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果扶蘇繼承秦始皇皇位,曆史上還會有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嗎?

公元前210年,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的第一任帝王秦始皇嬴政,結束了他居功至偉,雄才大略的一生。

在統一六國,開創帝制,書同文,車同軌的雄才大略之上,他也一樣有着如常人一般的希冀,希望能夠長生不老,他也曾派遣徐福求仙問藥,可到底是換不來壽元。

第五次東巡途中“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而與他随行的是趙高、李斯。盡管他的遺诏中,以扶蘇為繼承人,但此時的太子扶蘇,卻因為反對父親坑殺''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一事,而早被其敕令前往上郡,協助蒙恬修築長城、抵禦匈奴。并不在其身邊,而與其政見不同,又害怕扶蘇登基後對自己不利的趙高、李斯于是矯诏賜死扶蘇,改立秦始皇第十八子胡亥登基。苛政之下,秦二世而亡。

如果扶蘇繼承秦始皇皇位,曆史上還會有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嗎?

我們不禁要問,如果扶蘇能夠繼位,曆史之上還會有不斷回蕩的那句“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嗎?

我給出的答案是,絕無可能。

扶蘇,作為秦始皇的長子,史載“剛毅勇武,信人而奮士”,更有意思的是,他與秦始皇不一樣,他是一個堅定的儒家支援者,為人更是主張實行仁政,以仁政治國,主張國家休養生息。

如果扶蘇繼承秦始皇皇位,曆史上還會有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嗎?

雖然有着一如明成祖朱棣等人,直指扶蘇不堪大用。僅僅因為一紙诏書便“安心自殺”。内心柔弱無比,這樣的人更是難以掌控天下,但是曆史并不是割裂的。在春秋戰國時期,被發往邊疆,更是被以父親之名賜死者也是不勝枚舉,一如晉國太子申生。即便是明朝,如果朱允炆對朱元璋之死,秘而不宣,以朱元璋之名義下诏朱棣自殺,朱棣又會作何反應?

那麼他上位之後,仁厚的他主政之下的秦王朝必然會一改胡亥采用的“稅民深者為明吏”,以“殺人衆者為忠臣”的弊政。而當群衆沒有了這些被逼無奈以及生活所迫,又有誰會主動以命相博。陳勝吳廣,又何必奮盡餘生,因為一場滂沱大雨而孤注一擲呢?至于那些故地的山東六國貴族,又何以聚集民心?陳勝雖為楚人,“張楚”政權又何以興起?

如果扶蘇繼承秦始皇皇位,曆史上還會有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嗎?

而如果扶蘇冊立,他與蒙恬按照始皇帝所修築的長城防線,必然能夠對匈奴打擊尤甚,蒙恬作為秦朝名将,前215年就已經率軍30萬大敗匈奴,收複河套地區等地。

而至于秦始皇嬴政派遣到嶺南的五十萬人,在趙佗等人的帶領之下可以繼續經略嶺南,進更可以攻伐百越,退可以發展經濟、文化。試問一個日漸強大,疆域更加擴張的帝國,一個有為之君,豈不是衆人的希冀嗎?

可能還會有人說,六國貴族的複國之心會一樣促使他們反抗。但扶蘇除了是太子之外,其實身上更流淌着楚國勳貴的血脈。扶蘇乃是昌平君—戰國末期楚王的的親外甥。昌平君,是芈姓熊氏。而他更是久居秦國,被立為秦相。在秦王嬴政以王翦等人攻伐楚國之時,更是被項燕立為荊王,在王翦、蒙武等人的攻伐之下,最終兵敗而亡,項燕也自殺,而楚國由此而滅。

如果扶蘇繼承秦始皇皇位,曆史上還會有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嗎?

扶蘇如果能夠上位,那麼則意味着楚國貴族,大可以與之同富貴,而以“複楚”為名而起兵的項羽、項籍更是沒有了依仗,又拿什麼來起兵呢?

至于本就出身貧寒的劉邦大抵應該還隻能是安心做好本職工作,蕭何頗通事理,可以能夠身居高位,成一方大吏,而忍受了胯下之辱的韓信,則大抵也隻能投軍一路吧。

參考資料:《史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