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千問千尋大運河】傳承文脈,運河活态非遺驚豔世界

大運河悠悠千年,孕育了沿岸城市的榮與興。

正如著名古建築學家羅哲文所說:" 如果沒有這條運河,北京城可能就修不起來了。" 故宮太和殿的龍柱、鋪地的金磚,包括城市建設需要的大量木材和史料,都是通過運河運來的。

大運河的靈秀,滋潤了兩岸人們的生活,形成了當地特有的傳統技藝、戲曲、美食 …… 今天,它們被稱為 " 非物質文化遺産 "。據統計,江蘇 13 個運河城市擁有 10 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項目,162 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745 個項目省級非遺項目。

【千問千尋大運河】傳承文脈,運河活态非遺驚豔世界

△乾隆皇帝

國粹平劇,大運河見證了它的誕生。

公元 1780 年,乾隆皇帝第五次南巡。隊伍從揚州駛向鎮江時,遠遠見到岸邊有一個碩大無比的桃子,看起來紅翠欲滴。船駛近時,岸上焰火齊發,這時桃子裂開,露出了一個容納數百人的劇場,開始表演起新排的福山壽海戲,場面極為壯觀。這很可能是中國古代第一次國家級戲曲彙演。當時為了迎駕,各地有絕活的戲曲班子揚州集結,在乾隆經過的地方,一展絕活。

1782 年,船隊到達京城再次 " 彙演 " 時,奇迹發生了:昆曲、弋陽腔同班,雅戲與花戲雜陳,徽戲中融進了二簧腔、昆曲等各類聲腔以及弋陽戲的武打做功 ……

8 年之後,乾隆皇帝 80 壽辰,四大徽班晉京,國粹平劇就這樣誕生了。

傳統手工藝

大運河孕育的見證是 " 奇迹 ",輸送的是各路傳統手工藝絕活。

蘇州的金磚通過運河北上,鋪在故宮太和殿。

" 揚州胭脂蘇州花,常州梳篦第一家 ",清代蘇州織造府每年農曆七月到常州定制 60 把黃楊木梳、60 把描着古代四大美女圖的進階梳篦,在十月間連同 6 套龍袍、600 朵宮花用貢船沿大運河一路北上送到紫禁城。

" 和田玉,揚州工 ",北京故宮現藏的重達 5000 公斤的玉石作品《大禹治水圖》,便是通過運河把玉料送揚州,耗時 6 年完成後,再通過運河送到紫禁城。

昆曲、蘇州禦窯金磚制作技藝、常州梳篦、蘇州刺繡、揚州漆器髹飾技藝、宜興紫砂陶制作技藝、雕版印刷技藝、南通紮染技藝 …… 這些傳統手工藝,傳随運河而生,成為流傳至今的非物質文化遺産。

美食

【千問千尋大運河】傳承文脈,運河活态非遺驚豔世界

△軟兜長魚 周俊供圖

【千問千尋大運河】傳承文脈,運河活态非遺驚豔世界

△開洋蒲菜 周俊供圖

考考你,在淮安,白魚叫什麼?黃鳝呢?

答:浪裡白條,軟兜長魚。

運河是開出來的,而美食是吃出來的。

鎮江鍋蓋面、揚州富春茶點、高郵鹹鴨蛋 …… 最廣為人知的非遺之一就是淮揚菜。

淮揚菜以清淡見長,味和南北。烹調标準是:油而不膩,酥而不爛 "。淮揚菜炒菜靠油多而遊人,但并不膩人,靠酥軟而可口,但并不爛糊。如果以美人為喻,淮揚菜就像是貴夫人——雍容華貴。

淮揚菜在中國,地兼南北,在它的基礎上,以偏辣為主發展為川菜,以偏甜為主成為滬菜,以偏生為主成粵菜,以偏硬為主發展成魯菜 ……

1949 年 9 月 30 日,中央政府招待參加開國大典的中外賓客,所用即是淮揚菜,率先上桌的就是淮揚名菜 " 軟兜長魚 ",從此這道菜被稱為 " 開國第一菜 "。

民間文學

大運河流淌,也流傳了不少民間傳說、文學故事。

2013 年,隋炀帝楊廣的陵墓被發現。作為大運河的修建者,隋炀帝陵墓的發現,曾經轟動一時。

關于隋炀帝,坊間也流傳了他陵墓的故事。坊間流傳,隋炀帝死于宇文化及發動的叛亂,因為他在曆史上留下了荒淫殘暴的惡名,是以民間傳說他下葬時突然間暴雨傾盆,雷電劈開了他的墳墓,炀帝被抛屍于外,墓地也被擊成一個深塘。如此遷葬三次,他的葬地被稱作雷塘。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也發生在大運河。明萬曆二十年間,杜十娘為了贖身從良,将自己的終身托付給太學生李甲。兩人從京城回來走的是水路,到瓜州,也就是今天的鎮江,大船停泊岸口。李甲又雇了民船,安放行李。在鎮江,李甲結識了孫富,在孫富的挑唆下,李甲出賣了杜十娘,最終,杜十娘萬念俱灰,投江自盡,在運河上演了一幕悲慘凄美的愛情故事。

戲曲

考考你,江蘇特有的戲曲有哪些?

答:淮劇、淮海戲、揚劇、錫劇、徐州唢呐、揚州杖頭木偶、蘇州評彈、楚州十番鑼鼓 ……

【千問千尋大運河】傳承文脈,運河活态非遺驚豔世界

△江蘇省昆劇院供圖

悠悠大運河,怎麼能少了戲曲?說到戲曲,當然不能少了昆曲。昆曲被認為是百戲之祖,但你知道嗎?昆曲産生于蘇州昆山,和大運河也有很大關系。

在 600 年前的某一天,蘇州城柔橹一聲,小舟咿呀。環洞橋的倒影,宛如半灣明月。一陣風吹來,突然傳來一聲悠揚的昆曲,蕩起滿城漣漪。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同出于 " 水文化 " 和 " 水磨腔 ",大運河,已經等待了昆曲上千年 ……

【千問千尋大運河】傳承文脈,運河活态非遺驚豔世界

而說到地方戲,不能不提淮劇,因為淮劇是唯一以 " 淮 " 字命名的劇種。而提到淮劇,又不能遺忘攸文豔,她是一代大師。其實,淮劇隻在淮安南部也就是淮安城往南的地域發展,在淮安向北的地方,流行的是淮海戲,淮海戲又叫柳琴戲。柳琴戲與淮劇是兩個唱腔完全不同的戲種,造成這種 " 書分南北版本 " 的界線在淮河。

【千問千尋大運河】傳承文脈,運河活态非遺驚豔世界

悠悠大運河,承載了兩岸文脈。

悠悠大運河,流淌着活态非遺。

文|現代快報 + 記者 胡玉梅

圖|現代快報 + 記者 趙傑(除了部分備注圖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