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市自然資源局三水分局:規劃引領建設佛北戰新産業園,打造“三生”融合标杆

作者:九派觀察

“要開拓建設發展好佛北戰新産業園,規劃引領是前提,也是基礎。”佛山市自然資源局三水分局(下稱“三水自然資源分局”)局長蔡振鴻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在建設佛北戰新産業園過程中,該局将堅持規劃引領、分步實施的基本原則,通過優化國土空間布局,統籌謀劃産業發展方向,高起點、高标準地将佛北戰新産業園打造成為布局合理、産城融合、功能協調的大型産業集聚區。

佛山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明确提出,向北重點發展先導型經濟,打造戰新産業集聚圈。在南海、三水兩區交界地帶規劃總面積423平方公裡的佛北戰新産業園。作為佛北戰新産業園的主戰場,三水片區北起大塘鎮,南至白坭鎮,涉及全區6個鎮街八大園區。在土地規劃上,如何實作集約、适度、相對集中連片發展?三水自然資源分局提出“規劃引領、資源集聚”的工作思路,将把園區打造成“三生”融合标杆園區。

市自然資源局三水分局:規劃引領建設佛北戰新産業園,打造“三生”融合标杆

三水以萬畝産業用地、萬畝國家級濕地公園、萬畝森林公園的優質載體高起點規劃建設雲東海生物港。 三水區檔案館供圖

規劃引領

打造“三生”融合标杆園區

目前,三水自然資源局分局正着力開展佛北戰新産業園整體規劃編制工作。蔡振鴻說,去年以來,三水自然資源分局積極推進三水區國土空間規劃專題研究編制工作,編制《三水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接下來,在編制佛北戰新産業園規劃時,将從産業、基礎設施、“三生融合”等方面促進兩大規劃的聯系,做好與國土空間規劃的銜接。

三水自然資源分局将發揮國土空間規劃的基礎作用,統籌考慮自然地理格局、資源承載能力和國土開發适應性以及産業、交通等基礎條件,按照集約、适度、相對集中連片的要求進一步優化佛北戰新産業園的範圍。同時,科學合理劃定啟動區和産業拓展區,通過規劃統籌和整合優化引導優質要素資源優先向啟動區和産業拓展區集聚。

立足産業發展基礎和區域功能定位,目前三水區規劃選取佛高區雲東海生物港作為佛北戰新産業園啟動區,另外選取水都産業園、佛高區大同湖産業園、大塘工業園B區作為産業核心區。這4個園區作為近期優先打造的區域,将重點發展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資訊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産業,推動形成優勢互補、高品質發展的先進制造業空間布局。

“接下來将結合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三區三線’劃定,進一步優化産業園範圍,統籌各園區功能布局及土地利用要求,形成佛北戰新産業園土地利用‘一張圖’。”蔡振鴻說,在産業融合方面,将着重考慮發揮鎮街原有的産業特色補鍊強鍊,同時做好基礎設施的空間規劃,并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結合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編制,統籌劃定三條控制線,做到“樓不壓水、城不壓山”,科學布局生産、生活、生态空間,保護并發揮好園區内山、水、林、田等自然生态的景觀價值,打造特色化的産業辦公環境和居住生活環境,打造成“三生”融合标杆園區。

資源集聚

優化空間打造産業集聚區

“除了從規劃上考慮,我們還将在資源方面做好文章,做好相關調整促使優質資源集聚發展。”蔡振鴻說,要發展建設佛北戰新産業園,要傾全市全區的資源進行集聚,這樣才能夠快速發展。接下來該局将做好土地規模調整等,将佛北戰新産業園打造成大型産業集聚區。

佛北戰新産業園橫跨南海、三水兩區,在基礎設施方面,要建設暢通的地上、地下通道,同時要預留合理的發展空間。一方面,科學合理布局地下綜合管廊,提高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的科學性、整體性、系統性,前瞻布局産業園資訊化基礎設施,着力建設智慧園區;另一方面,推進産業園範圍内各片區間快速道路、公共交通設施規劃建設,重點規劃建設對産業園發展有重要支撐作用的公路、軌道交通、港航等現代化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同時結合園區的未來發展需求,在編制國土空間規劃時科學合理預留線性基礎設施通道和空間。

與此同時,要推進産業園區與城市基礎設施、公共設施有機銜接,将園區及周邊區域生活、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設施納入國土空間規劃統籌布局,提升基礎設施協調和保障能力。通過鄰裡中心的打造和産業組團的規劃建設,引進高品質的醫療機構、商業綜合體、住宅生活區,提供社群化的生活配套和優質的教育資源配套,打造高品質的生活環境。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正在高起點、高标準建設的佛高區雲東海生物港除了擁有萬畝産業發展空間,還有萬畝國家濕地公園、萬畝自然生态綠芯作為生态效益加持,将助力三水片區打造更高品質的産業園。“這樣的生态資産對于我們來說,是一種寶貴的财産,我們要保護好它,擁有如此優美的生态,也将會吸引到更多科研機構和高尖端人才。”蔡振鴻說。

【撰文】李周秦 王伯樂 三宣

【來源:南方Plus用戶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