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年羹堯居功自傲,招來殺身之禍,被處死後,他的妻兒下場如何?

前幾年大火的電視劇《甄嬛傳》想必大家都看過,除了我們的主角甄嬛比較亮眼之外,配角之一的華妃也非常令人難忘,華妃十分高傲,雖然是妃子,但是日常的行為感覺比母儀天下的皇後還要更甚,嚣張跋扈,威風凜凜,就連皇上也要讓他三分。

俗話說,皇帝是九五之尊,在皇上面前呼吸都要小心翼翼的,一不留神就會被殺頭,那華妃這麼傲氣十足,嚣張跋扈,皇上就不會讨厭她嗎?她又因何有嚣張的資本呢?

年羹堯居功自傲,招來殺身之禍,被處死後,他的妻兒下場如何?

讓他這麼肆無忌憚的原因自然不可能僅僅隻是因為她的美貌吸引了皇上,因為自古帝王最是薄情,專寵一人幾率微乎其微,而支援她這麼豪橫的原因更多是跟她的家庭背景離不開關系。

這就要說到她的哥哥年羹堯了,我們都知道他是一名威震四方的大将軍,進士出身,官至四川總督、川陝總督、撫遠大将軍,還被加封太保、一等公,高官顯爵集于一身。曾參與平定西藏亂事,率清軍平息青海羅蔔藏丹津,立下赫赫戰功。

年羹堯居功自傲,招來殺身之禍,被處死後,他的妻兒下場如何?

在雍正統治期間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是以,雍正皇帝非常欣賞他,正是這種欣賞使他逐漸飄飄然了,自恃功高,變得越來越嚣張,他在官場往來中趾高氣揚、氣勢淩人:贈送給屬下官員物件,“令北向叩頭謝恩”;發給總督、将軍的文書,本屬平行公文,卻擅稱“令谕”,把同官視為下屬;甚至蒙古紮薩克郡王額附阿寶見他,也要行跪拜禮。對于朝廷派來的禦前侍衛,理應優待,但年把他們留在身邊當作“前後導引,執鞭墜镫”的奴仆使用。按照清代的制度,凡上谕到達地方,地方大員必須迎诏,行三跪九叩大禮,跪請聖安,但雍正的恩诏兩次到西甯,他竟“不行宣讀曉谕”。更有甚者,他曾向雍正進呈其出資刻印的《陸宣公奏議》,雍正打算親自撰寫序言,尚未寫出,他自己竟拟出一篇,并要雍正帝認可。最終沒有好下場。

在曆史上,雍正皇帝成功登上皇帝寶座是十分不容易的。 在曆史上九子奪嫡說的就是他奪取皇位的故事。在一衆皇子裡面,他逐漸的計劃和使盡各種陰暗的手段才登上了皇帝的寶座。 然而,在曆史上,雖然他隻統治了十三年,但他在促進清朝發展方面卻發揮了關鍵作用。

年羹堯居功自傲,招來殺身之禍,被處死後,他的妻兒下場如何?

曆史上的“康熙與乾隆鼎盛時期”是清朝統治的頂峰。 然而,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之間的雍正皇帝在這個曆史時期起着決定性的作用。

他解決了擺在他面前的一些曆史遺留問題,改善了社會民生問題,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當時社會的進一步發展。 同時,他也為乾隆時期的盛世打下了堅實基礎。 總體來說,他是曆史上還算負責任的皇帝,并不是那種昏庸無道的皇帝。

在雍正争奪皇帝寶座的過程中,必須提到年羹堯這人。 他選擇站在雍正皇帝一方,在很大程度上是幫助雍正皇帝獲得皇位的關鍵。是以在皇帝順利奪得帝位之後便十分器重他,但在一次又一次的嘉獎中,他卻逐漸迷失了自我。

在那個時代,皇帝自然非常重視他的地位,任何可能威脅到他統治權的人都不能容忍。 盡管年對他有很大幫助,但這并不能使他完全信任他, 而且,他還是具有兵權的将軍。 如果他有對自己反叛的意圖,那自然會很麻煩。 是以,雍正皇帝已經萌生了除掉年的決定。

年羹堯居功自傲,招來殺身之禍,被處死後,他的妻兒下場如何?

然而,他卻不知收斂,反而他的嚣張氣焰越來越嚴重,當他從戰鬥中傳回去皇宮拜見皇帝。 但是此時雍正正在處理政務,是以讓他等了一會兒。

但是他卻以為他的地位很高,于是請皇帝旁邊的太監給他搬來了一張椅子坐在宮殿前。在那個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中,作為一個臣下,自然是要對皇帝卑躬屈膝,但是他卻如此傲慢無禮。不管官位有多大,無論受到多大寵愛,都不可以失去做臣子的本分。但是他卻狂妄自大,不知天高地厚,公然以下犯上,失了分寸。

他在出征西藏,平定了青海之亂後,雍正便對他大加獎賞:年庚堯就是我的恩人。這句話讓他一時高興的找不着北了,這讓他更加的高傲了。

他甚至效仿皇帝翻牌子侍寝,這都是皇帝才能享受的禮遇和規矩,他的舉止惹惱了皇帝。這不僅是單純的狂妄了,而且是在挑戰黃芪的權威。這樣皇帝是萬萬不能容忍的,是以會帶來毀滅性的災難。

年羹堯居功自傲,招來殺身之禍,被處死後,他的妻兒下場如何?

不僅如此他還結黨營私。當時在文武官員的選任上,凡是他所保舉之人,吏、兵二部一律優先錄用,号稱“年選”。他還排斥異己,任用私人,形成了一個以他為首,以陝甘四川官員為骨幹,包括其他地區官員在内的小集團。許多混迹官場的拍馬鑽營之輩眼見年将軍勢頭正勁、權力日益膨脹,遂競相奔走其門。

在雍正皇帝的示意下,他最終被殺了。在那個時代,家庭中的一人犯了嚴重的事情,這自然會連累到家庭。但是在其他情況下,流放罪臣的家庭已經是重罪,但他的的妻子和孩子被判處死刑。除了長子幸存下來,其餘家族的人被流放充兵,甚至他們的下屬也受到牽連。

年羹堯居功自傲,招來殺身之禍,被處死後,他的妻兒下場如何?

他可能沒有想到這一天,由于他的輕浮,傲慢,便招來殺身之禍,下場凄慘,他就算在皇帝面前有再大的功績也并不會任他胡作非為,畢竟人都是自私的,更不要說是一個高高在上的皇帝,你隻不過是他穩固江山的一個棋子罷了。

居功自傲,不 知進退,不知低調,飛揚跋扈,挑釁皇權,肯定會引來了殺身之禍,還葬送了自身的政治前途,怪不得别人,都是自己做的孽,韓信等人便是佐證。見好就收,急流勇退,才能善終。明哲保身,進退自如,才能壽終正寝,曾國藩等人便是代表人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