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南京保衛戰為何會輸得這麼慘?蔣介石的指揮失當是其主要原因

南京保衛戰為何會輸得這麼慘?蔣介石的指揮失當是其主要原因

南京保衛戰的失利有很多原因,但其主要原因在于蔣介石的指揮失當。

南京保衛戰産生在白熱化的淞滬會戰以後,能夠看做是淞滬會戰的持續。蔣介石為給帝國主義做秀,把過半數精英投在淞滬會戰當中,盡管擺脫了日軍“三個月亡國我國”的嚣張方案,但“易攻守不住”的淞滬會戰卻讓參加的中國部隊嚴重損失,鬥志消沉。

獲得勝利的日軍鬥志正旺,将中國首都南京市列入下一個戰鬥總體目标,并視作囊中之物。這時間距上海市很近的南京早已是驚弓之鳥,城裡人人自危。但是南京市還有十多萬部隊鎮守,還行一戰,但肯定是守不了的。

南京保衛戰為何會輸得這麼慘?蔣介石的指揮失當是其主要原因

如何“守”南京市這一繁雜的難題現如今擺放在了蔣介石的眼前。

其實國民政府高層都知道這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蔣介石作為國家元首,不能就這麼放棄首都,即便放棄,他也需要一個“背鍋俠”來擔責。

1937年11月12日,蔣介石召開工作會議科學研究守備南京市難題。李宗仁和白崇禧從國防方面上剖析,都覺得不應該堅守。李、白二人是桂系,兩個人的講話盡管合理,但蔣介石卻聽着不開心,他不願意當舍棄北京首都的千古罪人。

随後,他把眼光投在唐生智的身上。唐生智“心照不宣”,義正詞嚴的認為應當堅守南京,并毛遂自薦,誓與南京市共進退。蔣介石聽後喜事,随後任職唐生智為南京市衛戍司令,全權負責指引十餘萬部隊。

但是唐生智這一總司令則是“名存實亡”。他本是湖南軍閥,參加反蔣不成功後被奪走軍權,在軍界早無基石。而南京的兵力成份繁雜,中央軍、雜牌軍各行其是,他壓根指引沒動。

12月5日,南京保衛戰宣布拉響。國民黨在外場陣營英勇作戰,但隻打過5天時間,外場陣營便全程淪陷,靠着湘江的南京被日軍三面包抄。

南京保衛戰為何會輸得這麼慘?蔣介石的指揮失當是其主要原因

日軍向唐生智招降,被其一口回絕,但他心中早已擁有撤退的準備,蔣介石也容許其适時撤退。但是撤退并非易事,唐生智必須 集結防守戰名将共同商定方案,要不然便會像“肥水之戰”的前秦部隊那般,十多萬部隊亂成一鍋粥,變為潰退、敗退。

但在這個節骨眼上,再再加上唐生智知道壓根駕馭不了别的名将,他壓根沒機遇制訂撤退計劃方案。

這時的唐生智左右為難。他一面一聲令下軍隊固守,但眼見戰績不好,他在12月12日又匆匆一聲令下“大部分渡江,一部突出重圍”。難題是那麼多的人,誰殿後,誰渡江,誰突出重圍,撤兵次序怎樣?怎樣傳遞撤兵指令?這種難題唐生智壓根沒有交代。

但唐生智總之早已一聲令下了,是以他自己先預埋的一艘汽艇棄城而逃了。對于餘下的屬下存亡怎樣,他隻有“造化弄人”了。

南京保衛戰為何會輸得這麼慘?蔣介石的指揮失當是其主要原因

結果唐生智走了,守留軍隊深陷一片錯亂:前有日軍瘋狂攻擊,後有部隊争先創優撤退。很多士兵溺亡在江中,趕不及撤退的要不拱手而降,要不脫掉軍服滲入城裡,放棄了抵禦。12月13日,日軍便占領了南京市。

蔣介石的逃避責任,唐生智的”臨陣逃脫“,導緻了南京保衛戰的大敗。

▲關注我,贈送高清中國和世界地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