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夢之夢》制作人王可然出書 告訴你戲劇如何造夢

伴随《如夢之夢》的上演,由廣西師大出版社、新民說、央華戲劇聯合舉辦的“讓好戲發生”——《一切為戲劇:央華戲劇制作人工作方法論》新書釋出會,近日也在保利劇院同期舉行。

本書作者、央華戲劇創始人、藝術總監、制作總監王可然,本書共同作者、清華大學教師牛萌,以及著名演員許晴,劇作家萬方,主持人張越,當代法國藝術家安娜伊思·馬田,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張雅欣,文藝評論家、藝術節策劃人程輝等一衆戲劇好友展開對談,共同分享該如何靠近戲劇,了解戲劇,了解戲劇制作人。

《如夢之夢》制作人王可然出書 告訴你戲劇如何造夢

雖是圖書釋出會,但《一切為戲劇》的首次亮相卻選擇在劇場,因為這本書正是講述一場夢是如何被制造出來的。主持人張越與王可然相識已久,第一次見王可然,張越坦言,對方談了一個下午的戲劇,但自己并沒有怎麼聽懂,隻記得說起戲劇的時候,王可然的眼裡“有光”。從這以後,張越目睹了王可然帶領着夥伴奮不顧身地投身戲劇,一點一滴、一磚一瓦地建構推展着中國戲劇市場的整個過程。但她一直心存疑惑:王可然到底在做什麼?或者說,戲劇制作人是做什麼的?

用幾年時間采訪與觀察王可然的牛萌,是《一切為戲劇》的執筆者,可她一開始也不明白,戲劇制作人究竟為何?牛萌說:“事實上,就連許多戲劇從業者,也以為戲劇制作人就是‘找錢、攢人、平事兒’的,他們有時像财務、商務、大管家,有時像銷售、宣發人員、票務,還可以充當經紀人、保姆和後勤,他們負責找錢、攢資源、打雜、‘救火’…… 總之,操心劇組的一切瑣事,唯獨與戲劇藝術本身無關——這也是國内多數戲劇制作人遭遇的誤解和低估。”

《如夢之夢》制作人王可然出書 告訴你戲劇如何造夢

王可然并不将自己隻局限在某種角色裡,或者說,他反對為“戲劇”和“戲劇制作人”貼上一切标簽,他推崇那些從生命裡長出來的、從心裡長出來的東西。“戲劇要撫慰人心,它要跟人的内心直接發生關系,” 他說,“我從前認為,戲劇應該給大家帶來的是溫暖和希望,但這兩年,我覺得,應該還可以在保留溫暖希望的同時,通過戲劇工作者自己的努力,對生活給出更加尖刻、毫不留情的再現。”

戲劇評論和策劃人程輝認為,“制作人沒有一定之規,但需要這個人從全局上把握藝術創作和制作,把握住作品的靈魂和方向。其實好的制作人,一定懂藝術且熱愛藝術,最重要的是,能夠沉浸在藝術當中。無限地接近藝術創作,卻不給創作帶來任何壓力。”

與王可然合作推出過《新原野》《冬之旅》《你還彈吉他嗎?》以及連台戲《雷雨》《雷雨·後》四部戲劇作品的劇作家萬方曾經說過一句話,“戲劇也許不能給我們答案,但至少可以展現人追求答案的過程”,她覺得,王可然邀請法國導演在《雷雨》《雷雨·後》中與中國演員的合作,是對經典的創新。“當初戲劇人的審美和今天已經有所不同,但其中展示的人性并無改變。我覺得這個戲,它好就好在,在同與不同、變與不變之間,有一位來自西方的導演把握住了這種平衡,呈現給觀衆一個既不同又包含永恒主題的作品,可以說既新鮮又很經典。”

與王可然合作引進過《猶太城》的法國當代藝術家安娜伊思·馬田則認為這種跨國之間的戲劇交流很難,“尤其當你自己都不确定什麼是對的,卻要讓那麼多人相信你,這個協調很難”。

《如夢之夢》制作人王可然出書 告訴你戲劇如何造夢

在舞台劇央華版《如夢之夢》中扮演顧香蘭一扮就是9年的演員許晴,用一種更浪漫的方式诠釋了戲劇、演員與觀衆的關系。出演這部戲,一場下來僅在台上走都要走幾萬步,但這些對許晴來說,不是挑戰,她說那是“共振,身腦心的共振”。許晴表示,“這種共振帶來的甜蜜,并不亞于愛情。當演員指向觀衆說,‘花園的花多美啊’,那一片的觀衆會笑得特别燦爛,那一刻我的心裡真的像開了花一樣。所有人一同享受戲劇,感受戲劇的共振。有時候觀衆是中心,我們包裹着他們;有時候演員是中心,他們包裹着我們。在這個場裡,每一步對我來說,都是在修行。”

《如夢之夢》制作人王可然出書 告訴你戲劇如何造夢

據悉,這本書中深度披露了工作心法和舞台運作内幕,分享作為戲劇制作人的工作理念與實戰經驗,涉及創作、演員、導演、市場、品牌等多個方面,此類作品在國内出版中比較少見。王可然說“戲劇是一門很窄的行當”,了解戲劇的人群更窄,出于一種焦慮,他希望可以有一種方式,展現戲劇制作人的工作内容,消除外界對戲劇的誤解。“這種誤解對戲劇發展是有害的,我确實想過,是否應該有一本書或者一門課程,講述一下真正的戲劇制作人是做什麼的,在這個想法的推動下,我和廣西師大出版社·新民說有了合作。”

如果将《一切為戲劇》隻概括為一本戲劇制作教科書,就太狹隘了。對隻是喜歡觀看戲劇的觀衆來說,這本書可以告訴你,一幕幕璀璨的夢是如何造出來的;對更多每個奮力生活在當下的人來說,這本書會告訴他們什麼叫專注,持久的專注會為他們赢得什麼,能為這個世界創造什麼。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郭佳

攝影/北京青年報記者 劉暢

編輯/崔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