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拼死營救明成祖朱棣,爵位承襲12代,死後還被配享太廟

在中國古代的封建曆史上,太廟擁有着非常高的地位,并非是一般人可以企及的地方。它是皇帝一家直系的專門祭祀場所,能夠在太廟當中祭祀是一種非常大的殊榮,又因為它隻屬于曆朝皇室,是以一般隻有皇帝的先輩可享此殊榮,并且如果隻是一般的皇親國戚還不行,還必須是近親或有功于江山社稷的皇親,或者是有大功于社稷的臣子才行。擁有這些前提之後,如果能夠在經皇帝允許才可在死後享用太廟的待遇。中國古代曆史上所有能夠配享太廟的皇親,當中無一例外都是為王朝做出重大貢獻的人,他們死後最低也是以郡王之禮厚葬。不過我們今天的主角卻是一個例外,他以大臣的身份獲得了這一榮譽,這個人就是朱能。

他拼死營救明成祖朱棣,爵位承襲12代,死後還被配享太廟

朱能是明成祖朱棣的愛将,在朱棣還未稱帝之時,朱能就已經在朱棣的麾下任職,後來朱棣并不甘心于燕王的身份,就開始向着皇帝之位進軍,這個時候,力保他的也是朱能,可以說,朱棣後來能夠繼承大明王朝的皇位與朱能是有分不開的關系的。

朱能早年任燕山中護衛副千戶,随燕王朱棣征戰漠北,與朱棣一起為燕地的發展創造了一個非常良好的外部環境,也擴大了燕地的統治面積,那個時期的朱能就以骁勇善戰而聞名于整個北方了。後來燕王朱棣為了奪取皇位,發動了靖難之役,朱能也為靖難之役的勝利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他先後擊敗耿炳文、李景隆,在靈璧俘虜平安等十萬人,守護了燕地核心地區的安甯,也為朱棣守住了大後方,更是累功至左軍都督府左都督。再後來,朱棣稱帝之後因為其在戰争當中所立下的功勞封成國公,加太子太傅。在當時所有武将的排名當中,朱能位居第二,僅次于丘福。

他拼死營救明成祖朱棣,爵位承襲12代,死後還被配享太廟

其實如果論據綜合實力的話,朱能實際上是在丘福之上的,因為朱能這個人不僅僅是有非常出衆的軍事才能,他在政治上也是如魚得水的,而丘福卻因為他在政治上的無能而導緻自己屢遭貶斥,甚至後來還連累了一家人被流放到海南。可是朱能卻不同,他的侯爵之位由家族之人世襲十二代,一直到明朝滅亡的時候才結束。

軍事上朱能不僅僅是能征善戰,叱咤風雲,他對于戰争局勢的把控也是非常的恰當,并且從不會因為失敗而束手束腳,如果不是他在靖難之役當中對于朱棣的屢次勸谏的話,朱棣很有可能已經撤軍,也就更不用提後來繼位了。建文四年,燕軍攻破東阿、東平、汶上,但在淝河戰敗,大将王真戰死,燕地的将士經曆了一場空前的大敗仗,這一仗幾乎傷了燕軍的根本,讓燕地士兵們士氣大減。

他拼死營救明成祖朱棣,爵位承襲12代,死後還被配享太廟

面臨着這種情況當時的衆将都勸朱棣退兵,可是朱能在分析了整個戰場的局勢之後按劍而起,道:“漢高祖十戰九敗,最終卻能奪得了天下。而今我們連連得勝,豈能小有挫折便退兵而回,向他人稱臣。”這一番話說的可謂是十分置地有聲的。實際上,當時燕軍雖然吃了很大的敗仗,可是燕軍的敵對勢力所承受的損失也并不比他們少上許多。是以,在這個時候需要的就是一股作氣,朱能并沒有像其他降臨一樣束手束腳,他的堅持也讓靖難之役離成功越來越近。除去英勇果敢之外,這個人也是十分忠心的。朱棣曾在一次戰争當中被敵軍團團包圍,眼看就要身首異處,衆将都覺得無力回天,隻有朱能敢做那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事情,也隻有他敢與天鬥帶兵去營救朱棣。皇天不負有心人,朱棣最終被成就解救出來,朱能也因為這件事情深得朱棣之心。

他拼死營救明成祖朱棣,爵位承襲12代,死後還被配享太廟

在政治上,朱能也十分具有頭腦。他從不向位居功臣首位的丘福一樣因為自己的個人感情而插手朝廷内政,朱能盡到了一個武将應有的本分,從不對文官知識多加言語,這樣朱能變成一個無可挑剔的大臣,讓明成祖朱棣對他越來越倚重,甚至還賜予他的丹書鐵券。

後來朱能在征戰當中病死,明成祖朱棣之後大為悲傷為他棄朝五天,這足以看出這個人在朱棣心目當中的地位。

參考資料:《明史·朱能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