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多元技術路線争鋒 動力電池産業發展提速

在原材料價格一路上漲的背景下,中國動力電池産業頂住壓力,再次獲得業績翻番的好成績。根據動力電池應用分會釋出的資料,今年1~11月,中國市場動力電池裝機量約為128.3GWh,同比增長153.1%,全年裝機量有望達成150GWh。

多元技術路線争鋒 動力電池産業發展提速

向“大而強”發起沖擊

自2015年至今,中國新能源汽車産銷量已連續6年位居全球第一,國産品牌迅速崛起。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釋出的統計資料,今年1~11月,新能源汽車市場火熱依舊,産銷量再創新高,累計産量已超過300萬輛,銷量接近300萬輛。

此外,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也實作了快速提升,由去年的5.4%提升至如今的12.7%。其中主要因素有私人消費占比大幅增加,為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長提供了強力支撐。這也表明,随着動力電池技術不斷成熟,消費者對于新能源汽車接受度越來越高,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由政策驅動轉向市場拉動。

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原司長高延敏表示,新能源汽車産業的蓬勃發展,帶動了動力電池産業的快速進步。如今,動力電池材料技術不斷開拓創新,工藝技術不斷疊代更新,電池制造成本逐年下降。可以說,新能源汽車産業的進步,離不開動力電池的助力。

動力電池應用分會統計資料顯示,今年前11個月,中國市場裝機量排名前10企業的市場占有率達92%,其中有9家是自主品牌;全球市場裝機量排名前10企業中,中國企業占據6席。

對此,中國化學與實體電源行業協會秘書長劉彥龍指出,在全面開放、競争的市場中,中國頭部電池企業在産品研發、技術突破、成本控制、服務能力等方面處于全球第一集團,真正實作了“大而強”的目标。

為了保證動力電池行業的規範發展,國家相關部門出台了多項政策和規劃措施。今年11月,工信部正式下發《锂離子電池行業規範條件(2021年本)》和《锂離子電池行業規範公告管理辦法(2021年本)》,并向全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旨在引導锂離子電池企業減少單純擴大産能的制造項目,加強技術創新、提高産品品質。此外,工信部、科技部、生态環境部等5部委聯合釋出的《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梯次利用管理辦法》,進一步引導車企、電池企業、回收企業、梯次利用企業共同推動廢舊動力電池的梯次利用和回收工作,真正實作新能源汽車和動力電池産業的綠色發展。

多元技術路線争鋒 動力電池産業發展提速

原材料價格不斷攀升 行業承壓嚴重

在動力電池産業加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着巨大壓力。原材料價格的不斷攀升,給動力電池企業帶來供應鍊方面的極大挑戰。

蜂巢能源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楊紅新指出,今年以來,新能源汽車銷量快速增長,但供應鍊的協同發展卻明顯滞後于行業整體增速,電解液中的添加液VC(碳酸亞乙烯酯)、六氟磷酸锂、LFP(磷酸鐵锂)、負極石墨化、PVDF(聚偏氟乙烯)、SP(導電炭黑)價格持續上漲,供應十分緊張。他預計,這種供需不平衡的狀況仍将持續,未來其他物料因擴産周期長、化工類擴産環評申報、裝置産能不足等原因也會出現供應緊張的情況。

有資料顯示,今年以來,正極材料钴酸锂價格漲幅超200%,電解液價格漲幅超150%;負極材料等供應持續緊張,導緻動力電池綜合成本大幅提高。持續承壓之下,比亞迪、鵬輝能源、國軒高科等電池企業紛紛發出漲價函。其中,比亞迪調整了C08等電池産品單價,統一上漲不低于20%。對此,比亞迪方面稱,此次調價主要是由于市場變化以及限電限産導緻的原材料價格上漲。國軒高科也在調價函中坦言,随着電芯原材料價格的持續上漲,動力電池企業目前面臨着新冠疫情以來最大的難關。

在劉彥龍看來,産業鍊供需錯配引發的“漲價潮”,其“病症”根源在于對資源及材料的重視和布局力度不夠,進而産生了一系列連鎖反應。未來,動力電池産業應謹記教訓,在關鍵資源、材料布局上引起足夠重視。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在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緻使動力電池毛利率持續下滑的情況下,龍頭企業依然呈現出較強的抗風險能力。近期,甯德時代拟投資135億元,在江西省宜春市建設新型锂電池生産制造基地。業内人士認為,電池基地有望助推動力電池産業加速更新。對于其他動力電池企業來說,客戶、産能、現金流仍是其在原材料暴漲下穩住發展的重要抓手。近日,蜂巢能源宣布完成B+輪共60億元的融資,本輪融資募集資金将主要用于研發新技術、建設常州四期生産基地、常州研發中心和常州總部管理中心。同時,蜂巢能源表示,2025年全球産能規劃目标提升至600GWh。

多元技術路線争鋒 動力電池産業發展提速

多元化路線百花齊放

在新能源汽車向市場化發展的程序中,動力電池出現多種技術路線争鋒的現象。對此,劉彥龍表示,從電池技術路線來看,磷酸鐵锂電池憑借經濟、安全等優勢,逐漸獲得使用者認可,市場需求升溫。今年1~11月,中國市場磷酸鐵锂電池裝機量達到64.8GWh,首次高于三元電池(63.3GWh)。

磷酸鐵锂電池的成本優勢也吸引了全球多家大型車企的關注和青睐,包括特斯拉、大衆、戴姆勒、通用、福特、現代等國際主流車企均表示要引入磷酸鐵锂電池,LG新能源、SKI等電池企業也在加快磷酸鐵锂電池領域的布局。

除了原有的技術路線,得益于新材料和新工藝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動力電池新技術開始嶄露頭角。

例如,億緯锂能重點布局的大圓柱電池技術,它也是特斯拉、松下等企業重點關注的電池技術方向。據悉,億緯锂能在大圓柱電池領域已擁有完善的技術儲備,并計劃投資建設20GWh乘用車用大圓柱電池生産線及輔助設施項目。

此外,矽負極電池、鈉離子電池也掀起了不小的熱度。廣汽埃安AION LX Plus配裝的新型鎳钴錳三元锂電池,系統能量密度達到205Wh/kg。與普通鎳钴錳三元锂電池不同的是,新型電池的負極加入了矽片。這種設計使矽在充放電過程中的膨脹和收縮被限制和緩沖(不會碎裂),同時也像海綿吸水一樣,讓矽負極發揮大容量的優勢,其核心特點在于大幅降低電池的品質和體積。

從矽負極技術的發展來看,提升動力電池能量密度的着力點已從正極拓展至負極等組成部分上。在這一行業背景下,采用金屬锂作為負極材料的锂金屬二次電池也受到更多關注。

近期,混合锂金屬電池供應商SES釋出了Apollo锂金屬電池,容量高達107Ah,據稱是目前全球單體容量最大的锂金屬電池,也是世界上首次公開展示的超過100Ah的單體锂金屬電池。

近年來,整車企業自主研發動力電池系統成為新潮流。從比亞迪的“刀片”,廣汽埃安的“彈匣”,到長城的“大禹”,再到岚圖汽車自研的“琥珀”和“雲母”,車企自主研發的電池系統各具特色,除具備高安全性外,提升續駛能力和節能管理等賣點也頗具吸引力。

有業内人士指出,由于市場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驅動力不斷增強,整車對動力電池的需求也開始出現分化,這也推動着動力電池企業對技術路線進行多元化探索。未來,在市場導向的作用下,電池技術路線将出現多條賽道,并行前進。

文:趙玲玲 編輯:孫偉川 版式:王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