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老丈人的作用都是不可低估的,才華橫溢的窮小子,一旦搭上了有錢有勢的老丈人,立刻飛黃騰達。
當然,這種事也得分人,不能不棍子打死,有很多有才華又有品德的年輕人,也因為老丈人的幫忙而成就了一番偉業。
比如今天要說的這位狀元——陳冕。

那是光緒九年(1883年),殿試剛結束後,國子監祭酒(國立大學校長)盛昱就出現在了考場上,仗着跟主考官的關系,把順天宛平(今北京大興)考生陳冕的卷子要了來。
陳冕同學才華橫溢,書法更是一絕,早就在京城傳開了,被公認為大學狀元的最大熱門,是以盛校長就想來看看他到底是個什麼水準。
陳冕的水準确實不錯,看得盛昱連連點頭,心裡想這科的狀元肯定非他莫屬了。突然,盛昱的眼睛一下子眯了起來,連聲歎息。原來,陳冕的卷子有一個地方寫得不符合規則,别說狀元了,連二甲可能都進不去。
這時,陳冕的老丈人廖壽恒也來了,盛昱就把他叫過來,指給他看。廖壽恒一看,也大歎可惜,跟盛昱說,你可得幫幫我,别因為這一個小失誤,到手的狀元就沒了!
盛昱猶豫了一下,說:“跟我來,或許還有補救的機會。”兩人找到主考官,跟他說明了情況。主考官看了看,确實是一個小失誤,跟文章的整體水準沒有關系,但考試已經結束了,再改卷子肯定不行。
盛昱和廖壽恒輪番對主考官展開了軟化攻勢:你看就因為這一個小失誤,狀元就沒了,你不覺得太殘忍了嗎?這麼一位才華橫溢的考生如果因為這件事得不到提拔,你作為主考官心裡好受嗎……
終于,主考官松了口,讓盛昱在卷子上加了一個字。把廖壽恒感動得差點當場跪下。
事實證明,陳冕的水準确實不一般,彌補了這個小失誤之後順利地當選為大學狀元。
這可能是清朝科舉史上最典型、最明目張膽的一次作弊事件了,但人們為什麼沒有大肆批判,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位陳冕狀元确實是個人才,而且品格高尚。
陳冕高中狀元那一年,黃河在山東濟南一帶泛濫成災,正好他的老爸陳恩壽是那裡的上司,就親自主持抗洪搶險工作。最後洪水被制服了,陳恩壽也因過度勞累,生了場大病,當年冬天就去世了。據史書記載,陳恩壽去世後
,“士大夫相與吊于廬,鄉民吊唁者日數百人,焚香泣拜。及其殡時,家祭巷哭,道路填塞,觀者歎息流涕,以為盛德感人。若此盛況,為濟南近代所未見。”
老爸去世了,陳狀元隻得離開翰林院回家“丁憂”。第二年,黃河又發生了水災,陳狀元一看,我老爸沒了,還有我呢,就率領大家繼續抗洪搶險,赢得了群衆的一緻稱贊。
回到翰林院沒幾年,陳狀元的老媽又去世了,陳狀元隻得再次回家“丁憂”。第二年,聽說山西一帶出現了旱災,陳狀元立刻在家鄉展開了赈災募捐活動,還把家産都變賣了,和募捐來的善款總共一千多兩銀子,找人送去了山西災區。
可惜好人不長壽,陳狀元跟他老爸一樣,因為操勞過度,也生了場大病,當年就去世了,年僅34歲。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陳狀元這科還有一位名人,叫劉光第,名列二甲第88名。劉光第是戊戌變法中的重要人物,變法失敗後,與譚嗣同等人一起被殺,史稱“戊戌六君子”。劉光第的名聲非常好,當他的靈柩被運回老家四川的時候,人人戴孝,家家祭奠,甚至船經過三峽時,兩岸的老百姓也都跑到江邊為他燒紙錢。
一個陳冕,一個劉光第,大學科舉足以名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