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千问千寻大运河】传承文脉,运河活态非遗惊艳世界

大运河悠悠千年,孕育了沿岸城市的荣与兴。

正如著名古建筑学家罗哲文所说:" 如果没有这条运河,北京城可能就修不起来了。" 故宫太和殿的龙柱、铺地的金砖,包括城市建设需要的大量木材和史料,都是通过运河运来的。

大运河的灵秀,滋润了两岸人们的生活,形成了当地特有的传统技艺、戏曲、美食 …… 今天,它们被称为 " 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统计,江苏 13 个运河城市拥有 10 个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162 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45 个项目省级非遗项目。

【千问千寻大运河】传承文脉,运河活态非遗惊艳世界

△乾隆皇帝

国粹京剧,大运河见证了它的诞生。

公元 1780 年,乾隆皇帝第五次南巡。队伍从扬州驶向镇江时,远远见到岸边有一个硕大无比的桃子,看起来红翠欲滴。船驶近时,岸上焰火齐发,这时桃子裂开,露出了一个容纳数百人的剧场,开始表演起新排的福山寿海戏,场面极为壮观。这很可能是中国古代第一次国家级戏曲汇演。当时为了迎驾,各地有绝活的戏曲班子扬州集结,在乾隆经过的地方,一展绝活。

1782 年,船队到达京城再次 " 汇演 " 时,奇迹发生了:昆曲、弋阳腔同班,雅戏与花戏杂陈,徽戏中融进了二簧腔、昆曲等各类声腔以及弋阳戏的武打做功 ……

8 年之后,乾隆皇帝 80 寿辰,四大徽班晋京,国粹京剧就这样诞生了。

传统手工艺

大运河孕育的见证是 " 奇迹 ",输送的是各路传统手工艺绝活。

苏州的金砖通过运河北上,铺在故宫太和殿。

" 扬州胭脂苏州花,常州梳篦第一家 ",清代苏州织造府每年农历七月到常州定制 60 把黄杨木梳、60 把描着古代四大美女图的高级梳篦,在十月间连同 6 套龙袍、600 朵宫花用贡船沿大运河一路北上送到紫禁城。

" 和田玉,扬州工 ",北京故宫现藏的重达 5000 公斤的玉石作品《大禹治水图》,便是通过运河把玉料送扬州,耗时 6 年完成后,再通过运河送到紫禁城。

昆曲、苏州御窑金砖制作技艺、常州梳篦、苏州刺绣、扬州漆器髹饰技艺、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雕版印刷技艺、南通扎染技艺 …… 这些传统手工艺,传随运河而生,成为流传至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美食

【千问千寻大运河】传承文脉,运河活态非遗惊艳世界

△软兜长鱼 周俊供图

【千问千寻大运河】传承文脉,运河活态非遗惊艳世界

△开洋蒲菜 周俊供图

考考你,在淮安,白鱼叫什么?黄鳝呢?

答:浪里白条,软兜长鱼。

运河是开出来的,而美食是吃出来的。

镇江锅盖面、扬州富春茶点、高邮咸鸭蛋 …… 最广为人知的非遗之一就是淮扬菜。

淮扬菜以清淡见长,味和南北。烹调标准是:油而不腻,酥而不烂 "。淮扬菜炒菜靠油多而游人,但并不腻人,靠酥软而可口,但并不烂糊。如果以美人为喻,淮扬菜就像是贵夫人——雍容华贵。

淮扬菜在中国,地兼南北,在它的基础上,以偏辣为主发展为川菜,以偏甜为主成为沪菜,以偏生为主成粤菜,以偏硬为主发展成鲁菜 ……

1949 年 9 月 30 日,中央政府招待参加开国大典的中外宾客,所用即是淮扬菜,率先上桌的就是淮扬名菜 " 软兜长鱼 ",从此这道菜被称为 " 开国第一菜 "。

民间文学

大运河流淌,也流传了不少民间传说、文学故事。

2013 年,隋炀帝杨广的陵墓被发现。作为大运河的修建者,隋炀帝陵墓的发现,曾经轰动一时。

关于隋炀帝,坊间也流传了他陵墓的故事。坊间流传,隋炀帝死于宇文化及发动的叛乱,因为他在历史上留下了荒淫残暴的恶名,所以民间传说他下葬时突然间暴雨倾盆,雷电劈开了他的坟墓,炀帝被抛尸于外,墓地也被击成一个深塘。如此迁葬三次,他的葬地被称作雷塘。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也发生在大运河。明万历二十年间,杜十娘为了赎身从良,将自己的终身托付给太学生李甲。两人从京城回来走的是水路,到瓜州,也就是今天的镇江,大船停泊岸口。李甲又雇了民船,安放行李。在镇江,李甲结识了孙富,在孙富的挑唆下,李甲出卖了杜十娘,最终,杜十娘万念俱灰,投江自尽,在运河上演了一幕悲惨凄美的爱情故事。

戏曲

考考你,江苏特有的戏曲有哪些?

答:淮剧、淮海戏、扬剧、锡剧、徐州唢呐、扬州杖头木偶、苏州评弹、楚州十番锣鼓 ……

【千问千寻大运河】传承文脉,运河活态非遗惊艳世界

△江苏省昆剧院供图

悠悠大运河,怎么能少了戏曲?说到戏曲,当然不能少了昆曲。昆曲被认为是百戏之祖,但你知道吗?昆曲产生于苏州昆山,和大运河也有很大关系。

在 600 年前的某一天,苏州城柔橹一声,小舟咿呀。环洞桥的倒影,宛如半湾明月。一阵风吹来,突然传来一声悠扬的昆曲,荡起满城涟漪。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同出于 " 水文化 " 和 " 水磨腔 ",大运河,已经等待了昆曲上千年 ……

【千问千寻大运河】传承文脉,运河活态非遗惊艳世界

而说到地方戏,不能不提淮剧,因为淮剧是唯一以 " 淮 " 字命名的剧种。而提到淮剧,又不能遗忘攸文艳,她是一代大师。其实,淮剧只在淮安南部也就是淮安城往南的地域发展,在淮安向北的地方,流行的是淮海戏,淮海戏又叫柳琴戏。柳琴戏与淮剧是两个唱腔完全不同的戏种,造成这种 " 书分南北版本 " 的界线在淮河。

【千问千寻大运河】传承文脉,运河活态非遗惊艳世界

悠悠大运河,承载了两岸文脉。

悠悠大运河,流淌着活态非遗。

文|现代快报 + 记者 胡玉梅

图|现代快报 + 记者 赵杰(除了部分备注图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