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新能源汽車迎來“報廢潮”,這些舊電池都去哪了?
随着時代的進步,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可以說是如火如荼的進行着,但是新能源汽車的動力電池回收體系卻一直處于陰暗之處。那麼現在的動力電池回收究竟是什麼樣的狀況呢?又面臨着怎樣的挑戰?
首先,我們要知道現在動力電池的回收都是哪些人在進行。
當一個行業處于加跑階段,生産者自然成為責任者,根據國家相關要求,生産企業必須承擔起電池回收的主體責任。在政府号召之下,大衆、比亞迪、甯德時代等車企,在很早之前就開始建立電池回收體系,而随着時代的發展,這條體系已經開始朝着正規行業大步邁進。

而同時,那些小企業不足以支撐建立電池回收體系的,就隻能與第三方回收企業進行合作,比如光華科技等,已經成為回收電池的領頭兵。
那麼,動力電池在回收之後又會進行哪些操作呢?
動力電池,不管是三元锂電池,還是磷酸鐵锂電池,在被回收之後,無非隻有兩種下場,第1種是梯型利用,第2種是材料再生。
在這裡面,“梯型利用”指的就是第二次利用,比如說動力電池用完之後,将它裝到玩具車上,再繼續使用。當動力電池容量降到80%左右時,續航已經無法滿足正常需求。企業在回收之後,将電芯拆下,在其他領域繼續發光發熱。而當容量進一步下降之時,最終回收成為最終歸宿,通過拆解、分離、提純之後,進入到生産線,進行下一個循環。
那麼在生産過程中,地下管道回收又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這是由于許多車企沒有建立有序的汽車動力電池回收體系,這導緻許多第三方機構充當回收的角色。這些機構大多都是小作坊,并不正規,是以在完成拆解和簡單的檢測之後,就直接流入二級流通市場,比方說充電寶等,就有可能裝配了這些電芯。
雖說現在市場上有着一整套的回收體系,但是材料回收同樣不容樂觀,由于锂元素活性異常,在回收中并不理想,同時“钴”又存在毒性太強等原因,容易生爆炸和污染。
但其實從整體方向來看,動力電池回收行業還是十分光明的,絲毫不亞于新能源汽車,值得大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