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去世後,最後葬于何處?并未安葬在清東陵

溥儀作為中國曆史上最後一位皇帝,其人生也遭遇很多挫折。溥儀字浩然,他還有一個英文名字“享利”,這與其向往西方生活有關。1906年2月7日溥儀出生,1967年10月17日病逝,享年61歲。

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去世後,最後葬于何處?并未安葬在清東陵

溥儀是醇親王載沣的長子,3歲時被慈禧立為皇帝,承繼同治與光緒。1909年改元為宣統元年,宣統三年時,爆發辛亥革命,1912年2月12日,溥儀奉隆裕太後懿旨宣布退位,隻在位三年。溥儀生前并沒有廟号,死後也沒有谥号。

未選吉地?

按朝清朝體制規矩,新皇帝繼位後就要為自己選擇百年吉地,并營建死後陵寝。但由于溥儀3歲即位,隻當了3年皇帝,清朝就滅亡了,是以溥儀還未來得及為自己標明萬年吉地。

不過溥儀退位後,當時民國政府為優質清室,允許溥儀繼續住在紫禁城,享受半個紫禁城的自主權。而且溥儀的尊号并不廢除,民國政府以對待外國君主之禮對待溥儀,而且每年還供給遜位的溥儀及皇室四百萬兩白銀。是以溥儀在紫禁城内依然還可以享受作為皇帝的榮耀,可以稱孤道寡。

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去世後,最後葬于何處?并未安葬在清東陵

1915年,溥儀10歲時,清朝皇室決定為溥儀選擇萬年吉地。經步軍統領江朝宗推薦,清朝皇室花了四百元路費,把精通風水的前任廉州府教授李青先生請到皇宮,由他為溥儀蔔擇一塊萬年吉地。

最初确定溥儀的萬年吉地是在清西陵附近選。李青先生在筆貼式錫泉等人的陪同下,踏遍了西陵的山山水水,經過反複的勘測和蔔算,最後确定西陵後山轉東北口的地方是一處上吉佳地,也就是現在旺隆村北,俗名狐仙樓。

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去世後,最後葬于何處?并未安葬在清東陵

此處四面環山,中間是一場合産地,陵穴定在西北的山坡上,坐南向北,與崇陵遙相而對。李青寫了一一份《勘輿說帖》給皇室參閱,詳細說明選擇此處的好處。

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去世後,最後葬于何處?并未安葬在清東陵

皇室根據李青的說帖和錫皇的奏報,經過仔細讨論後,初步認為此處可以選用。但為了防止發生錯誤,皇室又派總管内務府大臣、前體仁閣大學士、軍機大臣世續親自到西陵進行實地查驗。世續看完很滿意。他回來後向溥儀奏報:“内堂外堂皆在紅樁界内,甚屬相宜”。于是溥儀的萬年吉地就此定下位置,并把此地圈禁起來。

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去世後,最後葬于何處?并未安葬在清東陵

死後葬哪?

由于民國給的溥儀經費并不多,看起來四百萬挺多,但由于經常不能兌現,溥儀及皇室成員經常出現經費緊張的事。既然萬年吉地已經選址圈地了,接下來就是興建陵寝,但溥儀哪有錢建造,隻能靠民國政府來建。但當時整個國家時局不穩,溥儀的小朝廷自身難保,民國政府哪有閑心給溥儀建造陵寝。是以溥儀的萬年吉地隻是選址了,并沒有興建動工。

1967年,溥儀因為患有腎癌等病,在北京病逝。溥儀病逝後并沒有安葬在自己的萬年吉地,總不能匆匆忙忙把溥儀給埋了。按照規定,溥儀被火化後,其骨灰盒就安放在八寶山的骨灰堂存放。

1980年,國家在政協禮堂為溥儀、王耀武、廖耀湘三人舉行了追悼會。會後,溥儀的骨灰盒被安放在八寶山公墓第一室。安放與安葬是兩個概念,是暫存的意思。

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去世後,最後葬于何處?并未安葬在清東陵

為何移葬?

1994年,旅居海外的張世義在崇陵西北興建了一座名為華龍泉陵園,為了提高這座陵的知名度,增加收益。張世義就找到溥儀未亡的夫人李淑賢,勸說她将溥儀的骨灰盒遷葬西陵華龍陵園。

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去世後,最後葬于何處?并未安葬在清東陵

在張世義的勸說下,1995年1月26日,李淑賢在一些人的陪同下,來到華龍陵園,将溥儀的骨灰盒安放在一個鋪有黃緞的靈台上。經過一個簡單的儀式後,李淑賢捧着骨灰盒走到事先挖好的墓穴前。由陵園從業人員将溥儀的骨灰放入水泥築成的“椁”内,至此溥儀的遷葬結束。

溥儀的墓地也是面南背北,遵從皇帝的最高規格。溥儀的骨灰遷葬儀式後,也标志着中國最後一個皇帝已經安葬了。

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去世後,最後葬于何處?并未安葬在清東陵

為何溥儀要遷葬在華龍陵園?

其實嚴格來說并不叫遷葬,因為溥儀在八寶山隻是安放。至于遷葬華龍陵園,當然與當初溥儀為自己選擇的萬年吉地有關。雖然此地并不在當初李青所選的位置上,但從位置來看,大體位置相近,溥儀家人不可能自己的那塊萬年吉地建造新的陵園了,選擇此陵園也考慮到當初的“萬年吉地”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