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林覺民《與妻書》寫了啥,為何會引得妻子欲殉情,公婆下跪才勸住

提起林覺民,大家首先會想到的便是“黃花崗七十二烈士”。

的确,這位不顧自身安危,投身于敢死隊的美少年,用實際行動向世人證明了何為家國大義。

在那場異常慘烈的黃花崗戰役中,先輩們拼盡全身的力氣,隻為離夢想更近一點。

出發前三天,林覺民

大約也想到了自己的結局不會太好。是以,他

寫下了令無數人為之淚目的《與妻書》,并囑托自己的朋友:我死,幸為轉達。

林覺民《與妻書》寫了啥,為何會引得妻子欲殉情,公婆下跪才勸住

後來,這封訣别信還是被送到了林覺民妻子陳意映的手上。陳意映看完書信後悲憤不已,欲随丈夫而去。最後,在公婆的極力勸說下,她才控制住了自己。

那麼,林覺民到底在書中寫了什麼呢?

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

如果放到現在社會,林覺民肯定會在聯考季登上熱搜。因為,林覺民在參加科舉考試時,竟在卷子上寫下了“少年不望萬戶侯”幾個大字。

這要放在聯考中,可能就是妥妥的零分作文了。

當然,透過此事可以看到,林覺民那種倔強和敢于破舊的形象也是躍然紙上。不過,就和郭德綱說的那句“你可以沒有學曆、卻不能沒有文化”一樣。

林覺民雖然對科舉不感興趣,但是并不代表林覺民的文化知識學得不好。

十四歲時,林覺民就進了全闵大學堂,而後在這裡繼續學習。

林覺民《與妻書》寫了啥,為何會引得妻子欲殉情,公婆下跪才勸住

一九零五年,林覺民結婚了,是父母為他定下的一門親事,對方名叫陳意映,

是螺江陳氏的十九世孫女,雙方絕對可以算得上是門當戶對。

雖然是“父母之命”,但是林覺民和陳意映的感情卻很好。

林覺民并沒有因為自己崇尚新文化,就去排斥這個渾身帶着舊社會味道的妻子,反倒是用心去善待她。

在林覺民的鼓勵和支援下,陳意映開始放腳,開始接受新思想的洗禮。

在那個文人抛妻頻發的年代,林覺民可以說是一股清流了。

結婚第二年,林覺民去日本留學了。也就是那裡,林覺民接觸到了先進的思想,并積極參與了進去。

回國之後,林覺民更是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決定改變國家命運的決心。而後,他參與了黃花崗起義,後來在起義中英勇犧牲。

林覺民《與妻書》寫了啥,為何會引得妻子欲殉情,公婆下跪才勸住

然而,這個進步人士,直到起義前三天,還在擔憂家中的嬌妻幼子。可是他又明白:國之不保,小家何存?帶着大義、帶着複興民族的決心,林覺民走進了起義的先頭部隊。

令人淚目的《與妻書》

林覺民在起義中犧牲之後,他寫下的訣别信成為了遺書,并被交到了他妻子陳意映的手上。與其說這封《與妻書》是一封家書,不如說它是一封感人肺腑的散文。

《與妻書》不但展示了一個丈夫對妻子的思念和不舍,更是反映了一位進步義士的悲壯内心。

正是因為書寫它的人用情至深,是以才讓它成為了千古一家書。

信中,林覺民對妻子、家庭的小愛和對民族、國家的大愛交織在了一起。任誰看到這封信,都會明白林覺民對陳意映的一番拳拳愛意,以及對喚醒民族意識的渴望之情。

然而,可悲的是那個時代。

林覺民《與妻書》寫了啥,為何會引得妻子欲殉情,公婆下跪才勸住

就像林覺民在文中所寫的那般:

汝體吾此心,于啼泣之餘,亦以天下人為念,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汝其勿悲!

大家不保,小家又怎能幸福呢?林覺民對妻子的情義自然不用懷疑,而林覺民對國家的奉獻,就更加讓人動容了!然而,林覺民想要和妻子長相厮守的心願,終究是沒能實作。

他在信中回憶了兩人的甜蜜往昔,分析了當時國家的境況,在反複強調自己對妻子感情的同時,卻又不得不面對當時的局面。

就這樣,林覺民帶着對妻子的滿心愛戀,堅決走上了為國犧牲的道路。

收到來信的陳意映,正是因為太明白丈夫想要表達的感情了,是以才會有了自殺的念頭。

但是,

當時的陳意映,已經懷有二胎了,而且家中的長子年紀也還小。

林覺民《與妻書》寫了啥,為何會引得妻子欲殉情,公婆下跪才勸住

于是,在公公婆婆跪求的情況下,陳意映隻得斷了随丈夫而去的念頭。

然而,陳意映内心的悲痛還是沒能消失。

林覺民去世的第二年,陳意映因為走不出感情的枷鎖,還是抑郁而終了。

可歎一對相愛至深的夫妻,沒能攜手到老。

更為可悲的是,他們的長子後來也不幸夭折。留下了個老二,跟着爺爺奶奶一起長大。

結語

從小愛來說,必須敬佩林覺民的人品。

那個是一個新舊文化交替的年代,不少民國才子在娶了家中安排的妻子以後,又因為追求自由而在外面找了别的情人。

即便是驕傲如魯迅,也沒能免得了俗。雖說他和朱安、許廣平之間的事情,不是一兩句話語就能說得清楚的,但是魯迅不讓琵琶别抱事實,還是無法抹去的。

林覺民《與妻書》寫了啥,為何會引得妻子欲殉情,公婆下跪才勸住

徐志摩就更過分了,他一邊打着孝順的名義,讓張幼儀懷孕,一邊又打着追求幸福的旗幟,和林徽因、陸小曼攪和在一起。文學貢獻的背後,是他對感情的随意和不忠。

林覺民比起那些文人才子,就好得多。他知道自家媳婦也是個舊社會女性,是以他願意陪着她成長,教她知識、助她成長,讓她在愛的陪伴下,盛開成一朵美麗的花。

況且,别說林覺民也是博才多學之輩,單看他那張令人贊歎的臉,就知道他肯定也是一個非常受人歡迎的人。然而,林覺民還是守住了,他自始至終隻對妻子愛得深沉。

從家國大義來說,林覺民就更令人敬佩了。

有時候看這類紀錄片,會忍不住問自己:假如自己生在那個年代,本身也出生在富裕家庭,自己還有沒有勇氣去為了大義付出?

林覺民《與妻書》寫了啥,為何會引得妻子欲殉情,公婆下跪才勸住

答案是不确定的。因為沒到絕境的時候,并不知道自己會不會勇敢拼搏。對比之下,

像林覺民這種本身就有錢又有才的人,還願意為了國家大義而選擇犧牲,這實在是太偉大了。

要知道,哪怕林覺民不去奮鬥,他也能安穩的過完這一輩子。但是,林覺民還是站了出來,帶着對妻子的濃濃愛意,選擇了為國犧牲。有如此先輩志士,實在是吾輩之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