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原平保衛戰,國軍少将旅長堅持“無令不離斯土”,最後血灑疆場!

軍人是要有血性的,從嶽飛的“精忠報國”到“不成功,便成仁”,我英勇的軍人無不以“犧牲自我、保家衛國”為宗旨。

話說在抗戰期間,就有這麼一位将軍,在部隊損失慘重的情況下,部下請求他下令撤離,但他堅持固守陣地,并下令:無令不離斯土!最後血灑疆場的感人故事。

原平保衛戰,國軍少将旅長堅持“無令不離斯土”,最後血灑疆場!

這位将軍就是時任國民革命軍第66軍第65師第196旅旅長的姜玉貞先生。

姜玉貞,是山東菏澤辛集村人,1894年生,因家世貧寒,毅然投軍。姜玉貞是個标準的山東大漢,身材魁梧,他每戰必親臨前線,身先士卒,曾在一次戰鬥中因胸部中彈,割去一葉肺。由于他英勇善戰,在晉軍中有“猛将”之稱,于是,他從一個小小的士兵,經過這幾年的一路拼殺,一步步升任到少将旅長。

1937年9月末,姜玉貞和他的196旅奉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之命從娘子關轉戰至崞縣原平鎮,要求他們旅“雖剩一兵一卒,也必須在原平死守7天。”以掩護大軍集結忻口一線,阻擊日軍向太原進軍。

原平保衛戰,國軍少将旅長堅持“無令不離斯土”,最後血灑疆場!

原平,因地形“原隰寬平”得名。原平防線是沒有據險而守條件的,它四面沃野全是開闊地,北同蒲鐵路和太同公路南北縱貫。但随着北部40華裡的崞縣城淪陷,原平卻成為忻口會戰主戰場的最前沿的唯一一道防線。

姜玉貞面對這個無防可倚的平川小鎮,他決定分别布防,重點堵擊。由谷樹楓的391團守衛火車站,張振鈴的392團把守太同公路,崔傑的413團作為預備隊,而将炮兵陣地設在古城内。

原平保衛戰,國軍少将旅長堅持“無令不離斯土”,最後血灑疆場!

姜玉貞的196旅9月30日到達原平陣地,日本關東軍混成十五旅團10月1日就包圍了原平。面對來勢洶洶的日軍,我軍将士們同仇敵忾,戰鬥在原平古城外率先打響。姜玉貞白天指揮部隊與敵厮殺,夜晚巡視戰地,鼓勵官兵殺敵報國,并親率小股部隊在夜間偷襲敵人。連續3日阻擊,讓日軍在這裡停止了腳步,但戰況卻是一日緊似一日。

原平火車站是敵我争奪的一個重要陣地,日軍在飛機、坦克的掩護下,曾數次攻陷陣地。但是,很快就又被我軍反沖鋒奪了回來。一次,火車站再度被日軍奪取,我軍想盡快收複,但因傷亡減員,強攻隊伍無法正常組織,姜玉貞立即指令各團抽調精銳,臨時組建突擊營,自己親自率領實施沖鋒,奪回了火車站。

原平保衛戰,國軍少将旅長堅持“無令不離斯土”,最後血灑疆場!

經過七天七夜的拼殺,在敵我兵力和武器裝備極其懸殊的情況下,姜玉貞部遭受重大傷亡,被迫撤入原平城内堅守。但在七天堅守之後,姜玉貞又接到閻長官“繼續固守三天”指令。

接到指令的當晚,姜玉貞召開緊急會議,面對一個個裝束不整,神情疲憊,有的裹着繃帶,有的肢體已經殘缺的軍官們,姜玉貞厲聲疾呼:“為了會戰大局,就是戰死,也在所不惜!我輩既然身為軍人,走的就是一條不歸路,絕不可以當孬種。這一回,我們面對的是整個民族的敵人,哪怕粉身碎骨,也要和原平共存亡!”在姜玉貞的鼓勵下,将士們決心率部死守原平。

接下來的戰鬥之慘烈可想而知,10月8日,日軍以飛機、大炮、坦克再次發動猛攻,196旅傷亡減員大增。戰至10月10日,196旅完成了堅守原平鎮10天的任務,但陣地也隻剩下了西南一隅。

原平保衛戰,國軍少将旅長堅持“無令不離斯土”,最後血灑疆場!

姜玉貞給閻錫山發了電報:“我旅正與敵人逐院逐巷死拼,請長官放心。我已告忻口防地指揮官郝夢齡将軍,在援軍未到、新陣地未布置好以前,姜某絕對死守原平。望長官絕不因原平危急而生顧慮。”

10日傍晚,三個團的團長一齊向姜玉貞請求,任務已經完成,我軍傷亡慘重,不能再打了,應該考慮撤退和突圍了。姜玉貞眼含熱淚,卻堅持說:“弟兄們,我們是軍人,無令不離斯土啊!抗擊日寇是中國軍人的天職和本分,哪怕留下寸土,我們也要堅持到底!”

11日淩晨,在接到閻錫山後撤的電令後,姜玉貞才乘着夜色組織餘部從城西南角挖好的洞口依次撤出。但在撤退的途中,姜玉貞旅長的一條腿被炸斷,随身衛兵一死一傷。姜玉貞高呼:“我已抗戰成仁矣,望後死者繼續努力!”随後壯烈犧牲,年僅43歲。

“無令不離斯土!”頑強堅守陣地,這才是我堂堂中華軍人的血性展現啊!

原平保衛戰,國軍少将旅長堅持“無令不離斯土”,最後血灑疆場!

姜玉貞将軍犧牲後,國民政府授予晉綏軍第196旅以“榮譽旅”的光榮稱号,明令褒獎,并追贈姜玉貞為陸軍中将。1979年6月,姜玉貞被追認為革命烈士,後又被民政部列入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