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皇帝送鄉親們18缸鹹菜,鄉代表嫌棄丢掉17缸,留下1缸後悔不已

我國經濟飛速發展,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好,于是很多人都愛上了旅遊,條件好的甚至出國去走走。泰國算是我們中國人特别喜歡的旅遊地,陽光燦爛的沙灘、酸酸辣辣的冬陰功湯、世界文化遺産“泰姬陵”,加上便宜的消費,就連小編的媽媽也心動地和朋友們一起去了泰國玩。

皇帝送鄉親們18缸鹹菜,鄉代表嫌棄丢掉17缸,留下1缸後悔不已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泰國曆史上5位最大的“大帝”之一,竟然是我們中國後裔,他是曆史上第一個在海外當國王的華人,是泰國曆史上的英雄人物。故事要從我國清朝時說起。

鄭信,也叫吞武裡大帝、達信、鄭王,是泰國吞武裡王朝國王、建立者,中國廣東潮州人後裔。

當年,清朝實行了禁海令,鄭信的父親鄭镛是中國廣東潮州府澄海縣華富村(今汕頭市澄海區廣益街道華富居委)裡普普通通的村民,他早年在海外謀生,“禁海令”一出,沒辦法,隻能在海外生活。

皇帝送鄉親們18缸鹹菜,鄉代表嫌棄丢掉17缸,留下1缸後悔不已

來到泰國的鄭镛遇到了一位美麗的泰國女子,二人一拍即合就結婚了,生下一兒一女,日子過得和和美美。可兒子一出生,鄭镛就去世了。無奈之下,妻子把兒子鄭信托付給了鄭镛的好朋友,泰國财政大臣昭披耶節基。

昭披耶節基對中國友人的兒子特别負責,給了他泰國最好的貴族教育,吃穿不愁;鄭信也從小聰明伶俐,成了昭披耶節基的養子。鄭信很厲害,剛成年就當上了地方官,憑借着出色的政治實力和公正無私的品格,受到老百姓的喜歡,一路晉級到甘烹碧城城主(重要國城)。

皇帝送鄉親們18缸鹹菜,鄉代表嫌棄丢掉17缸,留下1缸後悔不已

此時,泰國的鄰居緬甸盯上了他們,當時緬甸狂妄自大,曆經14個月,在1767年攻破泰國大城,400多年曆史的古都被燒被毀,鄭信十分痛心,此時的泰國一團亂,到處都有人宣布當“王”,但實力根本不夠。

鄭信分析了當時的局勢,他以尖城為複國基地,準備統一泰國。鄭信帶領隊伍制造軍艦,召集泰、中壯男,入伍為兵;驅逐外寇,收複失土;7個月後,緬軍無法對抗,大敗而歸。當年的鄭信年僅34歲,完成了光複國土大業。

皇帝送鄉親們18缸鹹菜,鄉代表嫌棄丢掉17缸,留下1缸後悔不已

1967年12月28日,鄭信加冕為王,華人稱之為鄭王。他一邊恢複泰國的元氣,一邊從未忘記自己身上流着中國的血。他緻力于發展與清朝的經貿關系,上位第2年,就派華商到中國,請求清政府敕封,後續多次來到中國。

1777年,清政府終于承認了達信建立的王朝,準許暹羅使節到清廷朝貢,1781年,鄭信更是派出了裝滿貨物的11艘貨船來中國通路并且進行貿易活動。

當年鄭信當上了泰國的王,中國廣東潮汕澄海鄉的鄉親們知道這個消息,感覺非常光榮,就選出代表前往泰國祝賀。鄭信十分熱情地接待了鄉代表,領着他們到處遊玩,臨走前,還送了他們18缸禮物,并且叮囑他回去了送給父老鄉親們,路上不要随便打開。

皇帝送鄉親們18缸鹹菜,鄉代表嫌棄丢掉17缸,留下1缸後悔不已

我們都知道,好奇心有時候會“害死”人!啥禮物那麼重啊,還專門叫我别打開?代表忍不住,在路上打開了缸蓋——鹹菜!滿滿一缸子鹹菜,鄉代表心裡一想,堂堂泰國王給家鄉人送鹹菜當禮物,同鄉人看了也特别生氣,一氣之下把缸子推進海裡,隻留1缸作為“證據”帶回去。

回到家鄉,大家都熱情地跑來看看鄭信王的禮物,代表生氣地打開了最後一個缸,說鄭信送他們鹹菜吃,有個人不信,上前去仔細檢視——天!都是金銀珠寶!他大聲喊着,這才知道,隻有上面一層是鹹菜,下面藏着金銀珠寶。

原來是鄭信怕他們路上遇到海盜,就用鹹菜掩人耳目。鄉代表被鄉親們罵慘了,他自己也後悔“死”了。如今,這個鹹菜缸還儲存在鄭氏族人的家中,族人當它是傳家之寶,藏了起來。這是一個大肚小口的棕色大陶缸,缸身布滿螺旋樣凸起的花紋,跟平時的鹹菜缸不是一個級别。

皇帝送鄉親們18缸鹹菜,鄉代表嫌棄丢掉17缸,留下1缸後悔不已

如今,泰國人仍然非常尊敬鄭信,泰國政府規定每年12月28日為“鄭皇節”,我國廣東人民還給他修了個“鄭信衣冠墓”,是澄海重點保護的文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