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報弟仇他投身綠林,軍閥混戰成國軍師長,後參加邯鄲起義得善終

他早年為弟報仇投身綠林,軍閥混戰收編成了國軍師長,抗戰勝利後參加邯鄲起義,他終得善終。

他叫範龍章。

為報弟仇他投身綠林,軍閥混戰成國軍師長,後參加邯鄲起義得善終

範龍章是河南伊陽人,1898年生。他年幼喪父,與母親弟弟相依為命。因家境貧寒,20歲那年,他隻身跑到陝西投了鎮嵩軍。

當時,陝西大種煙土,鎮嵩軍也參與其中做煙土販賣生意。兩年後,範龍章也賺了一筆錢,回到老家給家裡人買了6畝好地。事不湊巧,這6畝地與本村民團頭頭趙寶德家的田地相鄰,而且這趙寶德也看上這片地,早就想買下和自己的地能連成一片,然而就是與賣家談不攏。如今讓範龍章得到了這塊好地,這趙寶德心裡就十分不高興,于是他便懷恨在心,決心收拾範家這孤兒寡母。

就在範龍章回到部隊不久的一天,他收到了母親的來信,說趙寶德誣蔑他的弟弟偷其高粱,将還他弟弟活活打死。母親在信中還說:“告狀無效,你弟死得冤!”

年輕的範龍章聽聞這等噩耗,氣就不打一處來,殺弟之仇非報不可!

那年秋天,範龍章離開部隊回到老家開始了他的複仇之旅。

範龍章回到家悄悄地把母親和妻子安置到外地的朋友家後,買了把手槍潛回村裡,準備趁趙寶德不備時殺了他。然而趙寶德這小子警惕性還蠻高,每次出門都帶着三、五民團跟随,讓範龍章難于下手。

就這樣,他足足等了一個多月,也沒有辦法複仇。

為報弟仇他投身綠林,軍閥混戰成國軍師長,後參加邯鄲起義得善終

有一天,他就與朋友閑聊,朋友告訴他,你要想報仇,就先“下水”,去找姜明玉。

“下水”的意思,就是去做土匪,而朋友口中的“姜明玉”,則是一個當地的土匪頭子。

在當時的豫西地區,匪患橫行,地主老财仗勢欺人,與官吏勾結一起,平常百姓受盡欺淩,是以,就有很年輕的莊稼漢隻能選擇铤而走險,拉竿子做土匪。是以,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做土匪的不一定全是十惡不赦的壞蛋,更多的是走投無路的貧民。

範龍章在報仇無門的情況下,也選擇了做個綠林好漢。有着從軍經曆的範龍章很快也拉了幾個兄弟,并與姜明玉牽上了線,結了拜把子的兄弟。

為報弟仇他投身綠林,軍閥混戰成國軍師長,後參加邯鄲起義得善終

1924年秋,範龍章拿着十幾個兄弟回老家郭村為弟弟報仇,将趙寶德兄弟四人及趙寶德全家人打死,為弟弟報了仇。由于範龍章對手下管理嚴格,制訂了不準奸淫,不殺無辜,不準拉小驢小牛;不準幹擾百姓生産;公開财務,有錢大家花等戒條。當地百姓對他們這群土匪不僅不反感,反而十分受群衆歡迎,是以他們的隊伍也不斷壯大。

1924年冬,他們被鎮嵩軍憨玉琨部收編,在軍閥的混戰中,範龍章先後升為副營長、營長、團長、旅長。1927年,鎮嵩軍被馮玉祥收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第八方面軍後,範龍章也升任為師長。

在此後的北伐戰争、中原混戰中,範龍章雖有反複,但仍在國軍中擔任師長、旅長。

抗戰時期的範龍章率部參加了淞滬會戰、台兒莊會戰和瑞昌會戰等,在抗戰最困難的這段時間裡,他的上司如龐炳勳、孫殿英相繼投敵,他還是有着中國人的铮铮鐵骨,率二十七軍兩個營突出重圍,後在高樹勳集團軍新八軍新六師擔任師長。

為報弟仇他投身綠林,軍閥混戰成國軍師長,後參加邯鄲起義得善終

1945年10月30日,當第十一戰區副司令長官兼新八軍軍長高樹勳在邯鄲宣布起義時,範龍章立即表示贊同。這是範龍章将軍人生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這也是他在正确的時間做出的正确的選擇,也注定了他的後半生将會得到善終。

範龍章後來任命為民主建國軍副總司令兼第1軍軍長,并加入了我黨,建國後轉業到地方工作,1972年去世,享年74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