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馬案放湘軍一馬,白菜案還以顔色。
“刺馬案”,貌似慈禧妥協了,可是慈禧的手腕何其了得。實際上,滿清四大奇案中的兩案:刺馬案、楊乃武與白菜案,被慈禧利用的環環相扣,将湘軍集團打壓的閉聲閉氣。
【“刺馬案”中的“以退為進”】
1890年(同治九年),兩江總督馬新贻在光天化日之下,被張汶祥一刀刺死。這是清朝200多年來封疆大吏遇刺第一遭,大清内外震驚。
案發後,慈禧調曾國藩力主審此案。案情明面上很簡單,卻遲遲沒有真相,硬拖了一年三個月,草草結案。定性為:“太平軍餘孽挾私報複”,處死張汶祥了結。

然而,此案中張汶祥行事動機,在民間卻傳出了的多個版本。
◆版本一,張汶祥、馬新贻、窦一虎,本是結拜三兄弟。馬新贻卻賣友求榮,害死兄弟窦一虎,霸占兄弟老婆。張汶祥為兄弟報仇,刺死了馬新贻。這個說法,後來就成為《投名狀》的劇情。
◆版本二,湘軍攻破太平天國大學營,私吞巨額财富。平定太平天國後,湘軍飛揚跋扈,引起朝廷忌憚。慈禧提拔馬新贻到湘軍的地盤任職,就是借馬新贻打壓湘軍。
馬新贻到任兩江總督後,不但對湘軍大肆打壓,還暗中清查湘軍私吞财富的事,這才激起湘軍的反彈。刺馬案背後,主謀很可能是曾國藩、曾國荃兄弟。
◆慈溪怎麼應對的呢?
封疆大吏意外死亡,不管是不是湘軍主使,也能牽連一大批湘軍系官員。但是太平天國掃蕩過的大清,剛剛穩定下來,全國十多個湘淮系總督,勢力已然坐大。
慈禧不敢步子太大扯着蛋,收拾湘軍隻能慢慢來。
看似妥協,但是慈禧讓曾國藩審案,就意味深長了。很顯然,這是以退為進,将了曾國藩一軍,要曾國藩表明姿态。
曾國藩當然不能讓“刺馬案”的鍋,蓋在湘軍頭上。但他要給慈禧一個交代——怎麼交代?就是主動提出裁撤湘軍,證明湘軍不會尾大不掉,向慈禧表忠心。慈禧也就順坡下驢,草草結案,沒有擴大打擊面。
【“楊乃武與白菜”案中的“小題大做”】
三年後的1872年(同治十二年),杭州發生了“楊乃武與白菜”冤案。對于朝廷來說,這就是一個小小的刑事案件,為什麼會在全國引起軒然大波呢?又怎麼會驚動朝廷,刑部親自出馬呢?
原本是在京的浙江籍官員對舉人楊乃武的同情,與江浙湘軍系官員的官官相護,産生了沖突,進而引起人們關注。
慈禧就敏銳地抓住這個契機,慈禧要做的就是擴大打擊範圍,完成“刺馬案”中沒敢做的事。
湘軍雖然才裁撤了一部分,但湘軍系官員正還勢力深厚。這時候局勢已經穩定,慈禧可以大膽動手了。
于是,在慈禧的推波助瀾下,平反“楊乃武與白菜”冤案,轉變為對湘軍系官員的劈頭蓋臉的打擊。浙江100多位官員被撸掉,這些人中大部分是湘軍系。浙江官場大換血,湘軍系在浙江基本連根拔起。
【爾朱少帥】說:從“刺馬案”到“楊乃武與白菜”案,可以看出慈禧處理事情的幹練老辣。能夠抓住大清權柄50年的人物,謀人謀事手段可見一斑。
可惜她終究隻有玩弄權術的“小聰明”,不是經世濟國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