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微小如塵,也要活得熱烈

作者:陳亮

“打工文學”作為現代中國社會轉型期一份特殊的精神記錄,大多是對個體生命體驗的表述,作家希望用自己的良知與責任,喚起人們對命運的關注與關懷。

微小如塵,也要活得熱烈

陳年喜曾做過16年爆破工,2013年,他以一首《炸裂志》震動詩壇。從2016年起,在寫詩的同時,陳年喜開始了散文與非虛構寫作,《微塵》(天津人民出版社2021年5月出版)收錄了他創作的21篇非虛構故事,書寫了一群平凡而樸素的勞動者。他們是爆破工、運石工、鄉村木匠、農夫、農婦、小作坊老闆……這些人物雖曆經磨砺,卻活得熱烈。而作者自己的故事,則貫穿始終:在煙塵和轟鳴中養家糊口,在工棚和山野中寫下詩篇。作者用他的經曆,用他一次次經曆生死的感悟,用和他一起共事的朋友的故事,向讀者講述了一群在荒山野嶺中求生存的普通人的艱辛,沉靜地訴說着關于親情、愛情、死亡和欲望等主題。

作者隻有高中學曆,卻有着厚重的文筆,文字凝練、沉郁,飽含深情。他用詩意的筆觸,體察人世的悲歡和命運的幽深。《我的朋友周大明》寫做礦石提煉加工營生的周大明的故事。作者寫周大明煉金的環境,“院子裡的空氣總是彌漫着重重的藥劑味。一種淡淡的、苦杏味的暗香在其中彌散,仿佛北風裡的一股細柔輕風,有點刺鼻,有些沁心。這是氰化物的味道。”寫煉金時的情景,“随着高溫的金錠在冷水裡哧的一聲,白霧散盡,變成一坨黃澄澄的純金。”然而人生最可怕的是明天和意外不知哪一個先到來,由于長期浸化冶煉提金,氰化物與汞毒浸入身體,不久大明便離開了。經年之後,大明的妻子也來到礦上,“我聞到她身體裡淡淡的苦杏香了,像一股細柔的輕風,在粗粝的朔風裡飄蕩、逸散。那樣不易撲捉,又似乎無限濃烈。它與多年前的大明身上的苦杏味糾纏在一起,一直飄蕩到八年後的綏陽郊外這個細雨霏霏的黃昏。”

書中,作者記錄了自己以及工友的打工生活,通過自己的觀察、整理,完成了人物傳記式的創作,這些小人物的經曆也是時代的縮影。在《割漆的人》中,作者講述了他們工作環境的危險和生活的艱辛。“如果漆還沒有結膜,會很稀,不小心會流得滿手滿身,會中漆毒。漆毒是會要人命的,學割漆的人要扛得住幾回漆毒,才能‘畢業’。”“雨珠劈頭蓋臉,砸得眼都睜不開。有人就索性蹲在樹杈上,等待雨停。”《那場曠日持久的礦事》寫了作者剛剛過完年就召集勞工去四台溝開工的故事。衆多難題紛至沓來,整個過程跌宕起伏,作者寫得幽默,但讀者會心一笑後,卻留下更深的思考。

在作者眼中,技術老練的煉金人周大明和他的妻子,曾一夜暴富的老闆,背腳隊的故事……這些令人唏噓的、悲歎的、興奮的、激動的人和事,都已随風逝去,但他用詩意的民間叙述和口語化色彩的筆觸,将它們挽留在書中和讀者心中。他的文字給人一種力量,雖然是世間的一粒塵埃,但微小卻不卑微,一直努力活出自己的光彩。(陳亮)

來源:河北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