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有兩個知名品牌更換了logo,依然是換了像沒換的那種。
1
蒙牛自1999年創立至今一直使用的logo,終于在最近更換了!
品牌方說,此次設計蒙牛新品牌Logo的人,是曾設計蘋果公司Logo的知名設計大師Rob Janoff(羅布·詹諾夫)!
不得不贊一句,蒙牛真有錢!
POPPY看了下,新舊logo變化其實不太大。

新版去掉了蒙牛的拼音,但也沿襲了舊版的牛角、河流和草原的特征,隻是在基礎圖形上進行了簡化和放大。
看來大師的操作空間真的很小哎!
要是不專門對比的話,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蒙牛換了新logo吧!
2
無獨有偶,阿迪達斯也把用了30年的Logo都換了!
變化幅度依然很小,新版舊版的差別,隻有一個英文品牌名的差距。
不過,新logo并非用在阿迪達斯所有的品牌裡。阿迪達斯釋出的2025 發展戰略顯示,品牌以後會有三條線,一是偏向專業運動的adidas Performance;二是更偏高端、時尚的adidas Originals;三是定位運動休閑風格的adidas Sportswear。
此次新換的logo,就是會用在adidas Performance上;而舊Logo會被用于adidas Sportswear;三葉草版本繼續用在adidas Originals 系列。
3
其實,縱觀近年各品牌logo的變化,我們能發現一個現象——新logo變動都不大。
比如小米換logo,就是方的變成圓的。
京東換logo,就是狗狗從側立變成四分之三側面站着。
可口可樂換logo,更加省事了,紅底白字直接變成白底紅字就是。
為什麼這些品牌的logo,變化都不大呢?
我們能觀察到,大品牌往往喜歡在品牌更新、掌舵人更換的重要節點更新logo。
但這樣的更新,也都是有前提的,比如重要辨別保留、主要配色不變,反正就是要達到換了logo也能被老顧客一眼認出來的效果。
原因呢,也很好了解。因為大品牌已經積累了龐大的粉絲群體,具有一定的品牌認知,如果logo變動太大,反而會影響品牌認知。
就像之前大家調侃小米換logo改動太小,“這活兒我都能幹”,雷軍則表示“成熟品牌LOGO隻能小改”。
畢竟,變動過大的品牌logo,對于品牌辨識度和影響力都是一種削弱,讓使用者要重新花時間去接受和适應,那無形中的成本和損耗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