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今天再回首研究中國古代封建社會,其實不難發現,那些能在史書上留下姓名的大都是男性,那時候的女性由于受到男尊女卑封建觀念的影響,終其一生都是在相夫教子,侍奉公公婆婆,處理一些家長裡短的小事,是以出名的比較少。但這也并非是說,在古時候,所有女性都是默默無聞的,今天筆者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曆史上的首位女史學家——班昭。

聽到這個名字後,相信大多數人在腦海裡可能搜尋不出有這樣一位女性存在。因為說起姓班的人,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班固和班超兩位人物。如果大家能夠想到這裡的話,那麼離正确答案也就不遠了。因為班固、班超和班昭他們是兄妹三人,其實隻要略加思索,從名字就可以看出來。接下來筆者就和大家一起,撇去她兩位哥哥的光環,深入了解一下班昭這位女史學家。
說起曆史學家,大家最熟悉的,莫過于左丘明和司馬遷兩位了。但是與他們相比,班昭也是巾帼不讓須眉。班昭出生于名門望族,其家族從漢代早期開始就已經在朝為官,到了班彪,也就是班昭父親這一代,官位更是達到了頂峰。
班昭在很小的時候就受到父親和兄長的熏陶,對曆史産生了濃厚的興趣,而且她本人也是天資聰穎,對知識有很強的掌握和領悟能力。對于一些曆史上模棱兩可的事件,班昭也能說出自己獨特的見解,常常引得父親和兄長拍手叫好。這些早年間的經曆,都為班昭後來成為一位史學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雖說班昭出身于世家大族,但她的生活也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她在十幾歲的時候就已經嫁為人婦,婚後的生活過得也算是幸福美滿。可是天有不測風雲,不久之後,她丈夫就去世了,隻留下了她和兩個孩子。我們可以想象,之後她們孤兒寡母的生活過得是何等艱辛。但是班昭卻從沒放棄過學習知識。那麼,班昭的文采到底有多高呢?我們從以下兩件事情可以看出一二。
在班昭很小的時候,他的父親就開始着手書寫《漢書》這部著作。因為對曆史的濃厚興趣,是以班昭也參與了進來。後來她的父親因病去世,哥哥班固又接手了這一工作,但是後來因為受到其他案件的牽連,班固也死在了獄中。班昭在難過傷心之餘,想到父親和哥哥未能完成的心願,于是忍住悲痛,繼續整理和主持《漢書》工作的編撰。
于是,班昭獨立完成了這本書裡最難的兩部分。其中的《天文志》這一部分還需要有非常深厚的數學理論和實踐知識。為了紀念自己的哥哥,班昭把這項成果冠上了哥哥班固的名字。這本書一經問世就受到了外界極高的評價,有人将它與《史記》相提并論,足可見其精彩程度。
除了主持編撰《漢書》得到很好的反響以外,班昭還受到了當時朝廷的信賴,并且還聘請她入朝為官。班昭在朝中受到了鄧太後的賞識,每當有接見外來使者的工作時,等太後總會讓班昭跟在身旁,鄧太後還常常将她召進宮來為一些奇珍異寶作賦,兩人的關系猶如閨蜜一般。班昭的兒子也因為自己受寵的原因,是以能夠入朝為官。
直到班昭老年,家中的女孩子已是很多,有些女孩子的舉止以及言談不是很端莊。這令她很是苦惱,生怕到了以後進入夫家,受到婆婆的虐待。于是,班昭寫出了《女誡》這本書,希望規範家中這些女孩子的言行。誰知這本書一傳十,十傳百,受到了大家的喜愛。這本《女戒》中的規定也就成了家規,成為了教導全國女孩子學習的教科書。
如果以現代的眼光去看這本書的話,裡邊的内容大多是強調男尊女卑的觀念,主張讓女子放棄自己的事業去侍奉夫家,為夫是從。這無疑成為了束縛當時女子的枷鎖,是以具有一定的落後性和陳舊性。但是,在當時的那個社會上,女尊男卑已經成為了一種觀念,深入人心且不可撼動,大多數的女子如果想要在其他文學才能等方面一鳴驚人是非常不容易的。
是以隻有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才能生活得更好。而這本書則是明确地表示了婦女應該幹什麼,這雖然桎梏了婦女的發展創造性,但是在當時那個朝代,婦女隻要做到了這本書上的要求,還會受到社會稱贊。換個角度來看,這在當時對婦女來說也是一把保護傘。當然筆者并不是在宣揚男尊女卑這種不好的封建思想,隻是就事論事而已。
班昭憑借自己出色的才華和豐厚的學識,在浩瀚的曆史中書寫了屬于自己一頁壯麗的篇章,這位才華橫溢的史學家,有很多地方還是值得我們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