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247年,13歲的秦始皇嬴政登基,并同時修建自己的陵園,他心有猛虎,也知道自己沒有掌握實權,因而十分低調,到了21歲嬴政才親政,先是解決了内敵,後實作自己的大業。

嬴政掌權之後,并任用了李斯等人,嬴政能夠統一六國,雖與逐漸強盛的秦國脫不了關系,但也與和他同生共死的人脫不了關系,每一個想要實作大業的人,身邊都跟了不少陪他打天下的能人将士,嬴政的身邊也跟了這樣一群人。
秦王政二十六年,嬴政自稱“皇帝”,為始皇帝,為了防止六國貴族“死灰複燃”,就強迫他們看護皇陵,嬴政在位期間,光是修建陵園就耗費了39年的時間,而且又耗時耗力修建長城,造成民生疾苦。
長城再宏偉壯觀,秦始皇陵再神秘莫測,就越能夠顯示當時人們的生活,宋朝詩人陸遊寫詩《古築城曲》:築城聲酸嘶,漢月傍城低。白骨若不掩,高與長城齊。但秦始皇也曾說過一句名言,僅有十六個字,卻讓後世明君無地自容。
這十六字就是“功臣不能全身而退,嬴政何顔立于天下!”意思是說立下汗馬功勞想要隐退的功臣,嬴政覺得自己能這點願望都不能實作,也就無法立于天下,李斯後來當了秦朝的宰相。
陪秦始皇實作大業的王翦、王贲、王離、蒙恬、李信等人,秦始皇統一六國後都沒有進行殺害,絕大多數卻是被秦二世給逼死了,結局好的也是壽終正寝。
漢朝開國皇帝劉邦在打天下時廣收能者,大将韓信為劉邦馳騁沙場,大将彭越在為劉邦誅秦滅楚中也立有大功,公元前202年2月,劉邦也确實兌現了先前的諾言,封了韓信為楚王,彭越為梁王,還有其他立下大功的臣子們。
劉邦在衆人請他當皇帝時還假意推辭,韓信等人就說:“大王雖然出身貧寒,但能率領衆人掃滅暴秦,誅殺不義,安定天下,功勞超過諸王,您稱帝是衆望所歸。”劉邦也就當了皇帝,定國号“漢”,為漢高祖。
結果劉邦稱帝後就猜疑往日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們,彭越、韓信等人也就先後被廢殺了,諸侯王英布看着親如手足的往昔兄弟一個接一個被殺害,也恐自己性命不保,不得不起兵反了,但被劉邦平了。
史上像劉邦這樣的皇帝比比皆是,功臣們隻能共苦不能同甘,秦始皇的這句話也是讓後世明君汗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