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原平保卫战,国军少将旅长坚持“无令不离斯土”,最后血洒疆场!

军人是要有血性的,从岳飞的“精忠报国”到“不成功,便成仁”,我英勇的军人无不以“牺牲自我、保家卫国”为宗旨。

话说在抗战期间,就有这么一位将军,在部队损失惨重的情况下,部下请求他下令撤离,但他坚持固守阵地,并下令:无令不离斯土!最后血洒疆场的感人故事。

原平保卫战,国军少将旅长坚持“无令不离斯土”,最后血洒疆场!

这位将军就是时任国民革命军第66军第65师第196旅旅长的姜玉贞先生。

姜玉贞,是山东菏泽辛集村人,1894年生,因家世贫寒,毅然投军。姜玉贞是个标准的山东大汉,身材魁梧,他每战必亲临前线,身先士卒,曾在一次战斗中因胸部中弹,割去一叶肺。由于他英勇善战,在晋军中有“猛将”之称,于是,他从一个小小的士兵,经过这几年的一路拼杀,一步步升任到少将旅长。

1937年9月末,姜玉贞和他的196旅奉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之命从娘子关转战至崞县原平镇,要求他们旅“虽剩一兵一卒,也必须在原平死守7天。”以掩护大军集结忻口一线,阻击日军向太原进军。

原平保卫战,国军少将旅长坚持“无令不离斯土”,最后血洒疆场!

原平,因地形“原隰宽平”得名。原平防线是没有据险而守条件的,它四面沃野全是开阔地,北同蒲铁路和太同公路南北纵贯。但随着北部40华里的崞县城沦陷,原平却成为忻口会战主战场的最前沿的唯一一道防线。

姜玉贞面对这个无防可倚的平川小镇,他决定分别布防,重点堵击。由谷树枫的391团守卫火车站,张振铃的392团把守太同公路,崔杰的413团作为预备队,而将炮兵阵地设在古城内。

原平保卫战,国军少将旅长坚持“无令不离斯土”,最后血洒疆场!

姜玉贞的196旅9月30日到达原平阵地,日本关东军混成十五旅团10月1日就包围了原平。面对来势汹汹的日军,我军将士们同仇敌忾,战斗在原平古城外率先打响。姜玉贞白天指挥部队与敌厮杀,夜晚巡视战地,鼓励官兵杀敌报国,并亲率小股部队在夜间偷袭敌人。连续3日阻击,让日军在这里停止了脚步,但战况却是一日紧似一日。

原平火车站是敌我争夺的一个重要阵地,日军在飞机、坦克的掩护下,曾数次攻陷阵地。但是,很快就又被我军反冲锋夺了回来。一次,火车站再度被日军夺取,我军想尽快收复,但因伤亡减员,强攻队伍无法正常组织,姜玉贞立即命令各团抽调精锐,临时组建突击营,自己亲自率领实施冲锋,夺回了火车站。

原平保卫战,国军少将旅长坚持“无令不离斯土”,最后血洒疆场!

经过七天七夜的拼杀,在敌我兵力和武器装备极其悬殊的情况下,姜玉贞部遭受重大伤亡,被迫撤入原平城内坚守。但在七天坚守之后,姜玉贞又接到阎长官“继续固守三天”命令。

接到命令的当晚,姜玉贞召开紧急会议,面对一个个装束不整,神情疲惫,有的裹着绷带,有的肢体已经残缺的军官们,姜玉贞厉声疾呼:“为了会战大局,就是战死,也在所不惜!我辈既然身为军人,走的就是一条不归路,绝不可以当孬种。这一回,我们面对的是整个民族的敌人,哪怕粉身碎骨,也要和原平共存亡!”在姜玉贞的鼓励下,将士们决心率部死守原平。

接下来的战斗之惨烈可想而知,10月8日,日军以飞机、大炮、坦克再次发动猛攻,196旅伤亡减员大增。战至10月10日,196旅完成了坚守原平镇10天的任务,但阵地也只剩下了西南一隅。

原平保卫战,国军少将旅长坚持“无令不离斯土”,最后血洒疆场!

姜玉贞给阎锡山发了电报:“我旅正与敌人逐院逐巷死拼,请长官放心。我已告忻口防地指挥官郝梦龄将军,在援军未到、新阵地未布置好以前,姜某绝对死守原平。望长官绝不因原平危急而生顾虑。”

10日傍晚,三个团的团长一齐向姜玉贞请求,任务已经完成,我军伤亡惨重,不能再打了,应该考虑撤退和突围了。姜玉贞眼含热泪,却坚持说:“弟兄们,我们是军人,无令不离斯土啊!抗击日寇是中国军人的天职和本分,哪怕留下寸土,我们也要坚持到底!”

11日凌晨,在接到阎锡山后撤的电令后,姜玉贞才乘着夜色组织余部从城西南角挖好的洞口依次撤出。但在撤退的途中,姜玉贞旅长的一条腿被炸断,随身卫兵一死一伤。姜玉贞高呼:“我已抗战成仁矣,望后死者继续努力!”随后壮烈牺牲,年仅43岁。

“无令不离斯土!”顽强坚守阵地,这才是我堂堂中华军人的血性体现啊!

原平保卫战,国军少将旅长坚持“无令不离斯土”,最后血洒疆场!

姜玉贞将军牺牲后,国民政府授予晋绥军第196旅以“荣誉旅”的光荣称号,明令褒奖,并追赠姜玉贞为陆军中将。1979年6月,姜玉贞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后又被民政部列入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