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是黃埔4期生,南昌起義後投蔣,常德會戰時犧牲,後評價如何?

他是黃埔第4期生,曾參加南昌起義,但後來卻投了蔣介石,并成為少将師長。抗戰時,在常德會戰中犧牲。那麼他是誰呢?新中國成立後,對他的評價如何?

他叫彭士量,是湖南浏陽人。

彭士量自小就是個學霸,在投考黃埔軍校之前就是湖北明德大學的一名大學生,1926年考入黃埔軍校第4期。熟悉黃埔軍校史的讀者都知道,黃埔4期是出人才最多的一期,也是參加我黨較多的一期,比如林總、洪水、唐天際、郭天民、伍中豪、段德昌、劉志丹、曾中生等。

他是黃埔4期生,南昌起義後投蔣,常德會戰時犧牲,後評價如何?

彭士量在黃埔畢業後,配置設定到國民革命軍第4軍10師,當時同在10師的還有後來成為我軍進階将領的還有林總、粟裕、陳赓等人。說到這第4軍,它的前身是廣東軍隊建國粵軍第1師,第4軍成立後成為北伐戰争的主力,曾在湖南及江西分别大敗吳佩孚及孫傳芳,進而赢得“鐵軍”的稱号。在第4軍中我黨黨員的較多,是以當老蔣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第4軍中我黨控制的部分部隊在南昌發動著名的南昌起義。

1927年8月1日,時任營長的彭士量也是以随長官蔡廷锴參加了南昌起義,但後來随蔡廷锴脫離了起義部隊,投奔到老蔣的陣營。

他是黃埔4期生,南昌起義後投蔣,常德會戰時犧牲,後評價如何?

九一八事變發生後,目睹國家民族危亡日益嚴重,時任第83師補充兵第3團上校團長的彭士量義憤填膺,力主對日作戰,捍衛國土。此後,他先後率部參加了淞滬會戰、忻口會戰、台兒莊會戰、武漢會戰、三次長沙會戰等戰役。在對日作戰中,他幾乎是每戰必從。是以,他也升任為國民革命軍第73軍暫編第5師副師長、師長。

1943年11月初,日軍調集6個師團約10萬以上兵力,進犯湘鄂西,常德會戰開始。

在常德會戰中,彭士量的暫5師奉命前往常德以北100公裡處的石門,阻擊日軍,掩護友軍撤退。在石門陣地,彭士量率部與日軍苦戰了八天八夜,暫5師傷亡已十之八九,但彭将軍仍集合起所剩無幾的部隊,向石門西郊突圍,力圖收複一塊陣地,以充立足之地。

他是黃埔4期生,南昌起義後投蔣,常德會戰時犧牲,後評價如何?

1943年11月15日,當彭士量禾寺抗日将士行至新安以南岩門口附近時,被幾架日機低空盤旋發現,日軍投下重磅炸彈,并用機槍掃射。彭士量倒在瓦礫堆中,身中數彈,壯烈犧牲,年僅39歲,他也是常德會戰犧牲的第一位将軍。在臨死之前,彭士量對戰友們說:“大丈夫為國家盡忠,為民族盡孝,此何恨焉!”

彭士量以身殉國後,國民政府追授他為陸軍中将并入祀首都忠烈祠。

他是黃埔4期生,南昌起義後投蔣,常德會戰時犧牲,後評價如何?

那麼,新中國對彭士量将軍的評價如何呢?

《詩經·小雅·棠棣》有雲:“兄弟阋于牆,外禦其侮。”雖然彭士量将軍曾在參加南昌起義有投蔣的行為,但在民族大義上,他勇敢地為國捐軀,令人感動,值得敬仰。是以,新中國人民不能忘記他。

他是黃埔4期生,南昌起義後投蔣,常德會戰時犧牲,後評價如何?

1985年,彭士量将軍被民政部追認為革命烈士,2009年入駐湖南烈士公園紀念塔,2014年被民政部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