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成渝雙城記】長壽人人向往‖張光勇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成渝雙城記】長壽人人向往‖張光勇

長壽人人向往

張光勇

長壽人人向往。自古以來,為了長壽,多少人“敢問蒼天,是否有仙?”秦皇嬴政,煉丹不成,焚書坑儒;漢代武帝,千人出海,蓬萊求仙。

長壽人人需要。古今中外,為了長壽,多少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唐代李世民,欲寡精神爽,思多血氣衰;清代乾隆,适時适當,而不亂補。

當今中國,國泰民安。人人思長壽,個個要健康。随着時代發展和社會進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強烈,對長壽、對健康的要求日益增長。黨中央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标,增進民生福祉是我們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這是千百年來中國共産黨與曆代王朝、曆代君王的本質差別。中國共産黨始終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複興作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産力的發展要求,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長壽區委對标對表、順應而為。在中國共産黨長壽區第十四次代表大會上堅定提出“建設國際化綠色化智能化人文化中國長壽城”的發展目标,立足長壽獨特的自然資源、厚重的人文禀賦、具有核心競争力的特色産業,以大資料、智能化、現代化生命科學為支撐,發展資源節約、環境友好、世界一流的高新産業,塑造全域一體、功能互補、宜居宜業、運動康養的城鄉格局,形成全民可及、全生命周期覆寫、數字化管理的社會生活形态,營造藍綠交織、清新明朗、人文荟萃、山水共融的美好生态,全力構築起以“長壽”為核心元素的城市品牌。

【成渝雙城記】長壽人人向往‖張光勇

長壽,全國唯一以“長壽”命名的城市。蜀漢首置常安縣,唐代設樂溫縣,因其“東北有長壽山,居其下者,人多壽考”而得名。明洪武年間,當朝宰相戴渠亨一次下鄉察訪民情,路過一村莊時突發大雨,于是進村避雨。看到一戶農家張燈結彩,鼓樂齊鳴,大擺宴席,十分熱鬧,正想問個究竟,見一位銀須齊胸、白發滿頭,看似九十歲的老翁,便上前打聽。原來是一戶人家在做壽,老翁正趕去給爺爺一百五十歲生日祝壽。正欲細問,又見一個年約四十歲的中年人拿着雨傘來到老翁面前,口稱給爺爺送傘。宰相心中好奇,便随老翁前去祝壽。臨行時,宰相龍飛鳳舞寫下“花甲二輪半,眼見七代孫;偶遇風雨阻,文星拜壽星。”

【成渝雙城記】長壽人人向往‖張光勇

長壽,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一江兩湖兩山”,将長壽城區圍在其中,其樂融融,回味無窮。

長江煙波蕩漾,仿佛一條巨龍穿城而過,用純潔的清流,灌溉長壽的一花一木;用磅礴的力量,推動長壽翻天巨變。詩人張若虛“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詩人李白:“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天賜長壽湖,藍綠相間,凹凸有緻,輪郭分明,夢幻燦爛。在湖邊漫步,雲在水中飄,魚在空中遊。在飛機上俯視長壽湖,有許許多多奇形怪狀的島嶼,有的像小豬,有的像烏龜,這些奇怪的島嶼組成一個大大的“壽”字。

【成渝雙城記】長壽人人向往‖張光勇

千島大洪湖,水面呈枝葉狀,湖區地勢平坦,水面寬廣,湖中島嶼密布,湖灣湖叉迷離,一直呈現一種原始美,“猶抱琵笆半遮面,千呼萬喚始出來。”

醉美東山,位于長壽湖東岸的黃草山脈最高峰,有數萬畝國有森林,數千畝茶山竹海,山上有太平寨、清坪寨、觀音閣等古遺址。海拔九百四十二米,可鳥瞰長壽湖全景。山上有用楠木做成的許多建築,飛檐翹角、風格雅緻、古色古香,掩蓋在森林竹海中,别有韻味。俯仰之間,皆是畫面。春天,可聆聽竹節拔高的聲音;夏天,可感受微風拂面的清涼;秋天,可靜悟雲卷雲舒的恬淡;冬天,可欣賞雪花飄飛的浪漫!

西山竹海,是一塊神奇的旅遊寶地,森林覆寫面廣。有蘆池壩、騎龍寨松林白夾林區、西山楠竹雜木林區、沙寶寨松林區、峰頂寺到天宮寨一帶的松林——楠木林區;有蘆池鄒家大溶洞、付河旦丘溶洞、青龍洞、黑岩洞、懶闆凳洞。連着萬傾碧波的大洪湖,湖中千餘座島嶼,是極佳的旅遊景點。

長壽擁有豐富的人文資源。在浩瀚的曆史長河中,長壽豐富的人文資源展現出獨特的魅力,讓世人為之驚歎,讓長壽名符其實。

巴婦清,秦朝時期我國南方著名的大工商業主。以煉丹(水銀)為業,“僮仆千人”,曾捐巨資修建萬裡長城,死後葬于江南龍寨山,秦始皇下令在其葬地修築“女懷清台”,以資表彰。

谯定,生活于兩宋之間。師從北宋大儒程頤,主攻周易。谯定高壽,享年一百三十歲,博學多才,著述頗多,《宋史》、《南宋史》等有傳。谯定之學取儒、釋、道三家之長自成一家,為宋代巴蜀理學四大學派之一涪陵學派的開創者。

李壽民,筆名還珠樓主,曾被譽為“現代武俠小說之王”“現代武俠小說宗師”,梁羽生、金庸、古龍等武俠名家對其高度評價,著有武俠小說三十六部,代表作有《蜀山劍俠傳》《春城十九俠》等。據初步統計,還珠樓主全部作品1700多萬字,使他成為民國時期武俠小說的标杆,也是中國近代武俠小說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為武俠小說類型知識體系的生成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長壽浩瀚的曆史中,還有明代嘉慶年間官至工部尚書、刑部尚書的聶賢;明代崇祯時期官至兵部尚書的陳新甲;清代道光年間率兵入疆打敗張格爾入侵,被道光皇帝冊封為振威将軍,賜蟒袍、繪像紫光閣,官至陝甘提督的胡超;“三一八”事變犧牲的革命烈士陳燮;壯烈犧牲的紅五軍政治部主任楊克明;民國時期商業巨富孫仲山;中國近代“四大魔術之王”的傅潤華;民革中央常委、《新民晚報》副社長陳銘德;被譽為“紅色文膽”的原中宣部副部長廖井丹;中共長壽地下黨組織恢複重建時的特支書記王秉楠;中央特科英雄陳昌;新中國海軍創始人之一汪大漠,革命烈士程謙謀、韓子重、程冰仙等等。

長壽人,自強不息;長壽人,勤勞勇敢;長壽人,敢為人先。穿過時間的長廊,回首成功道路上所經曆的奮鬥曆程,充滿了感歎。

20年前的今天,國務院函複同意長壽“撤縣設區”,吹響了長壽跨越追趕的沖鋒号。全體長壽兒女不甘人後、開拓進取,經過20年頑強拼搏,千年長壽從“面子”到“裡子”都煥然一新。

時代風起,江海潮湧。置身“兩個一百年”交彙、“兩個大局”交織的關鍵時期,長壽堅定提出“建設國際化綠色化智能化人文化中國長壽城”的奮鬥目标,以代代相續的堅守和努力,建成本土與國際接軌、傳統與現代交融、物質與精神同步、人與自然和諧的生命之城、運動之城、長壽之城。到2035年,人均預期壽命達到85歲,到2050年,人均預期壽命達到90歲,成為世界知名的長壽之鄉,全面實作社會主義現代化。

自古以來,長壽是長壽人的一張名片,長壽是長壽人的一種文化,長壽是長壽人的一種渴望。一千年的回眸,才有今生的相擁而泣;一千年的堅守,才有今天的铿锵有力;一千年的奮鬥,才有今天的使命擔當。

一代又一代長壽人接續奮鬥、繼續前進,必将人人利他、人人成長、人人健康的中國長壽城成為一種價值理念、一種文化符号、一種精神追求。

重整行裝再出發,把努力奮進的沖鋒号角鳴響,把長壽古鎮的神奇故事延續,把菩提山的聖燈點亮,把三道拐的悠揚歌聲唱響,把長壽湖的粼粼波光泛起,把五華山的無窮魅力引爆,把先輩的紅色基因傳承,把長壽的核心元素夯實......

抓住現實中的一分一秒,勝過想象中的一年一月。“滄海可填山可移,男兒志氣當如斯”!

不亂于心,不困于阻。不畏将來,不戀過往。如此,安好!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文/圖:張光勇(重慶市長壽區委宣傳部副部長,重慶市作家協會會員)

方志四川部分圖檔、音視訊來自網際網路,僅為傳播更多資訊。文章所含圖檔、音視訊版權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

【成渝雙城記】長壽人人向往‖張光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