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不易,請随手關注!
作者:毅品文團隊一恒獨步,無授權禁轉!
在法國,戴高樂的地位和聲望絕不亞于拿破侖。雖然,戴高樂沒有拿破侖那句經典名言“男人通過征服世界而征服女人”。但戴高樂讓法國人為之敬佩和感動之處,在于如果沒有戴高樂不顧生死,而是像他的上級貝當元帥,以及維希政府的官員一樣厚顔無恥,甘于寄人籬下當個可恥的法奸,那今天的法國絕不可能成為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至多也就是個無足輕重的二流國家,不僅在國際上沒有發言權和影響力,整個國家也會被歐洲和世界人民看不起。高盧雄雞更不是雄雞,而是人人厭惡的閹雞。

[戴高樂在英國廣播電台發表《告法國人民書》的演講]
正因為有了戴高樂這樣一位為了國家和民族舍生忘死的人,把自己的一切都和國家的前途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的執着信念。才有了他,以及和他有着共同理想的一些人,冒險逃出已經被德國軍隊占領的首都巴黎,一路向西橫渡英吉利海峽到了英國。甚至不顧自己的影響和官級(他當時隻是一個準将軍銜,而法國當時最高的軍銜為元帥),遠遠達不到和英國政府首相丘吉爾起平坐的狀态。他去求見丘吉爾希望得到他的同意在英國廣播電台發表《告法國人民書》的演講。丘吉爾在百忙之中接見了戴高樂,戴高樂一五一十的告訴他的來意,丘吉爾愣了好一會,根本不相信戴高樂有這樣的号召力的,以半開玩笑地口氣說“将軍閣下,你覺得你能代表法國嗎?”面對丘吉爾的質疑,戴高樂自然聽出了他話裡有話,思考了很久,他從容不迫地說:“當然能!我将代表法蘭西為自由而戰,直到把德國侵略者趕出國門。”
丘吉爾之是以用調侃的口氣和戴高樂說這一嚴肅的話題,是因為倆人曾經共過事,彼此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丘吉爾還是感覺戴高樂級别不夠,在法國知名度不高,不足以讓法國人民相信他。可面對戴高樂對祖國的赤子之愛,又極為了解,那就做個順水人情吧,你既然想在我們國家電台發表演說,行,至于效果是不是真的好,那就看以後的進展吧。于是,丘吉爾同意戴高樂在英國極具世界影響力的英國廣播電台發表《告法國人民書》的演講。因為,當時的英國正面臨着德國軍隊要強度英吉利海峽的巨大壓力,自由法國屬于決不投降的法國人,多一個盟友總比多一個敵人強的心理,丘吉爾才滿足了戴高樂的這一願望。
[巴黎解放後戴高樂接受人民歡呼]
1940年6月18日這一天,将永遠銘刻于法國的曆史。戴高樂在英國廣播電台(BBC)發表了題為《告法國人民書》,要求所有不想當亡國奴的法國人團結起來奮起抵抗德國侵略者。
當戴高樂擅自代表法國政府發表奮起抵抗德國侵略者的演講,很快風靡了他的祖國。這讓自羽為自己是法國唯一合法政府的維熙政府,惱羞成怒,對戴高樂進行了?缺席審判,當庭宣判戴高樂死刑。戴高樂當然知道自己這麼做肯定會有上述結果的,可在戴高樂的心裡,對他宣判死刑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他要的是盡快組建一支敢于同侵略者戰鬥的新型的法蘭西軍隊。他的征兵令通過各種途徑傳到法國熱血青年的心裡,不願當亡國奴的法國青年利用各種方式彙聚到“自由法國”臨時政府所在地的英國首都倫敦,戴高樂把建立起來的武裝力量稱之為“自由法國軍隊。”
軍隊建立起來了,力量不是很強大,但是,戴高樂考慮到這是法國政府的軍隊,決不能參照英國軍隊中外籍兵團的待遇,聽任英國人指揮,必須擁有自己的國别和獨立性。丘吉爾慎重的想了想,好吧,反正你就這點人,看你能成什麼氣候再說,也就滿足了戴高樂的要求。
僅僅有了軍隊,還是不夠的,既然已經擔當起反抗德國侵略的重任,就要敢于同僞政府分庭抗禮,自戴高樂發表《告法國人民書》後,成立自由法國政府的籌備工作就在緊張地運作之中。1940年6月28日自由法國政府成立,戴高樂被一緻推舉為新政府主要上司人,全面上司法國人民争取民族獨立,抗擊德國侵略者的鬥争。新政府剛成立,英國政府就在第一時間宣布承認戴高樂為自由法國的領袖,給足了戴高樂面子。
[戴高樂将軍就任第五共和國總統]
自由法國政府成立後,是在法國政府投降,自然而然的意味着法國大部分海外殖民地,同步歸屬于投降後僞政府的管轄中,自由法國的獨立和主權已無從談起,更談不上強國或大國地位。面臨如此的窘境,雖然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給自由法國的生存客觀上帶來了幫助,但是美國、蘇聯和一些盟國仍然拒絕承認戴高樂為法國的合法政府,盡管戴高樂作出各種保證和承諾,依然無濟于事。
主要原因為當時的西方國家都實行了一人一票的普選制,戴高樂擔任自由法國政府的最高上司人沒有來自民主選舉,合法性存疑;更為主要的是,戴高樂上司的自由法國政府不是在自己的國土上運作,軍隊實力和盟國相比簡直不在一個量級,更為不堪的是自由法國軍隊無論是武器裝備,還是後勤保障都由盟國提供,自身沒有任何造血功能。面對諸多艱難的處境,戴高樂不懼人微權輕,寄人籬下帶來的難堪,沒有消沉他的意志,更沒有放棄實作他的目标,沒有忘記為法國建立豐功偉績的使命,忍辱負重,竭盡全力為法國争取應有的利益。
當然,還因為由于這一尴尬的處境,自由法國政府不被盟國承認的無奈,各大國的各項重大決策他隻能事後得知。特别是美國參與歐洲戰場并成為主導,那些趾高氣揚的打了一場又一場大勝仗的将軍,更不把他放在眼裡,在諸如巴頓将軍們看來,就這樣的人,就這樣的幾條破槍的軍隊,也不知道打死幾個德國佬,還敢在我面前裝老大。可是,戴高樂怎麼不知道他們的高傲和對自己的冷漠,但為了讓法國盡快從德國的鐵蹄下獲得解放,置國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戴高樂,暫時放下了個人的榮辱和尊嚴,同盟國的将帥們努力周旋着。
[諾曼底登陸戰役發起後登上諾曼底灘頭的美軍]
1944年6月6日,反擊德國法西斯的最大一次戰役諾曼底登陸戰役勝利後,戴高樂強烈要求盟軍總司令艾森豪威爾将軍把盟軍的進攻路線重點放在巴黎。這讓艾森豪威爾很不開心,因為他和參謀部已經制定好的作戰計劃是繞開巴黎,直接向歐洲東部進軍和蘇聯紅軍齊頭并進直搗柏林。因為,在艾森豪威爾看來解放法國是要消滅維希政府,如同解放希臘之類國家,有點打草順帶着逮兔子的意思,在美國人看來自由法國政府,那能叫政府嗎,簡直就是一個鄉鎮級别的辦事機構,哪能享受戰勝國高大上政府的政治地位呢。
可是,戴高樂當然不能認同艾森豪威爾的看法,在這位盟軍總司令面前痛說自由法國政府的革命史,還真的感動了艾森豪威爾。好吧,分派一支部隊和自由法國政府的軍隊一起去擔負解放法國的重任吧。1944年8月26日,當戴高樂率領自由法國政府的軍隊穿過香榭麗舍大道,以二次世界大戰戰勝國的姿态,接受人民的歡呼,才知道戴高樂為了法國的榮譽和地位所付出的辛勞。
正是有了戴高樂在國家處于危難之時的敢于擔當,最終赢得了同盟國的了解和尊敬,終于在1944年10月23日,自由法國臨時政府才終于被美國、蘇聯、英國和中國四大強國承認。更是得益于這一基礎,為日後建立的聯合國法國成為五常之一水到渠成。
可以說戴高樂畢其一生為了法國國家的榮譽和地位而戰,才使得他至今在法國人心目中始終處于非常崇高的地位,就連2005年法國國家電視二台舉行的“法國十大偉人榜”評選,戴高樂是十大偉人裡得票最高的“法國偉人”,無疑,就是最好的說明。
參考文獻:《戴高樂主義論》
有什麼意見,歡迎在下方留言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