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Sebastian Thurn又一次提出了“Superhuman”的觀點。
他認為,人工智能将使人類變成“超人類勞工”(Superhuman Workers)。
Sebastian Thurn是飛行汽車創業公司Kitty Hawk的CEO、Udacity的主席兼聯合創始人,在這之前,他是谷歌X實驗室的聯合創始人,也是“谷歌無人車之父”,Title耀眼。
現在,包括Sebastian Thurn在内的相信“Superhuman”的隊伍中包括Dave Evans、Ray Kurzweil、伊隆·馬斯克,他們認為人工智能将使人類變成“超人類”(Superhuman),人類能夠在技術幫助下做更多事情,甚至能在超級人工智能爆發後,成為對抗AI的武器。
人類社會最大問題:Superhuman将與“無用的人類”共存
最近在迪拜的世界政府首腦會議(the World Government Summit)上,Sebastian Thurn抛出上述觀點,他認為,人工智能将使人類變成“超人類勞工”(Superhuman Workers)。

Sebastian Thurn
“人工智能是一種工具,它可以做的比人類更好,讓我們很好地擺脫重複性工作。” Sebastian Thurn說,“是以,如果你是一名每天都在做相同的事情的勞工、醫生或律師的話,那麼讓AI會從你那裡學習這些技能,并且将會使你成為一個超人類。”
Sebastian Thurn還對人工智能是否會取代人類的工作這個老生常談的問題進行了回答,他說:
将來不是所有的工作都能在人工智能的崛起中保留下來,并且,人類社會将從一個重複性的社會轉變為一個創造性的社會,在這個社會中,人類負責創造新事物。人類能夠在技術幫助下做更多事情。
Sebastian Thurn此前曾在不同場合表達過這樣的觀點,他認為,人類已經到了一個轉折點,機器不再僅僅補充人類缺乏的肌肉力量或機械動力,它們可以代替人類進行幾乎所有重複性活動。
并不是所有人都跟Sebastian Thurn一樣,認為未來社會将和諧完美。
《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一書的作者尤瓦爾·赫拉利(Yuval Harari)在接受采訪時曾預測,若幹年後,人類社會最大的問題會成為人工智能帶來一大批“無用的人類”同時,也會催生出“超人類”(Superhuman)。他認為,Superhuman是人類内部财富分化的結果:一小部分特權階層将可以借助科學技術不斷“更新”自身,操控基因,甚至實作人腦與計算機互聯,獲得一種不死的狀态。
“以前的曆史上,貧富差距隻是展現在财富和權力上,而不是生物學上的,帝王和農民的身體構造是一樣的。在人可以變成‘超人類’後,傳統的人性就不存在了,人類會分化為在體能和智能上都占據絕對優勢的超人階層和成千上萬普通的‘無用的人類’。”
迷戀Superhuman的一長串科學家:Sebastian Thurn、Ray Kurzweil、Dave Evans和馬斯克
Sebastian Thurn并不是第一個提出AI讓人類變成“Superhuman”的科學家。
在相信Superhuman的隊伍中有一長串名單,其中知名人物包括:Sebastian Thurn、Ray Kurzweil、Dave Evans和馬斯克。
Ray Kurzweil是谷歌首席工程師,也是著名的未來學家。他堅持兩個主要觀點:所謂的技術奇點(The singularity)将在2045年之前發生;到2030年代,納米機器人将會栖身于我們的身體中。
Ray Kurzweil
納米機器人是Ray Kurzweil基于類似Superhuman的“混合式人工智能(hybrid AI)”,這種混合式人工智能利用新腦皮層(neocortex)連接配接,可以讓人類隻用大腦就能直接進入雲中。
Kurzweil此前預測說,到2030年,這些納米機器人将進入我們的身體。
另一位未來學家Dave Evans是矽谷創業公司Stringify的創始人兼首席技術官,他此前接受James Bedsole的采訪時談及了Kurzweil的納米機器人的創意。
Dave Evans解釋說,他認為技術和生物學的這種融合并不是牽強附會。事實上,他描述了如何發生這樣的三個階段:可穿戴階段(我們今天正在實作的事情),可嵌入階段(我們要努力的事情,通過神經植入物等)以及可替換階段。
上述兩位科學家多處于提出概念階段,但是已經有人将上述想法付諸實踐。
Braintree的創始人Bryan Johnson正在投資1億美元,用神經假體(neuroprosthesis)來釋放人腦的力量,最終使我們的神經編碼成為可程式設計。神經假體指的是使用電子裝置來替換受損神經系統或者感覺器官的功能。
Bryan Johnson認為,人類目前與資訊的聯系主要通過螢幕、鍵盤、手勢界面和語音指令的來完成,這實際上是一種有限制性的輸入/輸出模式。我們很少有機會讓資訊直接接觸到自己的大腦,神經假體的出現讓人類能夠通過大腦直接控制裝置。目前,Bryan Johnson創辦的公司Kernel正在利用這一技術解決帕金森等神經疾病。
伊隆·馬斯克提出了一個非正常并且幾乎引起争議的概念:神經織網(neural lace)。簡而言之,神經織網是一種旨在與人的大腦一起成長的裝置。它的主要目的是通過腦機接口優化心智輸出,使人類大腦輕松通路網際網路,進而跟上人工智能系統(并且有一天會融入人工智能)。
Superhuman:奇點臨近前對抗超級智能(super AI)的另一種人類?
馬斯克神經織網的概念,是他某種意義上對人工智能全面發展終結人類的擔憂,這種終結将會發生在技術奇點來臨之後。
Ray Kurzweil認為技術奇點将在2045年之前發生,瑞士人工智能實驗室IDSIA的負責人、“人工智能之父”JürgenSchmidhuber也在迪拜的世界政府首腦會議上認為,奇點臨近大約還有30年的時間,與Ray Kurzweil的2045年接近。
“就像生物一樣,在強大的機器和人造生命之間會出現一個重要的飛躍。雖然我們可能無法準确預測何時,但所有證據都表明奇點将會發生。”
從這兒角度來看,馬斯克提出neural lace并非憑空制造概念。作為一名人工智能的警惕論者,他擔心人類會創造出超級人工智能(super AI),超級人工智能最終會統治人類。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8-02-15
本文作者:克雷格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新智元,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AI_era”微信公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