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八十歲的張柬之,推翻了武則天的統治,他後來下場如何

在武周朝,還有一位名相,他就神龍變政的主導者張柬之。他發動神龍變政,逼迫武則天退位,擁立李顯登上皇位。他在八十之際的這次壯舉,被杜枚稱為手提社禝、上還中宗。那麼對大唐有中興之功的功臣張柬之會迎來怎樣的命運呢?張柬之同狄仁傑一樣,都是大器晚成之人。直到永昌元年,才被招考錄用為監察禦史,當時張柬之已64歲了。後又經過多年的升遷才升至鳳閣舍人,即中書舍人。

八十歲的張柬之,推翻了武則天的統治,他後來下場如何

萬歲通天元年,突厥默啜可汗趁契丹等反唐之際,便請求以其女與武則天之子和親、悉歸突厥降戶為條件,表示為唐效力。武則天正值外憂内患,意欲以侄孫武延秀迎娶可汗之女為妃。張柬之認為從未有天子迎娶過異族女子,這是對王朝的侮辱,進而表示強烈反對。觸怒了武則天的張柬之被趕出了朝廷,被外放到地方任合、蜀二州刺史、荊州長史等職。在狄仁傑和姚崇的推薦下,張柬之再度入朝,成為宰相。

八十歲的張柬之,推翻了武則天的統治,他後來下場如何

張柬之為相時,當時朝廷的政治格局是這樣的。武則天到了晚年時候,沒有精力來管事,于是張易之和張昌宗就幹預朝政。張氏兄弟挑撥太子李顯與母親武則天之間的母子關系,還大肆陷害不依附于自己的朝廷重臣,造成武則天與朝臣之間的君臣關系緊張。二張兄弟有意提拔自己的弟弟張昌期任雍州長史,但宰相魏元忠以張昌期能力不濟加以反對,這可是把張氏兄弟得罪透了。于是張氏兄弟就構陷魏元忠和司禮丞高戬兩人暗地稱皇帝垂老,應站隊太子。

張氏兄弟還拉來張說作證。張氏兄弟的這招可是一石兩鳥啊。要知道宰相魏元忠還是太子左庶子,是輔佐太子的官員。張氏兄弟對魏元忠和高戬的誣陷一旦做實,去除了眼中釘,又打擊了太子李顯和太平公主。哪知,證人張說立場不夠堅定,臨場變卦。于是氣急敗壞的張氏兄弟指認魏元忠、高戬、張說三人共同謀反。

八十歲的張柬之,推翻了武則天的統治,他後來下場如何

武則天為了維護張氏兄弟的顔面,張說和高戬被流放,魏元忠貶為高要縣尉。後來武則天病重。武則天幾乎跟外界斷絕了聯系,隻有二張兄弟服侍,别人一概謝絕探視。武則天病重,又與外界斷絕聯系,這讓忠于李唐的朝臣和李唐宗室都惶恐不安。雖說此前武則天已立李顯為太子,但此時的武則天被二張兄弟控制,說不定二張兄弟又會鼓搗出什麼幺蛾子。再說二張兄弟如果再與武氏兄弟聯手,那局勢更不堪設想。于是張柬之、李旦、太平公主等還有一些大臣發動兵變,殺了二張兄弟,讓武則天退位。神龍元年正月二十二日,兵變開始。變政将士沖進皇宮後,首先殺死了張氏兄弟。桓彥範請求武則天讓位于李顯。武則天眼看大勢已去,隻得答應。

八十歲的張柬之,推翻了武則天的統治,他後來下場如何

在這場變政中,張昌宗、張易之兄弟服誅,他們的三個弟弟也被殺死。其親信也被李旦、袁恕己等抓捕,張氏兄弟的勢力被徹底鏟除。但此次變政也留有遺憾,那就是張柬之等人沒有乘勝追擊,除惡務盡,鏟除武三思等武家勢力。在誅殺張氏兄弟後,洛陽長史薛季昶曾提醒敬晖借機鏟除武三思,以除後患。敬晖也曾向張柬之提及此事,但張柬之認為鏟除武三思一事留給皇上李顯做比較好,這樣李顯借鋤奸一事可以确立皇威。薛季昶聽後感歎,日後不知會身死何地。薛季昶一語成谶,正是因為沒有借機誅殺武三思,為日後變政五大功臣的慘死埋下了隐患。

八十歲的張柬之,推翻了武則天的統治,他後來下場如何

變政的第三日,李顯在時隔二十二年之後再度登上皇位。參與變政的朝臣張柬之、崔玄暐、袁恕己、敬晖、桓彥範都升官進爵,位列郡公。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也分别被加封為安相王和鎮國太平公主。這些朝臣和宗室都是變政的功臣,此時都權勢煊赫。這時中宗李顯為了加強皇權,壯大自己的力量,制衡這些功臣,就開始重用武三思等人。李顯為籠絡武三思,還曾親自到訪武府,對韋後和武三思的好事也是睜一眼閉一眼,并且還把女兒安樂公主嫁給了武三思的兒子武崇訓。最讓人啼笑皆非的是中宗李顯睜眼說瞎話硬說武三思也是神龍變政的功臣,并賜給他丹書鐵券,也就是免死券。武三思成了李顯的紅人,他在朝中的勢力迅速崛起。

八十歲的張柬之,推翻了武則天的統治,他後來下場如何

武三思的再度崛起引起張柬之等五大臣的高度警覺。張柬之等五大臣與武三思數度交鋒,武三思在李顯面前數進讒言,指責張柬之等為權臣。在武三思的建議下,張柬之等五大臣由郡公升格為王,但被革除了宰相職務。五大臣沒有了實職,成為手無寸權的人。張柬之等被削除實權,明升暗降後,武三思為防五大臣東山再起,仍不罷手。張柬之等人先後被趕出京城,下放地方擔任刺史,其中張柬之來到襄州擔任刺史。神龍二年,中宗李顯的女婿王同皎憤恨武三思專權,意圖除掉武三思。于是張柬之等人被前去王爵,流放偏遠的嶺南。

八十歲的張柬之,推翻了武則天的統治,他後來下場如何

張柬之此時已屆八十二歲高齡,他和六十七歲的崔玄暐經不起路途艱辛,在流放途中憂憤而死。這也正好逃過了随後武三思派來的禦史大夫的毒手。而敬晖、桓彥範、袁恕己三人死狀甚慘。敬晖被淩遲處死。桓彥範被在竹槎上反複拖行,骨肉分離而不死,又被亂棒打死。而袁恕己被逼喝下野葛汁,毒發疼痛難忍,指甲抓地時全被磨盡,受盡折磨仍不能死,後又被打死。在神龍變政中,張柬之等沒有借機鏟除武三思等武家勢力,導緻失勢的武三思與韋後勾結再度崛起,打擊張柬之等五大功臣,最終導緻了五大功臣的慘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