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成年人做事:不怕慢,隻怕站

成年人做事:不怕慢,隻怕站

文|簡辛(富書作者)

到年底了,朋友圈很多人在做自己這一年的年終總結。

除了曬這一年都經曆了什麼、實作了什麼,還有一些吐槽自己“年初的flag,終究成了許下的願望……”。

很多人不禁想問,到底怎麼才能把想做的事做成呢?

易中天老師在最近的訪談中說過這樣一句話:要想做好一件事,關鍵是你做了沒做!做得慢點沒關系。做事,不怕慢,隻怕站。

尤為贊同。

成年人做事:不怕慢,隻怕站

沒做成的事,多半死在了拖延上

國小時候學過一篇寓言《寒号鳥》,講的是喜鵲和寒号鳥築巢的故事。

山腳下有一座石崖,石崖上有一條縫,寒号鳥就把這條縫當做自己的窩。在石崖對面有一棵大樹,大樹上住着一隻喜鵲。

幾陣秋風吹過,冬天馬上就要到了。

這天天氣晴朗,喜鵲一大早飛出去,東找西找,銜回來一些枯草,忙着給自己築一個巢好過冬。寒号鳥整天出去玩,回來就睡覺。

喜鵲說:寒号鳥,别睡了,大好晴天,趕快做窩。

寒号鳥不聽勸,在崖縫裡說:傻喜鵲,太陽高照,正好睡覺。

冬天轉眼就到,喜鵲住在溫暖的窩裡,寒号鳥凍得哆哆嗦嗦沒法睡覺,說“明天就做窩。”

成年人做事:不怕慢,隻怕站

可是第二天風停了,太陽出來了,寒号鳥又說“先曬太陽,得過且過”。

寒冬臘月,崖縫裡冷得像冰窖,寒号鳥重複的哀嚎,哆哆嗦嗦地說:“明天就做窩。”

等到天亮,喜鵲想要呼喚寒号鳥,卻發現它在夜裡凍死了。

這大概就是我們常說的“拖着拖着,就死了”。

有這樣一個理論:如果你決心做一件事,在72小時内還沒有行動,那你做這件事的幾率就趨近于零了。

事情沒做成,未必是你能力不行,可能是你根本沒做。

正如《拖延心理學》中所說:

不管你拖延的理由是什麼,也不管它給了你什麼樣的安慰,你都會為它付出應有的代價。

“千裡之行始于足下”,或者“JUST DO IT”,都在告訴我們:去做。

成年人做事:不怕慢,隻怕站
成年人做事:不怕慢,隻怕站

一切準備都是0,開始做才是1

那些做成的事,有一半的原因是開始做,另一半原因是做完了。

我朋友圈有個姐姐像是活成了一道光,她的2021考了駕照、升了職、陪孩子體驗攀岩,還有馬甲線養成、40歲生日完成自己第一個馬拉松……

随便一樣都令人羨慕,我問她這些事對她來說怎麼都這麼輕松,說幹完就幹完了。

她說:并不是,就像跑馬拉松,其實我這一年都在“跑馬拉松”。

一直希望40歲生日的時候能體驗一次全馬,是以一整年都在堅持晨跑。

從最開始的時候隻跑兩公裡,每3天給自己增加一公裡的難度,幾乎沒有中斷過。

如果你真的對這個目标特别有“饑餓感”,那你是不會輕易放下的,也不會給自己找借口去拖延。

因為,你想實作它。

比爾·蓋茨說:很多人喜歡拖延,他們對手頭的事情不是做不好,而是不去做,這是最大的惡習。

在寫作圈也有這樣一句話:準備素材一萬字,不如寫出來一千字。

道理都是一樣的,準備再多、等得再久,都不如你現在就去做。

思想上的完美主義者總是喜歡一切都準備妥帖了,再去做,為的是“萬無一失”。

可有時候越準備,越覺得不足,越覺得準備不夠,越無法開始。

因為,根本不存在萬無一失,隻有開始做才是有後面的價值,否則前面做得所有準備都沒有任何意義,隻是空想。

成年人做事:不怕慢,隻怕站

道理說了千萬遍,其實很多人都是懂的,差就差在邁出第一步。

就像趁早創始人王潇女士所說:

總要開始。開始做,做完它,而這是一扇窄門,門裡的世界,沒有走完的人永遠不會知道。

成年人做事:不怕慢,隻怕站

成事邏輯:做事不怕慢,隻怕站

前幾天,易中天老師寫的《易中天中華史》,全書24卷曆時9年的時間終于全部完結。

易中天老師受邀在直播間和大家分享創作過程中的一些故事。

當主持人問到創作最初的想法時,易中天老師說當初也是糾結過要不要寫的,後來他想,最壞的結果就是半途而廢,那就:

“跟大家說對不起,我幹不下去了,大家也會原諒的。”

就此,有一位讀書部落客向易老請教“到底怎樣才能做好一件事?”

易老回答:關鍵是你做了沒做。做得慢一點沒關系,做事,不怕慢,隻怕站。

做事、成事,慢一點都沒關系,關鍵是要去做,就怕隻是紙上談兵,觀望不前。

如果你想做一件事,想到即使出現最壞的結果你也能接受和承擔,那就去做。

想起摩西奶奶也說過:想做的事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隻要你去開始做。

就像她76歲的時候因為關節炎,不能再做刺繡了,是以開始嘗試畫畫。

成年人做事:不怕慢,隻怕站

摩西奶奶從77歲開始畫畫,從畫那一天開始,一直到101歲離世,她一共畫了1600幅作品。

其實,她畫畫的速度并不快,但是她心是穩的,每天隻是想去畫就去畫,有畫的好的,也有畫的不好的。

重要的是她想做事的時候,就全心投入地去做。

有些人,在做事之前會顧慮很多:自己沒做好,别人會怎麼看;自己做好了,那能帶來什麼。心思并沒有單純的放在想要做的這件事情上。

就像當初渡邊淳一,他也猶豫不決自己要不要放棄穩定的醫學工作去投身寫作,也擔心會不會被别人評論。

猶豫不決的他給摩西奶奶寫了一封信,問她:一個人28歲才開始文學之路會不會太晚?

他得到的回應是:哪怕你80歲了,去做你想做的事也不晚。

聽起來很勵志,但所有成事的前輩都說過這樣的話:想做什麼就去做,不怕晚,不怕慢,随時都可以開始。

成年人做事:不怕慢,隻怕站

俗語講:“不怕慢,就怕站;站一站,二裡半。”

年齡越大越會發現,時間和精力是我們餘生最寶貴的東西,想做什麼事,就去做,猶豫不決是最沒用的。

不要拖、不要慫、不要隻想而不做。

要做一個堅定的長期主義者,不因眼前的局面踟蹰不前。

送給大家一句話:凡是曆經了漫長歲月的檢驗,歲月都會報之以浪漫。

成年人做事:不怕慢,隻怕站

作者簡介:簡辛(富書作者),和500萬人一起更新生活認知,本文來源:富小書,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注:本文章圖檔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