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老丈人帮他考上了状元,却无人指责,因为他人品太好了

自古以来,老丈人的作用都是不可低估的,才华横溢的穷小子,一旦搭上了有钱有势的老丈人,立刻飞黄腾达。

当然,这种事也得分人,不能不棍子打死,有很多有才华又有品德的年轻人,也因为老丈人的帮忙而成就了一番伟业。

比如今天要说的这位状元——陈冕。

老丈人帮他考上了状元,却无人指责,因为他人品太好了

那是光绪九年(1883年),殿试刚结束后,国子监祭酒(国立大学校长)盛昱就出现在了考场上,仗着跟主考官的关系,把顺天宛平(今北京大兴)考生陈冕的卷子要了来。

陈冕同学才华横溢,书法更是一绝,早就在京城传开了,被公认为本科状元的最大热门,所以盛校长就想来看看他到底是个什么水平。

陈冕的水平确实不错,看得盛昱连连点头,心里想这科的状元肯定非他莫属了。突然,盛昱的眼睛一下子眯了起来,连声叹息。原来,陈冕的卷子有一个地方写得不符合规则,别说状元了,连二甲可能都进不去。

这时,陈冕的老丈人廖寿恒也来了,盛昱就把他叫过来,指给他看。廖寿恒一看,也大叹可惜,跟盛昱说,你可得帮帮我,别因为这一个小失误,到手的状元就没了!

盛昱犹豫了一下,说:“跟我来,或许还有补救的机会。”两人找到主考官,跟他说明了情况。主考官看了看,确实是一个小失误,跟文章的整体水平没有关系,但考试已经结束了,再改卷子肯定不行。

盛昱和廖寿恒轮番对主考官展开了软化攻势:你看就因为这一个小失误,状元就没了,你不觉得太残忍了吗?这么一位才华横溢的考生如果因为这件事得不到提拔,你作为主考官心里好受吗……

终于,主考官松了口,让盛昱在卷子上加了一个字。把廖寿恒感动得差点当场跪下。

事实证明,陈冕的水平确实不一般,弥补了这个小失误之后顺利地当选为本科状元。

老丈人帮他考上了状元,却无人指责,因为他人品太好了

这可能是清朝科举史上最典型、最明目张胆的一次作弊事件了,但人们为什么没有大肆批判,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位陈冕状元确实是个人才,而且品格高尚。

陈冕高中状元那一年,黄河在山东济南一带泛滥成灾,正好他的老爸陈恩寿是那里的领导,就亲自主持抗洪抢险工作。最后洪水被制服了,陈恩寿也因过度劳累,生了场大病,当年冬天就去世了。据史书记载,陈恩寿去世后

,“士大夫相与吊于庐,乡民吊唁者日数百人,焚香泣拜。及其殡时,家祭巷哭,道路填塞,观者叹息流涕,以为盛德感人。若此盛况,为济南近代所未见。”

老爸去世了,陈状元只得离开翰林院回家“丁忧”。第二年,黄河又发生了水灾,陈状元一看,我老爸没了,还有我呢,就率领大家继续抗洪抢险,赢得了群众的一致称赞。

回到翰林院没几年,陈状元的老妈又去世了,陈状元只得再次回家“丁忧”。第二年,听说山西一带出现了旱灾,陈状元立刻在家乡展开了赈灾募捐活动,还把家产都变卖了,和募捐来的善款总共一千多两银子,找人送去了山西灾区。

老丈人帮他考上了状元,却无人指责,因为他人品太好了

可惜好人不长寿,陈状元跟他老爸一样,因为操劳过度,也生了场大病,当年就去世了,年仅34岁。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陈状元这科还有一位名人,叫刘光第,名列二甲第88名。刘光第是戊戌变法中的重要人物,变法失败后,与谭嗣同等人一起被杀,史称“戊戌六君子”。刘光第的名声非常好,当他的灵柩被运回老家四川的时候,人人戴孝,家家祭奠,甚至船经过三峡时,两岸的老百姓也都跑到江边为他烧纸钱。

一个陈冕,一个刘光第,本科科举足以名垂青史。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