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是誰?在随傅作義起義後,從國軍兵團副司令變成我軍兵團副司令

他是誰?

在随傅作義起義後,從國軍兵團副司令變成我軍兵團副司令。

他就是葛晏春。

他是誰?在随傅作義起義後,從國軍兵團副司令變成我軍兵團副司令

葛晏春是遼甯遼陽人,16歲時加入了東北軍,後考入東北講武堂,畢業後就被少帥送到日本學習軍事,回國後做了一陣子教官,後被選入少帥的衛隊擔任了營長,後任第105師1旅2團團長、張學良衛隊團長等職,西安事變後,張學良被扣押,部隊被改編,葛晏春出任第49軍109師327旅旅長。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葛晏春奉命率部327旅增援河北戰場,在河北滄縣等地和日軍甲種精銳第10師團的第10聯隊進行了一場遭遇戰,雙方激戰數日,最終敗下陣來。這一仗雖然失敗了,但東北軍仍具有相當旺盛的抵抗日寇的意志和決心。

他是誰?在随傅作義起義後,從國軍兵團副司令變成我軍兵團副司令

淞滬會戰開始後,葛晏春奉命率部趕赴上海楓泾至嘉善一線阻擊進犯的日軍,他們一到上海就投入到了戰場,戰鬥打的異常激烈,葛晏春所在的109師幾乎全軍覆沒,4個團長陣亡了3個,營長還活着的也隻有三分之一,部隊隻有被迫撤下陣地。當身負重傷的葛晏春看到身邊的戰友們一個個地倒下,感到非常慚愧,想舉槍自殺,幸虧被衛士攔下。

後來,葛晏春調離前線,在中央軍官訓練團擔任教官,直到日本投降之後,才又被派到軍事機關任職,他先是在熱河省任保安副司令,後在國民黨軍第9兵團任參謀長、副司令、代司令。

插一個關于國民黨第9兵團的小知識:

曆史上國民黨的第9兵團先後出現了三次,第一次是由廖耀湘兵團于1948年1月改組而成,轄新1軍、新3軍、新6軍、49軍、52軍、71軍6個軍及另4個旅,1948年10月在黑山、大虎山地區被我軍殲滅,隻逃出了一個52軍。

他是誰?在随傅作義起義後,從國軍兵團副司令變成我軍兵團副司令

第二次出現的第9兵團是在1948年11月,他們是由第13軍擴編而成,司令官是石覺,副司令官蔡劍鳴、駱振韶、葛晏春,12月由熱河退至北平。次年1月,石覺、蔡劍鳴、駱振韶離開北平,葛晏春等人随傅作義起義。

第三次出現是在1949年7月,他們是以原第11兵團殘部2個騎兵旅重建而成,司令為孫蘭峰,1949年9月在綏遠起義。

傅作義将軍起義後,原第9兵團人員被吸納到我軍第19兵團,葛晏春是以被任命為兵團副司令員,随後參加了解放太原、蘭州、甯夏等戰役,此後,他先後任志願軍第19兵團留守處主任、第1、第2進階步兵學校教員。1955年申請轉業,後擔任甘肅省政府參事。

他是誰?在随傅作義起義後,從國軍兵團副司令變成我軍兵團副司令

葛晏春,他從一個國軍的兵團副司令,變成我軍的兵團副司令員,這不得不說這是一次革命性的變化,曆史性的變化,隻可惜他英年早逝,享年54歲。

更多精彩文章:

他是國軍師長,他對司令說:共黨對程潛他們挺厚待的,我們起義吧

忠堡大捷中,國軍師長被俘、旅長逃走,後來這兩人的結局如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