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身手靈活,曾二次救過彭老總,長征時用疑兵計吓退敵軍,那他是誰?後來呢?
他叫李壽軒,1906年出生于國術之鄉湖南邵東流澤鎮龍建村。
李壽軒的老家在清代屬寶慶府邵陽縣太平一都(後稱太一鄉),自古有崇武尚勇的之風,各鄉皆有“學打”的傳統,并且代代相傳。是以李壽軒自小就耳濡目染,練就了一手身手靈活的防身之術。

李壽軒家庭貧寒,家父曾向當地一劉姓地主借了幾鬥谷子度荒。可恨的是劉姓地主用小鬥借出,大鬥收進,利息又重,讓李家怎麼還也還不起。後來這劉姓地主帶人上門要牽走李家的耕牛抵債,此時年少氣盛的李壽軒見此情形氣憤不過,便抄起一根扁擔相鬥,以一敵衆,将一群索債者打得東倒西歪。後來這劉姓地主還勾結官府欺壓李家,李壽軒更是忍無可忍,一把火燒了劉家的房子,自此遠走他鄉尋出路。
離鄉背井的李壽軒無奈逃到元江縣陽羅州(鎮)一家南貨鋪當學徒,可是這個店主也不是善茬,對他是百般欺淩。無奈之下,20歲的李壽軒隻能選擇投軍從戎。
李壽軒雖然投的是國民革命軍唐生智部,可他的團長卻是後來赫赫有名的彭老總彭大元帥,連長是後來的紅8軍軍長李燦。是以,可以說李壽軒是遇上好上司,而且是走上了一條盡管是荊棘叢生的光明大道。
就這樣,李壽軒在團長彭老總、連長李燦等的帶領下,參加了平江起義,成為了一名紅軍戰士。
由于李壽軒身手靈活有一身功夫,而且作戰勇猛,在紅軍隊伍中得到快速的成長,不久就成為紅5軍第5縱隊第12大隊的中隊長和大隊長,後來紅5軍組建政保大隊,被任命為政保大隊長。
在此之後,李壽軒還救過彭老總兩次命。
第一次是在平江起義之後,時任紅5軍第1團團長的雷振輝,因對革命的未來産生低落情緒與彭老總在思想上發生沖突。此後他在趁彭老總講話時,侍機抽出手槍要對彭老總打黑槍。就在這危急時刻,雷的舉動被李壽軒發現,李随即飛起一腳踢中他的手腕,下了他的槍,救了彭老總的命。
第二次是在黃洋界保衛戰中。彭老總親率特務大隊與敵人激戰。夜晚,敵人用現大洋買通兩個反水的農民帶路,偷偷沖到了彭老總的指揮部旁邊。此時,恰好李壽軒帶人過來增援,立即帶領大家沖上去搏鬥,打退了敵軍,又救了彭老總一命。
李壽軒盡管讀書不多,但他喜歡聽曆史故事,善于借鑒古代兵法,在長征途中,他曾運用“疑兵”計智退敵軍兩個師。
那是在1934年11月底,時任紅三軍團6師16團團長的李壽軒奉命在灌陽城阻擊敵軍,掩護“紅星”縱隊(中央機關)過湘江。
負責追擊紅軍的是桂軍。對于桂軍,李壽軒是交過手的,知道他們對紅軍不肯輕易消耗自己的,因為桂軍與老蔣之間還是各打自己的小算盤的。是以,在紅軍戰士們在構築好工事準備痛擊他們時,他們僅派了一個偵察連向我陣地摸來。此時,桂軍似乎也發現前面有紅軍埋伏,都趴在地上一動不動。
李壽軒心想這樣老是僵持着也不是辦法,于是他想起了《三國演義》戲文中有一段張飛在長坂坡阻擊曹兵的“疑兵”計,便立即指令部隊在工事裡活動起來,讓戰士們把槍栓拉得嘩嘩地響,陣地後面山上的部隊也叫着号子扛木頭,聲勢搞得老大。此舉讓敵偵察連以為是遇上紅軍大部隊了,便悄悄退了回來。後面的敵人大部隊也不敢貿然前往,研究了半天之後,敵人最終還是吹響了撤退的号角。
就這樣,紅軍一槍不放就智退了兩個師的敵軍,確定了紅星縱隊順利渡過湘江。
那麼,李壽軒後來的情況如何了呢?
李壽軒後調任中革軍委警衛營營長,保衛黨中央到達陝北。抗戰全面爆發後,他先後任抗大第四大隊副大隊長、八路軍總部司令部第三科科長、山西新軍決死第三縱隊副司令員兼八路軍太行軍區第三軍分區副司令員等職。後來進軍東北戰場,先後任松江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第四野戰軍鐵道縱隊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等職。
1955年,李壽軒被授予中将軍銜,後成為鐵道兵司令員,為新中國的鐵路建設作出了貢獻。1984年9月22日,李壽軒将軍去世,享年7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