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活得越來越好的人,都有這三種能力

活得越來越好的人,都有這三種能力

文/易涓

圖/來源網絡,與文無關,侵删

-

生活中,每個人都想越變越好。

人們都習慣用一句話作為自己一年前開始的心願:“遇見更好的自己。”

顧名思義,遇見更好的自己,就是自己要有所改變,獲得成長。

華語講師林偉賢說過一句話,影響了很多人:“如果事情要改變,那麼我要先改變。”

是以,要有所改變,獲得成長,首先是我們自身要改變,要成長,不要過分等待外力推動或所謂的好運降臨。

如何讓自身發生改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但真正能讓自己發生改變、不斷獲得自我成長的人卻都有這幾個特點:自信、愛和行動力。

活得越來越好的人,都有這三種能力

自信,相信自己能夠改變

屠格涅夫說過:“要先相信你自己,然後别人才會相信你。”

是的,自我成長,遇見更好的自己,無關乎年齡,無關乎性别。無論是誰,擁有自信,才能付之行動,持續成長,才能成就有意義的人生。

活得越來越好的人,都有這三種能力

作家弘丹說過:“每個人,什麼時候都不能停止自我成長。”

家住美國鄉村的摩西奶奶,養育了10個孩子,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農場度過,過着主婦生活。直到當了曾祖母,她才有了自己的時間,76歲開始作畫,80歲開始舉辦多次畫展,留下了1600多幅作品。

她将心得寫成了《人生永遠沒有太晚的開始》這本書,她的一些畫作1幅可達10萬美金,她的影響也從美國到達全世界,100歲時,紐約州将她的生日命名為“摩西奶奶日”。

摩西奶奶說:“做你喜歡的事,上帝會高興地為你打開成功之門。”

心理學上有個“自證預言”效應,讓我印象很深。意思是說,有時候,如果我們自己内心認為自己能夠做到,那就真的能夠做到。

現實中,這樣神奇的效應也讓我們經常看到。

在我參加過的寫作社群裡,有一位樂都姐姐,60多歲了,已經退休,在家帶孫女,還照顧癱瘓在床的老母親,但這些并沒有讓她安于現狀,就做僅是這樣的自己,她想尋求遇見更好的自己。

她參加了寫作社群,學習寫作技能。在這裡,她躬身入局,積極參與活動,認真完成作業,進行讀書寫作的刻意練習,和年輕的小夥伴們積極互動、互相賦能。

事實證明,她遇見了更好的自己,有規律地讀書、寫聽書稿、辦讀書會……現在,她成為了多平台的簽約作者,被聘為聽書稿審稿編輯……她的經驗分享,也影響了更多人的成長。

活得越來越好的人,都有這三種能力
活得越來越好的人,都有這三種能力

愛,是我們改變的動力

羅曼·羅蘭說:“真實的、永恒的、最進階的快樂,隻能從三樣東西中取得:工作、自我節制和愛。”

我想,這裡所說的愛,包括愛自己,愛他人,也包括被愛。

或許,相信自己,接納和欣賞自己,是愛自己的最基本形式,而遇見更好的自己,則是愛自己的最高目标。

愛自己,就要體察自己内心的需求和感受,并通過行動滿足自己,進而體會生活以及工作帶來的幸福感,比如:做自己想做的事,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穿自己喜歡的衣服,參加自己喜歡的娛樂活動,等等。

著名作家日野原重明先生,活到了106歲,他在接近生命盡頭時完成《活好》一書。在書中,關于愛,他說:“愛與被愛,是我活着的能量源。”

他認為,“為了愛,要先愛自己”。他在書中講述了一個故事,令人印象深刻:

意大利著名女中音歌唱家菲奧倫紮·科索托,在剛登台演出時,總擔心自己不能被觀衆接受。

而演員一旦開始擔心,哪怕是懷疑幾千名觀衆中有一位不喜歡自己,就有可能瞬間走神,而發揮失常。

她經常為此而糾結,突然有一天,她領悟到:要赢得全體觀衆的喜愛,演員必須對到場的每個人發自内心地表示感謝。

活得越來越好的人,都有這三種能力

自此,每當她踏上舞台,就想象着如何向在場的每一位觀衆傳達“我愛你”的想法,她相信通過意念一定可以把感恩之情傳達給觀衆。

科索托一直保持着這種做法,她将喜怒哀樂與所扮演的角色融為一體,和觀衆之間傳遞着愛,使她的演出總能感動觀衆,她的藝術生命一直延續到75歲。

俗話說:“給即是得”。

愛,能使我們更有力量去愛自己,去行動,去改變。利他讓我們内心溫暖和愉悅,我們也會是以而内心平靜,會朝着目标更堅定地前行,行動力更強。

活得越來越好的人,都有這三種能力

唯有行動,才會真的改變

很喜歡一句話:“唯有夢想,才能讓我們焦慮,唯有行動,才能解除焦慮。”

我們想改變,僅有自信,有愛,是遠遠不夠的要實作我們的目标,更關鍵的是建立在此基礎上的持續行動。

世界冠軍鄧亞萍,退役後,她沒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她沒有留在人才濟濟的乒乓場,她對自己有更大的期許,她選擇了去清華大學讀書。

變身學生的她,一切從頭開始,懷着好奇心接觸新的知識。在學習上,她認真刻苦,勤學好問,功夫不負有心人,她獲得了優異的成績。

清華畢業後,她仍繼續深造,最終取得了劍橋大學的博士學位。此後的鄧亞萍,不再隻有世界冠軍這一個“标簽”,而是擁有了更多新身份,企業家、主持人......她遇見了更好的自己。

我認識的一個年輕人小雪,是兩個女孩的寶媽,2021年以前她在農村工作了20年,最大的願望就是能調回城裡工作,陪在孩子身邊。

活得越來越好的人,都有這三種能力

在過去的這段歲月裡,她都在對自己說:“沒辦法呀,咱家沒人,找不到關系,就安心呆着吧!”她為此沒有做出任何行動。

2020年的一場疫情讓她休了個長假,回到了孩子身邊,但生活的拮據,讓她産生了焦慮。

她開始上網尋找兼職,寫作變現吸引了她,恰好她早就有提升寫作技能的想法,她立刻行動,加入社群學習,要用寫作改變自己,調回城裡工作。她為自己設定了成功的頻率。

從此,她完全變了,照顧孩子之餘,全身心投入了學習和實踐過程,生活變得充實而自律,也不斷有作品上稿。2021年2月她果然調回了市裡工作。

她說:“當我下定決心要改變時,全宇宙也來幫我。”

是啊,真正的改變,源于行動的開始。

保羅·麥爾先生曾說:你所清楚預見的,熱切渴望的,真誠追求的,全心全意争取的,都會自然而然地實作。

遇見更好的自己,是每個人對自我成長的渴求。自我成長要從自我改變開始,相信自己,付出愛,并持續行動,使我們發生改變、遇見更好的自己的起點

是以,遇見更好的自己,我們就先從自信、愛和持續的行動做起。

活得越來越好的人,都有這三種能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