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連太子帶頭反對他的改革,他冷冷地說,太子反對,太子也得亡

網友們好,非常感謝朋友們打開小編的文章,我将一如既往的給大家開誠布公的分享一些知識和看法,如果說接下來的内容哪怕能對您産生一些小小的快樂,筆者将不勝榮幸!

咱們今天來聊一聊中國曆史上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為了改革,他不惜殺死了自己被立為太子的兒子,留下了一段讓人敬佩和歎惋的故事。

連太子帶頭反對他的改革,他冷冷地說,太子反對,太子也得亡

(孝文帝拓跋宏雕像)

公元494年,孝文帝正式遷都洛陽,遷都之後大批的鮮卑人也浩浩蕩蕩從舊都平城進入洛陽,但問題也層出不窮。比如鮮卑人的編發左衽,所謂“左衽”,指的是衣領前襟向左掩,而漢族自春秋時起,便将衣領向右掩,以示差別蠻夷。在《十三經注疏》中就有提到:“四夷左衽”,指的就是四方的少數民族的着裝與漢人的差別。再比如鮮卑本是遊牧民族,在服裝上男子為了便于騎乘多穿袴褶,女子則是衣夾領小袖。另外大多數人不懂漢語,在語言溝通上非常不友善。

正值初冬,抛下家業的鮮卑人遷到洛陽後,面臨着住宿和吃飯的問題,還有以後定居洛陽後,就不能像在北方一樣以遊牧過活,而他們又不擅長農業生産……種種問題無不需要馬上解決,否則,這些遷來的鮮卑人就會因與中原格格不入又會傳回北方,到那時就民心背離,拓跋氏家的統治就會出現危機。

孝文帝比誰都清楚自己面臨的問題,是以他在遷都之前便重用了一批漢族士人。為了加快改革力度,他在這些人的指點下進行了一系列革俗漢化,其内容大緻是:禁穿胡服,改穿漢服;禁說鮮卑語,統一漢話;鼓勵與漢人通婚;死後不得葬回平都,必須葬在洛陽;并将鮮卑人的戶口所在地一律改為河南洛陽。從此,這些鮮卑人全都成了河南洛陽人。

連太子帶頭反對他的改革,他冷冷地說,太子反對,太子也得亡

(遷都洛陽)

孝文帝的改革,自然招來了皇室和鮮卑貴族們的不滿,其中以太子元恂最為跳眼。

元恂是孝文帝和林氏所生,按北魏“子貴母死”的祖制,在他生下來不久母親林氏就被賜死,而他一直由祖母馮太後照顧撫養。對于元恂,馮太後一直非常寵溺,不似對孝文帝那般嚴苛。是以,元恂自幼性格嚣張,不喜讀書。

公元493年7月,孝文帝依制将元恂立為太子,并随同遷都洛陽。為了實施漢化改革,孝文帝經常出巡,這時候元恂便負責留守洛陽,并做些祖廟祭祀典禮的事情。

史書上記載元恂生得“高大肥壯”,洛陽濕熱潮悶的天氣,讓肥壯的他非常難受,又不能穿行動自由的袴褶,是以常常對舊都平城念念不忘,背地裡對遷都多有抱怨。

元恂居洛陽後,孝文帝便命漢臣高道悅做他的近侍,以督促他學習漢族文化。高道悅是個實誠人,他見元恂無心讀書,便時時規勸。元恂正對孝文帝大刀闊斧的漢化改革心生抱怨,見高道悅時時監督自己學習,便将滿腔的抱怨化成了對高道悅的仇恨。

連太子帶頭反對他的改革,他冷冷地說,太子反對,太子也得亡

(太子元恂)

公元496年八月,孝文帝出巡嵩山,元恂留守洛陽。

天氣炎熱,肥壯的元恂仗着孝文帝不在洛陽,便将所賜的漢族衣冠盡皆撕毀,着袴褶,以鮮卑“編發左衽”為自己的穿着打扮,還拒絕說漢話,仍保持鮮卑的舊有習俗。一些保守貴族們見元恂如此,便跟着也編發左衽。

高道悅見元恂如此,苦勸不止。但元恂早就對高道悅心生怨恨,于是趁孝文帝不在,與左右随從密謀,親手殺死了高道悅。因擔心孝文帝怪罪,又帶着随從,乘了禦馬,準備連夜逃回舊都平城,隻因領軍元俨把守城門,出逃未遂。

事情發生後,尚書陸繡不敢輕視,立刻快馬加鞭,将元恂之事彙報給正在嵩山出巡的孝文帝。

元恂的事情讓孝文帝很震驚,他想到本來就因為漢化改革,鮮卑貴族們就因觸犯了他們的利益而對自己非常不滿,不過是自己使用了高壓手段才得已實施。如今元恂身為太子,竟帶頭和自己唱反調,這正好給那些保守的鮮卑貴族們找到了借口。想到此處,孝文帝又難過又痛惜。

連太子帶頭反對他的改革,他冷冷地說,太子反對,太子也得亡

(出巡的孝文帝)

憤怒的孝文帝立刻傳回洛陽城召見元恂,并曆數元恂的罪過,最後将他杖責百餘,廢黜了他的太子之位,将他貶為庶民,流放到河陽一帶,命人看守,生活上隻配以粗茶淡飯維持他的溫飽。

元恂被廢後,那些不滿孝文帝改革的保守派鮮卑貴族們,便趁機拉攏元恂,暗中密謀叛亂。不過此事走漏了風聲,被人密報給了正在長安出巡的孝文帝。

孝文帝知道,隻要元恂活着,必然會不斷地被鮮卑保守勢力拉攏利用,對于自己正如火如荼的漢化改革,起到反作用。于是長歎一聲,命人帶着诏書和毒酒前往河陽,賜死元恂。

其實在改革的過程中,孝文帝早先就因皇後馮清不肯說漢話,廢黜過馮清了,但太子元恂竟不以此為戒,還頂風而上,也怪不得孝文帝要痛下殺手了。

連太子帶頭反對他的改革,他冷冷地說,太子反對,太子也得亡

(不敢反對變革的鮮卑貴族)

孝文帝賜死自己的兒子後,鮮卑貴族們便再也不敢對孝文帝改革發雜音了。

正是孝文帝的這種決心,才使得北魏的漢化改革得以成功,促進了民族之間的大融合,進而讓北魏從原始部落向封建社會挺進,維持了一個半世紀的國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