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寒帶的侵略擴張究竟有多難?為何說俄國“白撿了西伯利亞”?

自打十五世紀以來,俄國似乎就一直走在侵略擴張的路上,而且似乎樂此不疲。從當初僅僅隻有數萬平方公裡的莫斯科公國,再到後來兩千多萬平方公裡的沙俄,及至今天世界第一領土大國的俄羅斯,貌似俄國的地盤已經足夠大了,為什麼還要堅持不懈地進行領土擴張呢?

寒帶的侵略擴張究竟有多難?為何說俄國“白撿了西伯利亞”?

原因很簡單,俄國的大片領土地處高緯度寒冷地帶,河流的結冰期特别長,土地的耕種期特别短,而且糧食作物的生長周期短、社會生産的環境條件差。總而言之,這裡想要發展極為艱苦,是以曆數俄國幾個世紀以來從未停止的侵略擴張,本質上就是在尋找兩樣東西——适宜耕作的土地和暖水港。

俄國領土的擴張

向東向南,從十七世紀中期染指清政府管轄下黑龍江流域,再到十九世紀中期奪取北韓半島,以及在日俄戰争期間搶占旅順控制權,都是為了尋找在太平洋沿線上的暖水口和出海口;

向西向北,從擊潰瑞典奪取波羅的海的控制權,到擊敗奧斯曼帝國和土耳其帝國獲得黑海和土耳其海峽的權益,都是為了在大西洋沿岸上争取立足之地。現如今俄羅斯在太平洋和大西洋沿線的暖水港雖然還是捉衿見肘,但毫無疑問,領土擴張為俄國的發展提供了新的選擇。

寒帶的侵略擴張究竟有多難?為何說俄國“白撿了西伯利亞”?

而在另一方面,俄國的農奴制和封建君主專制一直是限制生産力發展的束縛,是以相比于西方國家,俄國缺少推動經濟有效發展的動力。而落後的封建思想和與西歐國家之間的互相排斥更阻礙了俄國的思想解放,導緻俄國的社會發展長期處于停滞不前的狀态,是以在這種内憂外患的環境下,俄國想要攫取财富積累資本,最好的辦法就是通過侵略戰争掠奪資源,通過對領土的侵占來積攢發展資本主義的原始條件。

比如說在占領西伯利亞地區以後,豐富的毛皮資源便落入了俄國人之手,而利潤豐厚的毛皮生意也被俄國人所壟斷。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俄國長期依靠領土擴充來發展的模式,正所謂“無土不歡,噬土成性”。甚至就算在今天,這種固念依然存在,正如俄羅斯總統普京所說的那樣——“俄羅斯的邊界沒有盡頭”,為何沒有盡頭呢?因為領土擴張永遠不會止步!

寒帶的侵略擴張究竟有多難?為何說俄國“白撿了西伯利亞”?

話又說回來,俄國雖然長期以來依靠領土擴張的方式攫取資源和财富,但從戰果來看,真正的勝利并不多,恰恰相反,多數戰争是以慘勝或者失敗而告終。

俄國人雖然生的高大威猛,而且素來有“戰鬥民族”的美稱,但事實上,他們并不善戰,之是以能夠奪取如此廣闊的土地,絕大多數是依仗了自己的人口優勢。

為什麼在這裡侵略擴充如此困難呢?

其中多半原因要歸咎到寒冷的氣候頭上;前面已經說到,俄國大部分領土都位于高寒地帶,這裡凍土面積廣闊,非常堅硬,無形中便給守城部隊增添了一層防禦,而且寒冷中士兵的往往難以施展開來,炮火槍械更是容易失效,再加上這裡糧草供應非常不便利,對于進攻方來說,打起仗來極為困難。

寒帶的侵略擴張究竟有多難?為何說俄國“白撿了西伯利亞”?

這樣一來,俄國雖然能夠憑借人口優勢和曠日持久的作戰來消滅臨近的國家,但對于距離稍遠的歐洲國家卻無能為力。同樣的,歐洲國家雖然觊觎俄國的大片領土,但考慮到那裡惡劣的環境,也不得不飲恨放棄!

當然,也有那不服輸不信邪的,比如說拿破侖,再比如說希特勒,曾經的拿破侖橫掃歐洲,所向披靡,然而卻偏偏在遠征俄國的過程中遭遇大敗,為法蘭西帝國的覆滅埋下了種子。

二戰時期的納粹德國雖然擁有當時最為強大的機械化兵團,而且士兵鬥志高昂,但面對死守城池的蘇聯紅軍,卻終究是敗在了低溫酷寒之下,最終不得不退出俄國。強如拿破侖、希特勒這樣的枭雄,尚且不能奈何俄國這片酷寒之地,其他人還能怎麼樣呢?

綜上所述來看,想要在俄國特别是西伯利亞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搞入侵是相當困難的,且不說這裡在低溫寒風的環境下難以被攻克,由于這裡終年寒冷,農業生産和資源開采都相當困難;再加上如此面積的土地必然需要大量的人員來管理和駐守,是以就算是打赢了戰争也恐怕難以完全掌控。在這重重因素之下,西伯利亞地區雖然面積廣闊,但卻成了無人問津的“荒地”。

寒帶的侵略擴張究竟有多難?為何說俄國“白撿了西伯利亞”?

俄國到底是不是“白撿”了西伯利亞?

僅僅是這樣的描述恐怕難以真正說明西伯利亞的寒冷,咱們不妨以氣溫統計來說明一下。

根據氣象台統計,位于西伯利亞地區的伊爾庫茨克氣溫常年位于零攝氏度以下,其中一月份左右平均氣溫更是低至可怕的零下三十度!試想一下,在零下三十度的環境中生活,該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然而低溫還不是最可怕的,由于地處高緯度,導緻西伯利亞地區白晝時間短光照不足,糧食産量往往很低,再加上适宜耕種的土地本來就不多,是以西伯利亞的糧食問題是當地居民需要克服的首要難關。

而且氣溫過低導緻當地的河流長期處于冰封期,陸路交通本來就不發達,現在又碰上航道停運,可想而知西伯利亞地區交通之不便。

寒帶的侵略擴張究竟有多難?為何說俄國“白撿了西伯利亞”?

實際上,西伯利亞地區期初是有一個國家的,名字就叫做西伯利亞汗國。然而在這樣一片偌大的國土上,卻隻生活着二十萬左右的居民。啥意思呢?平均幾十平方公裡的地盤上,就隻有一個人!可想而知,這樣一個人口稀疏的國家根本沒有組織防禦的能力,是以當年沙俄輕輕松松就占領了這裡,并将其納入俄國的版圖。

而在西伯利亞被納入沙俄以後,幾乎在沒有遭遇過任何實質性的入侵,這一方面跟衆多臨近的國家無力匹敵沙俄有關,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咱們前面提到的那些,既缺糧又缺人,關鍵是這裡還難以打理,既然如此,誰還懶得去入侵西伯利亞呢?怪不得有人會說“西伯利亞完完全全就是被俄國給百白撿了去”。

寒帶的侵略擴張究竟有多難?為何說俄國“白撿了西伯利亞”?

不是白撿,西伯利亞地區也是俄國通過戰争拿下的

其實說“撿”也不準确,畢竟這裡是當年沙俄出兵打下來的,而且再後來的法俄戰争和蘇德戰争中,俄國人都曾為保衛這裡的領土付出了巨大的犧牲。而其他心有觊觎的國家,卻又無力從俄國人手裡奪取,是以西伯利亞地區落在俄國人手裡無可厚非。

當如今來看,俄國人占據着西伯利亞卻是賺了大便宜的。

首先,西伯利亞的存在極大地壯大了俄國的國土面積,使之成為全世界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這也讓他在同不少歐洲國家的較量中占據上風;

寒帶的侵略擴張究竟有多難?為何說俄國“白撿了西伯利亞”?

其次,包括西伯利亞在内的遠東地區擁有極為豐富的礦産資源,這位俄國的後續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支撐。而能源恰恰是一個國家的發展之基,饒是二戰時期的日本和德國,即便兵勢再強大,缺少了礦産資源的支撐也隻是紙老虎而已;

最後,伴随着農業生産技術和品種改良的進步,有力地促進了俄國農業生産的發展,為解決俄國貧困人口的糧食問題貢獻頗豐。

這樣來看,西伯利亞還真有點“撿了個大便宜”的意思,畢竟它的存在對俄國的政治軍事以及生産和文化都産生了深刻的影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