語驚醒朱元璋

向劉伯溫問策

朱元璋把四位大儒接到禮賢館後,當晚朱元璋又去找了劉伯溫。此時,劉伯溫已經準備好了上等的茶,他是在專門等候着朱元璋的到來。朱元璋品着熱茶問道:“你知道我要來嗎?”

“你也知我定在等你。”劉伯溫說罷,兩個人便哈哈大笑起來。笑完後,朱元璋又說道:“元璋想以天下大事問先生,還請先生不吝賜教。”

“但問無妨,隻要我劉伯溫知道的,一定如實回答,隻怕是劉伯溫知道的,國公早已成竹在胸了。”

“千萬别這麼說,我今日能有些實力,也全靠大家的互相幫忙。就是這樣,比之西面陳友諒,東面張士誠,也遠去一些,如今處在兩面來縫之中,不知如何才有作為?”

朱元璋說話時,劉伯溫認真地打量着他,隻見朱元璋身長背挺,腰粗肩窄,額骨突出,下頰肥碩,眼細嘴闊,齒小唇大,手肥實而指細小,腿修長而腳闆大,行動起來猶如龍蝦在水……劉伯溫心中暗自稱奇,自己一生鑽研相術,卻還是第一次見到這般相貌的人。

湯和帶一千兩黃金去請劉伯溫,劉伯溫不來,馬秀英一語驚醒朱元璋

見朱元璋正等着自己回答,劉伯溫這才回過神來說:“張士誠目前已經降了元朝,這是有些麻煩,但比較而言,陳友諒的麻煩則是更大的。一是他的力量強大,而且還在迅速壯大;二是陳友諒野心勃勃,先殺了自己的主子倪文俊,如今又控制義軍領袖徐壽輝,可說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對您發起進攻恐怕不遠了。”

劉伯溫一席話,直說得朱元璋額頭直冒汗,急忙問道:“那依先生之言,我現在當如何防禦?”

劉伯溫說:“現在不是防禦的事。孫子曰,決定戰争勝負,主要是從這七個方面來分析比較:國君政治是否賢明,将帥指揮是否高明,天時地利哪方更好,法令能否得到貫徹執行,軍事實力哪方強大,土兵訓練是否有素,賞罰是否嚴明。就這七條,國公與陳友諒相比,勝負也就出來了。隻要國公消滅了陳友諒,張士誠勢孤力單,一舉可破,然後國公向北挺進,便可成帝王之大業。”

朱元璋聽了非常高興,說道:“先生分析得精妙,一定還有敗敵良策,還請都能講出來。”

劉伯溫說:“以上七條,陳友諒明顯地占着的隻有一條,那就是在軍事實力上要比國公強大。是以,要打敗陳友諒,國公必須集中所有兵力,将西路、東路、北路大軍都召回來,方可一舉擊敗陳友諒。”“可是,如果召回常遇春與李文忠,張士誠與殘餘元軍必然趁機進行反撲,奪我東部、北部的領土,那後果一定不堪設想。”

湯和帶一千兩黃金去請劉伯溫,劉伯溫不來,馬秀英一語驚醒朱元璋

“國公的擔心是非常正确的,

但是群雄争霸在于實力,喪失土地換來實力壯大

,才可能是最後的赢家。如其不然,則實力盡而土地喪,再無争勝之本錢,不知國公認為是這樣的嗎?”

“聽了先生的這番話,我朱元璋茅塞頓開,我在這裡再次感謝了。”朱元璋說着,就席上朝劉伯溫拱手作揖。

劉伯溫慌忙還禮說:“國公相貌不凡,威武仁厚,且能禮賢下士,實是帝王風範,令伯溫大開眼界。”

朱元璋見劉伯溫說得真誠,

不由得也感動了起來,他握着劉伯溫的手說道

:“我朱元璋為人直率,相處久了你就會知道,有關軍國的大事,先生有什麼想法時,還請随時賜教。”劉伯溫點頭稱是。

這一夜,朱元璋就在劉伯溫的館裡,

與他徹夜長談,直到天亮時方才離去

劉伯溫為人謙虛、心胸寬厚,在用人方面有着卓越的見解。明朝建立之初,在選相的人選上,劉伯溫也有着他獨到的看法,從後來的事實上也能夠證明他的見解是正确的,可惜這些看法卻并沒有被朱元璋完全接受。

在與陳友諒、張士誠交戰的問題上,朱元璋也都要聽取劉伯溫的意見,幾乎是言聽計從。在打江山又怎樣坐江山的問題上,劉伯溫通過《時務十八策》為朱元璋講明:誰能遵行褒善貶惡,賞罰适中,誰就是天下可定之人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