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以高度的曆史自覺鑄就堅定的曆史自信

作者:光明網

作者:郝彤(甯夏回族自治區黨委黨校(行政學院)副校(院)長)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的決議》,全面回顧黨的百年奮鬥曆史程序,總結黨的百年曆史成就和曆史經驗,充分展現了黨牢記初心使命、永葆生機活力的曆史自覺,把握曆史發展規律、掌握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曆史主動和使命擔當,注重總結和運用曆史經驗的曆史自信,對全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具有十分重大意義。

《決議》回望過去,洞察曆史規律,掌握曆史主動,展現了百年大黨高度的曆史自覺。以史為鑒是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特征,我們黨曆來高度注重總結曆史經驗。曆史自覺是黨的百年奮鬥曆程中展現出來的重要政治品質,中國共産黨的曆史自覺深刻地浸染于黨的百年奮鬥曆程之中。百年來,我們黨始終重視對曆史的學習、對曆史經驗的借鑒和運用,這也是黨由小到大、由弱到強,不斷取得勝利、始終保持生機活力的一個重要原因。

《決議》指出,回望過去,我們要“勿忘昨天的苦難輝煌”。在黨的百年曆史程序中,總是牢記初心使命、砥砺前行,每當重大曆史關頭,都能夠以高度的曆史自覺、寬闊的曆史眼光和高超的曆史智慧,制定重大曆史決議,統一全黨思想認識,凝聚磅礴力量,開創更加壯闊的曆史新局面。在抗日戰争即将迎來最後勝利的關頭,1945年,黨的六屆七中全會通過了《關于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回答了黨内的普遍關切,統一了全黨思想認識,為黨的七大召開、迎接革命的勝利準備了思想條件。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了《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實事求是地評價毛澤東同志的曆史地位,充分肯定毛澤東思想作為黨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的偉大意義,提出了在中國建設什麼樣的社會主義和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标志着黨在指導思想上的撥亂反正勝利完成。自此以後,全黨上下甩掉了思想包袱,統一了思想認識,正式開啟了改革開放的大好局面。在建黨一百周年的重要曆史時刻,《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的決議》發出了新時代中國共産黨人牢記初心使命、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宣言,這是我們黨新時代曆史自覺的又一次集中展現。

《決議》呈現出新時代黨的曆史自覺的新特征。《決議》從現實次元出發,對中國共産黨百年奮鬥的曆史成就進行了高度概括,指出黨和人民百年奮鬥書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曆史上最恢弘的史詩。提出“兩個确立”,反映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心願,對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對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曆史程序具有決定性意義,必将在新的征程中得到證明。這是我們黨新時代曆史自覺的政治展現。從理論次元升華,提出了黨的百年奮鬥中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飛躍,即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曆史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實作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作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那樣:“我們黨的曆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曆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理論創新、進行理論創造的曆史。”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曆史軌迹中,展現了中國共産黨思想理論層面的曆史自覺。

《決議》立足當下,堅持以唯物史觀和大曆史觀回顧曆史、映照現實,借鑒曆史經驗、指引新的航程,彰顯了百年大黨的曆史擔當。中國共産黨肩負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複興的初心使命,從嘉興南湖的“小小紅船”一路走來,到今天駛向美好未來的“巍巍巨輪”,經曆了無數驚濤駭浪,創造了非凡成就。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起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确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進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使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上司下,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書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曆史上最恢弘的史詩,彰顯了中國共産黨永恒的使命意識和強烈的曆史擔當。

越是接近目标,任務就越艱巨,就越需要曆史擔當。今天的曆史擔當,就是肩負起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使命,不斷創造新的偉業、鑄就新的輝煌。《決議》提出:“全黨要牢記中國共産黨是什麼、要幹什麼這個根本問題,把握曆史發展大勢……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執着奮力實作既定目标,以行百裡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這是中國共産黨新時代肩負的偉大曆史擔當。“無愧今天的使命擔當”,需要我們用黨的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來鼓舞鬥志、明确方向、凝聚力量、堅定信心,以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态繼續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力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這樣的曆史擔當,需要我們堅持和發揚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上司的曆史經驗,特别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經驗,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上司下,把我們黨團結凝聚成“一塊堅硬的鋼鐵”,團結一緻向前進;這樣的曆史擔當,需要我們深刻汲取黨加強自身建設、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提高上司水準和執政水準的曆史經驗,不斷提高全黨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能力,永葆黨的生機活力,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而繼續奮鬥。

《決議》展望未來,堅定了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信心,不為風險所懼、不為幹擾所惑,蘊含了百年大黨新時代的曆史自信。《決議》指出,展望未來,我們要“不負明天的偉大夢想”。我們要用曆史映照現實、遠觀未來,進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堅定、更加自覺地牢記初心使命、開創美好未來。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影響廣泛,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國内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任務繁重艱巨,風險挑戰前所未有。“自信者不疑人,人亦信之。自疑者不信人,人亦疑之。”我們必須堅持唯物史觀,樹立正确的曆史觀,摒棄曆史虛無主義,堅定曆史自信,譜寫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史詩的新篇章。

曆史自信的底氣來源于“中國共産黨和中國人民以英勇頑強的奮鬥向世界莊嚴宣告,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新時代黨上司人民,以英勇頑強的奮鬥取得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态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十三個方面的曆史性成就、曆史性變革。曆史自信的理由來自于中國共産黨百年奮鬥的曆史意義。一百年的奮鬥,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的前途命運,開辟了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正确道路,展示了馬克思主義的強大生命力,深刻影響了世界曆史程序,鍛造了走在時代前列的中國共産黨。曆史自信來自于黨一百年偉大奮鬥積累的曆史經驗。堅持黨的上司,堅持人民至上,堅持理論創新,堅持獨立自主,堅持中國道路,堅持胸懷天下,堅持開拓創新,堅持敢于鬥争,堅持統一戰線,堅持自我革命。這十個方面的經驗是中國共産黨曆史自信的鮮明底色,更是創造未來的堅實根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産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這份自信,是這個百年大黨牢記初心使命、堅持曆史自覺鑄就的,是根植于我們黨帶領中華各族兒女共同創造的偉大奇迹,交融于我們黨始終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永遠與人民血脈相連、生死與共而彙聚起來的磅礴力量;這份自信,是這個百年大黨始終以史為鑒、開創未來、承擔曆史擔當塑造的,是源于我們黨始終保持團結統一、始終堅持自我革命、始終牢記鬥争精神的清醒意識,熔鑄于中國共産黨把握曆史規律、掌握曆史主動的強大能力。

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習近平總書記諄諄告誡我們:“回顧曆史不是為了從成功中尋求慰藉,更不是為了躺在功勞簿上、為回避今天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尋找借口,而是為了總結曆史經驗、把握曆史規律,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回首風雨一百年,黨已經向人民向曆史交出了一份優異的答卷。展望新征程,黨團結帶領全體人民又踏上了新的趕考之路。我們要牢記中國共産黨是什麼、要幹什麼這個根本問題,永葆曆史自覺、勇挑曆史擔當、增強曆史自信,埋頭苦幹、勇毅前行,為實作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鬥。

來源: 學習時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