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身手敏捷,曾二次救过彭老总,长征时用疑兵计吓退敌军,那他是谁?后来呢?
他叫李寿轩,1906年出生于武术之乡湖南邵东流泽镇龙建村。
李寿轩的老家在清代属宝庆府邵阳县太平一都(后称太一乡),自古有崇武尚勇的之风,各乡皆有“学打”的传统,并且代代相传。因此李寿轩自小就耳濡目染,练就了一手身手敏捷的防身之术。

李寿轩家庭贫寒,家父曾向当地一刘姓地主借了几斗谷子度荒。可恨的是刘姓地主用小斗借出,大斗收进,利息又重,让李家怎么还也还不起。后来这刘姓地主带人上门要牵走李家的耕牛抵债,此时年少气盛的李寿轩见此情形气愤不过,便抄起一根扁担相斗,以一敌众,将一群索债者打得东倒西歪。后来这刘姓地主还勾结官府欺压李家,李寿轩更是忍无可忍,一把火烧了刘家的房子,自此远走他乡寻出路。
离乡背井的李寿轩无奈逃到元江县阳罗州(镇)一家南货铺当学徒,可是这个店主也不是善茬,对他是百般欺凌。无奈之下,20岁的李寿轩只能选择投军从戎。
李寿轩虽然投的是国民革命军唐生智部,可他的团长却是后来赫赫有名的彭老总彭大元帅,连长是后来的红8军军长李灿。因此,可以说李寿轩是遇上好领导,而且是走上了一条尽管是荆棘丛生的光明大道。
就这样,李寿轩在团长彭老总、连长李灿等的带领下,参加了平江起义,成为了一名红军战士。
由于李寿轩身手敏捷有一身功夫,而且作战勇猛,在红军队伍中得到快速的成长,不久就成为红5军第5纵队第12大队的中队长和大队长,后来红5军组建政保大队,被任命为政保大队长。
在此之后,李寿轩还救过彭老总两次命。
第一次是在平江起义之后,时任红5军第1团团长的雷振辉,因对革命的未来产生低落情绪与彭老总在思想上发生冲突。此后他在趁彭老总讲话时,侍机抽出手枪要对彭老总打黑枪。就在这危急时刻,雷的举动被李寿轩发现,李随即飞起一脚踢中他的手腕,下了他的枪,救了彭老总的命。
第二次是在黄洋界保卫战中。彭老总亲率特务大队与敌人激战。夜晚,敌人用现大洋买通两个反水的农民带路,偷偷冲到了彭老总的指挥部旁边。此时,恰好李寿轩带人过来增援,立即带领大家冲上去搏斗,打退了敌军,又救了彭老总一命。
李寿轩尽管读书不多,但他喜欢听历史故事,善于借鉴古代兵法,在长征途中,他曾运用“疑兵”计智退敌军两个师。
那是在1934年11月底,时任红三军团6师16团团长的李寿轩奉命在灌阳城阻击敌军,掩护“红星”纵队(中央机关)过湘江。
负责追击红军的是桂军。对于桂军,李寿轩是交过手的,知道他们对红军不肯轻易消耗自己的,因为桂军与老蒋之间还是各打自己的小算盘的。所以,在红军战士们在构筑好工事准备痛击他们时,他们仅派了一个侦察连向我阵地摸来。此时,桂军似乎也发现前面有红军埋伏,都趴在地上一动不动。
李寿轩心想这样老是僵持着也不是办法,于是他想起了《三国演义》戏文中有一段张飞在长坂坡阻击曹兵的“疑兵”计,便立即命令部队在工事里活动起来,让战士们把枪栓拉得哗哗地响,阵地后面山上的部队也叫着号子扛木头,声势搞得老大。此举让敌侦察连以为是遇上红军大部队了,便悄悄退了回来。后面的敌人大部队也不敢贸然前往,研究了半天之后,敌人最终还是吹响了撤退的号角。
就这样,红军一枪不放就智退了两个师的敌军,确保了红星纵队顺利渡过湘江。
那么,李寿轩后来的情况如何了呢?
李寿轩后调任中革军委警卫营营长,保卫党中央到达陕北。抗战全面爆发后,他先后任抗大第四大队副大队长、八路军总部司令部第三科科长、山西新军决死第三纵队副司令员兼八路军太行军区第三军分区副司令员等职。后来进军东北战场,先后任松江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第四野战军铁道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等职。
1955年,李寿轩被授予中将军衔,后成为铁道兵司令员,为新中国的铁路建设作出了贡献。1984年9月22日,李寿轩将军去世,享年7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