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颠覆想象:民國時期,一根精緻的“黃魚”金條,究竟有多值錢?

俗話說:“盛世古董,亂世黃金”,紙币是依靠國家信譽的,而到了戰亂的時候,國家信譽往往就成了最沒用的東西,紙币往往容易貶值,而黃金,無論在什麼時候都很值錢,尤其是在動亂時期。

在很多“精緻”的民國戲中,每當發生戰争,那些大門大戶的有錢人沒有一個是帶着鈔票出逃的,而是帶上足量黃澄澄、亮閃閃的“黃魚”,“黃魚”的意思大家都懂,就是金條嘛!在古代,黃金大多集中在達官顯貴的手中,而相對來說,黃金流通最旺盛的時候莫過于民國時期。

颠覆想象:民國時期,一根精緻的“黃魚”金條,究竟有多值錢?

民國時期的金條,按重量分五錢、一兩、二兩、三兩、五兩、十兩等數種,其中最常見的有兩種:一兩重的金條,俗稱“小黃魚”;十兩重的金條,俗稱“大黃魚”。從現代人的角度來看,一根“黃魚”究竟值多少錢?

民國時期,仍是舊制度量衡,1斤=500克=16兩,一兩等于31.25克。是以,一根“大黃魚”折合今天的重量是312.5克,按照今天的足金價格标準,大約能折合13萬人民币!隻不過時代不同,價值也不同,在民國最後那幾年,“黃魚”的價值可不是這麼算的!

1946年,随着解放戰争的推進,蔣軍軍費開支浩繁,赤字劇增,國民政府為挽救财政危機,依靠濫發紙币來支撐局面,導緻了惡性通貨膨脹,法币的貶值幅度蔚為壯觀。在不同的年代,100元法币能夠買到:

1937年兩頭大牛,1938年一頭大牛一頭小牛,1939年一頭大牛,1940年一頭小牛,1941年一頭豬,1942年一條火腿,1943年一隻母雞,1944年半隻母雞,1945年一條魚,1946年一個蛋,1947年一個煤球或三分之一根油條,1948年4粒大米。

颠覆想象:民國時期,一根精緻的“黃魚”金條,究竟有多值錢?

國統區的經濟亂成了一鍋粥,物價飛漲,百姓怨聲載道,官方貨币法币的地位岌岌可危。掌控國民政府經濟大權的宋子文,企圖用放開外彙市場、抛售黃金的方法回籠泛濫的流通貨币,以抑制通貨膨脹。但是沒想到,卻引發了民國史上最大的一起金融舞弊案。

1946年12月23日,國民政府按照宋子文的政策,開始大肆抛售黃金,每根“大黃魚”定價400萬法币,人們早已不再相信法币,紛紛搶購黃金以自保。大大小小的買家蜂擁而來,瘋狂搶購黃金,官方抛售的黃金瞬間就被搶光,黃金價格也是天天瘋漲。到1947年2月,“大黃魚”已暴漲到每根960萬法币。

宋子文“抛售黃金、回籠法币、穩定經濟”的政策,成了鬧劇。原本物價是在飛漲,但是随着黃金價格飛漲,物價由“飛漲”變成了“狂漲”。國民政府的金融政策陷入了物價狂漲、搶購黃金、貨币更加貶值、物價狂漲的惡性循環,經濟形勢一潰千裡。究其原因,是因為想“趁火打劫”的人太多了。

颠覆想象:民國時期,一根精緻的“黃魚”金條,究竟有多值錢?

由于官方抛售黃金,在當時全國大城市中,上海的金價最低,一根金條的差價高的時候能達到三四百萬元,這導緻全國各地遊資紛紛湧來上海搶購、倒賣黃金。國民黨各方政要官僚、特權勢力也全都憋足了勁,要從中搶塊肉吃。甚至許多進階軍官都把領到的軍饷鈔票扣下下發,大批運送到上海來搶購黃金,運送戰備的火車成為了運送鈔票的專列。

什麼國家經濟命運前途?統統抛到一邊去。更無恥的是,國民黨中央銀行也忍不住監守自盜,一邊抛售,一邊吃進,圖謀巨額利潤。國民黨中央銀行行長貝祖贻甚至專門成立了皮包公司,利用特權瘋狂倒賣黃金,在黃金抛售中翻雲覆雨。

上海黃金庫存很快見底,宋子文指令用運輸機将重慶庫存的黃金也運來抛售,市面見“渝條”出現,知道國庫黃金已臨枯竭,更加瘋狂地搶購。宋子文曾有一天抛售黃金10萬兩的記錄,仍無濟于事。

颠覆想象:民國時期,一根精緻的“黃魚”金條,究竟有多值錢?

1947年初,上海金融市場一片混亂,物價如脫缰之馬,法币最大面值竟到了一張60億元,卻隻能買一盒火柴!這時一根“黃魚”該值多少錢?算都沒法算了!

1947年2月中旬,黃金隻剩下230餘萬兩,老蔣此時才明白,他的大舅子幾乎要把國庫掏空了,于是大發雷霆,讓宋子文停止抛售黃金,重新實施黃金管制,禁止黃金買賣,并撤查“黃金風潮案”。

但是明眼人都清楚,在抛售黃金的過程中,官僚特權勢力趁機大肆A錢肥私,才是引發“黃金風潮案”的根本。 待查到中高層的時候,根本扯不清責任,老蔣隻好向查辦的監委說“事到如此,有何辦法”。于是罷免了宋子文,算是對國内外輿論有個交代。

颠覆想象:民國時期,一根精緻的“黃魚”金條,究竟有多值錢?

由于金價狂漲帶動了物價飛漲,商店囤積居奇,不願出售貨物,百姓生活成本大幅上漲,許多家庭财産嚴重縮水,而國民政府高層政要卻個個賺得盆滿缽滿,逍遙法外。精緻的“黃魚”金條背後,是國民政府敗退前對百姓财富瘋狂的洗劫搜刮,是無數老百姓一場刻骨銘心的災難。

【參考:《民國特大抛售黃金風潮》、《民國最大金融案》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