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外國公主想嫁中國親王,中國派郡王去娶她,引發一場大規模戰争

後突厥汗國的可汗阿史那.骨笃祿病死了,他的兒子還年幼,他的弟弟默啜自立為可汗。默啜可汗的位置來得名不正言不順,還屢次興兵騷擾中國。當時的中國,是則天大聖皇帝武曌當朝的周朝。武則天也不含糊,派行軍大總管薛懷義領兵讨伐默啜。

薛懷義,就是武則天的那個男寵。此君爵封梁國公,後來又爵封鄂國公。薛懷義率領二十萬大軍,向突厥發起了進攻。薛懷義打仗的功夫雖然不行,但是有李昭德、蘇味道、帥契明、曹仁師、沙吒忠義等十八位将軍輔助,依然對突厥構成極大的威脅。默啜見周軍來勢洶洶,采取了不戰而逃的政策。

《資治通鑒.卷二百零五》記載,默啜(音:綽)向武則天請降。武則天大喜,加封默啜為左衛大将軍、歸國公。默啜又趁熱打鐵,提出了“為太後子,并為其女求昏,悉歸河西降戶,帥其部衆為國讨契丹”的要求。

武則天白撿了一個兒子,這個兒子還願意出兵,幫助武則天讨伐死對頭契丹。武則天很高興,派遣使者冊封默啜為左衛大将軍、遷善可汗。默啜打契丹,立了大功,武則天加封默啜為立功報國可汗。

外國公主想嫁中國親王,中國派郡王去娶她,引發一場大規模戰争

武則天劇照,圖檔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武則天一再加封默啜的封号,卻遲遲沒有派出使者,去迎娶默啜可汗的女兒。默啜想把女兒,嫁給李顯或者李旦。默啜這樣的要求,對武則天來說,實在是太難了。

當時的情況,李顯已經被武則天召回京城。武則天準備立李顯為太子,李顯已經有正妻韋氏,突厥公主又不可能當小妾。默啜的女兒,隻能讓李旦來娶。讓李旦娶突厥公主,也有大麻煩。用《資治通鑒》裡記載的張柬之的話說,就是:“自古未有中國親王娶夷狄女者。”

遍觀中國曆史,隻有北周武帝娶了突厥公主為妻,并且冊封為皇後。北周是割據勢力,還是鮮卑族建立的朝代,是以不能代表中國。中國曆史上大一統的朝代,秦漢晉隋唐,沒有一個朝代的親王,娶外國的公主為妻。

漢朝和隋唐,都有派公主和親番邦的事情。比如隋朝的義成公主,唐朝的弘化公主、文成公主等人,就是為了祖國,萬裡遠嫁和親異邦。翻看史書,但見中國公主和親番邦,未見外國公主和親中國。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外國公主想嫁中國親王,中國派郡王去娶她,引發一場大規模戰争

李顯劇照,圖檔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中國的古禮,實行一夫一妻多妾制。男人隻能娶一個正妻,但是可以納若幹個小妾。娶妻納妾,娶和納的待遇,就是嫡庶有别的禮法。正妻的兒子是嫡子,嫡子有優先繼承權。小妾的兒子是庶出,隻要有嫡子,庶子就沒有繼承權。庶子要叫父親的正妻為嫡母,叫嫡母的兄弟為舅舅。

中國的親王都是有封國的,而且有很大的機會當皇帝。皇帝要是娶了外國公主,就要把她冊封為皇後。打個比方,李旦要是娶了突厥公主,他有朝一日登基稱帝,就要像北周武帝一樣,冊封突厥公主為皇後。如此一來,默啜可汗就成了李旦的嶽父。突厥與大唐,就成了翁婿之國。

按照禮制,如果李旦娶了突厥公主,突厥公主就成了李旦所有兒子的嫡母。李成器和李隆基等人,都要尊稱突厥公主為嫡母。李成器和李隆基等人,都要尊稱默啜為外公。李隆基登基稱帝,要尊奉突厥公主為太後,還要尊奉默啜為外祖。如此一來,大唐與突厥,就成了“甥舅之國”。

曆史上隻有“甥舅之國”的說法,沒有“外祖與外孫之國”的說法。中國的皇帝,不想給外國可汗當外甥,是以都不願意讓親王娶外國。武則天面對默啜的和親請求,也是犯難了。讓李旦去娶突厥公主,她自己也不願意,朝中的大臣,也強烈反對,張柬之的反對态度尤其強烈。武則天思來想去,還是決定“命淮陽王武延秀入突厥,納默啜女為妃。”

外國公主想嫁中國親王,中國派郡王去娶她,引發一場大規模戰争

李旦劇照,圖檔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武承嗣一直想繼承武則天的江山,為此上蹿下跳好多年。武則天聽了狄仁傑的話,放棄了武承嗣,接回了廬陵王李顯。武延秀是武承嗣的兒子,在武則天決定放棄武承嗣的情況下,武延秀當皇帝的機率非常低。武則天不想讓李旦娶突厥公主,隻好派武延秀去迎娶突厥公主。

武則天預感到武延秀會讓默啜可汗失望,準備了非常豐厚的聘禮,希望以此來安撫默啜可汗受傷的心靈。《資治通鑒》記載了武則天給默啜的聘禮數量:“豹韬衛大将軍閻知微攝春官尚書,右武衛郎将楊齊莊攝司賓卿,赍金帛巨億以送之。”

武則天準備了數以億計的聘禮,讓武延秀迎娶突厥公主。默啜可汗看到不是李顯或者李旦來迎娶公主,馬上就翻臉,怒道:“我欲以女嫁李氏,安用武氏兒邪!此豈天子之子乎!我突厥世受李氏恩,聞李氏盡滅,唯兩兒在,我今将兵輔立之。”

外國公主想嫁中國親王,中國派郡王去娶她,引發一場大規模戰争

《資治通鑒》記載,默啜馬上就把武延秀關起來了,然後發兵攻打周朝邊境。武則天也不含糊,馬上就派30萬大軍,與突厥展開激戰。武則天下诏,冊封李顯為太子。武則天讓李顯擔任河北道元帥,以狄仁傑為河北道行軍副元帥,統兵讨伐默啜。

李顯的元帥隻是挂名,指揮作戰的人,還是狄仁傑。這件事情,《資治通鑒》也有記載,原文是:“時太子不行,命仁傑知元帥事,太後親送之。”

太子沒有出征,狄仁傑就是實際上的元帥。狄元帥不負衆望,指揮部隊把默啜趕到了漠北。狄仁傑雖然取得了暫時的勝利,但是突厥的邊患,并未解除,默啜還是隔三岔五騷擾中國。

中國甯願與突厥發生大規模戰争,也不願意讓親王娶突厥公主。由此可見,中國人對親王娶外國公主的事情,是多麼的抗拒。

本文由王福星原創。碼字不易,請尊重原創,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本人已經和維權公司簽約,委托維權公司代理維權。未經授權轉載者,維權公司會代表本人維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