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人工智能絕對是最為火熱的話題之一,在AlphaGo成功挑戰并戰勝人類圍棋選手之後,我們看到了人工智能的發展已是突飛猛進,超越了許多人的想象。
<a href="http://img.zdnet.com.cn/4/285/liasW4kBV7Q4o.jpg?rand=33"></a>
4月6日,阿裡雲帶着其人工智能程式小Ai來到了湖南衛視《我是歌手》總決賽的釋出會現場,并宣布将在總決賽當天對歌王進行預測,以此來挑戰現場的五百位大衆評審,以及電視機前的6億隻耳朵。
<a href="http://img.zdnet.com.cn/4/287/lixGyoW1GYQpg.jpg?rand=51"></a>
據悉,阿裡雲小Ai是主要基于神經網絡、社會計算、情緒感覺等原理工作。
阿裡雲人工智能科學家、“小Ai之父”闵萬裡博士認為,相比于圍棋方面來說,人工智能對于歌王歸屬的預測在技術難度上并不低。“下圍棋是有明确規則的深度搜尋,歌王預測是無明确規則的廣度搜尋,這是兩者的差異。圍棋對弈有明确規則,是智商的巅峰對決,而歌王預測是7人混戰,充滿不确定性,是對理智和情感的複雜考驗。”
<a href="http://img.zdnet.com.cn/4/288/liRccKpOpVsB2.jpg?rand=109"></a>
其實這并不是小Ai第一次對《我是歌手》進行預測,阿裡雲科學家團隊透露:小Ai在4月1日《我是歌手》突圍賽進行了實戰預測,并成功預測10進3中前2位歌手——容祖兒和張信哲。第3名與第4名預測分數非常接近,而未能成功;第6、7、8名的預測和投票結果完全吻合。
人工智能的表現自然離不開其背後海量的資料以及強大的自我學習能力,據透露,小Ai團隊除了工程師、科學家之外,還有多位阿裡音樂和專業人士作為教練,為小Ai“海補”了幾百萬首歌提升音樂品味和鑒賞能力。基于阿裡音樂資料庫,自動學習音頻的重要特征,在最後形成對歌曲的多元度評價,例如音高、能量、語譜、基頻等特征次元,不斷訓練小Ai對音頻及受歡迎程度之間的關聯性思維。
<a href="http://img.zdnet.com.cn/4/289/li1RonVgonaoI.jpg?rand=69"></a>
同時,小Ai從曆史賽事和海量資料中尋找影響比賽結果的變量因子,訓練出一個實時動态模型進行預測,比如歌曲、歌手、粉絲、現場氛圍、網友讨論等次元,每種次元都通過機器學習提取海量特征。這些特征有的是靜态的,有的跟随比賽不斷變化,需要小Ai現場實時計算,最終給出預測排名。
同時,闵萬裡博士還表示,其實在小Ai眼裡,歌手其實是無數标簽的集合,比如李玟:女歌手、70後、華裔、美國、偶像、性感、奧斯卡、R&B、Soul、粉絲量等等。“從某種意義上講,如果小Ai喜歡李玟,那一定比粉絲愛得更深。”
據闵萬裡博士介紹,阿裡雲于2012年開始從事人工智能領域的技術研發和儲備,在參加湖南衛視《我是歌手》比賽之前,小Ai的各個子產品已經積累了不少實戰經驗,比如在Sort Benchmark上獲得世界排序比賽冠軍,聽寫能力打敗全球速記亞軍,幫助交通部門預測未來道路擁堵情況,幫助光伏電廠預估發電産能減少能耗,幫助水利監管部門預測水庫水位以預防災害發生、幫助金融機構的客服人員接電話、幫助阿裡音樂預測音樂黑馬等等。
<a href="http://img.zdnet.com.cn/4/286/li1wAbN2WiwMM.jpg?rand=60"></a>
《我是歌手》總決賽将于4月8日晚上20:00開始。小Ai将每隔5秒更新一次7位歌手的奪冠機率。重要預測節點将有三次:分别在比賽開始前、第一輪幫幫唱結束後以及第二輪兩兩演唱結束後,最終以是否預測出現場500大衆評委選出的歌王來衡量勝負。
原文出處:科技行者
轉載請與作者聯系,同時請務必标明文章原始出處和原文連結及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