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1年6月,納粹德國入侵蘇聯,兵力龐大的蘇軍一路潰敗,先後在明斯克、基輔損兵上百萬,德軍以平均每天600公裡的速度一直突擊到蘇聯首都莫斯科城下,後來在西伯利亞援軍和寒冬雙重打擊下,才被迫後撤。
就在全世界對蘇軍戰力産生質疑的時候,蘇德戰場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斯大林格勒戰役打響,蘇軍在斯大林格勒面對優勢德軍,死戰不退,與戰争初期判若兩人,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對逃兵頒布了最嚴厲懲罰指令
1942年夏季,德軍集中25萬精銳,500多輛坦克、1200架飛機、7500門各種口徑火炮,向伏爾加河流域突擊,兵鋒直指斯大林格勒。在德軍的攻擊下,沿途蘇軍大規模逃亡,引起連鎖反應,廣泛恐慌。為了應對這一嚴峻局勢,7月28日,斯大林親自簽署準許,并公布了第227号指令。
該指令要求凡聽任部隊擅自撤退的指揮官一律撤職法辦;逃兵一律編成懲戒營,置于最危險的地段抗擊德軍的沖鋒;組織“督戰隊”将逃兵就地槍斃。為了執行這一指令,駐守斯大林格勒的第62集團軍在通往後方的橋梁、渡口等地安排沖鋒槍手,阻止任何人無故後撤。
讓所有人明白蘇聯已無路可退
通過開展廣泛的宣傳,讓斯大林格勒每一個蘇聯人都清楚這座城市的地位和影響。建國初期蘇聯各地白匪軍四起,糧荒嚴重,正是斯大林奉命來此平息叛亂、籌措糧食,才幫助蘇聯渡過糧荒,轉為為安。可以說,這座以領袖名字命名的城市就是蘇聯再次扭轉戰局的希望,也是人民心理防線的底線。
斯大林格勒也是蘇聯統帥部嚴令必須堅守的3個中心要點(還有莫斯科、列甯格勒)之一。這裡一旦失守,德軍向北可包抄莫斯科,向南可進占廣闊富饒的頓河下遊流域和高加索地區,奪占蘇聯的“糧倉”和石油産地。更何況,斯大林格勒還是蘇聯第三大工業中心和坦克生産基地。
換上了一位意志堅定的守城指揮官
為了守衛這座城市,斯大林親自發出号召:“蘇維埃戰士們,不準後退一步。”全城凡是能拿起武器的男女老幼都動員起來與德軍戰鬥。很快,作戰消極的第62集團軍司令洛帕京中将被解除職務。第64集團軍副司令,半年前還在中國重慶擔任蔣介石軍事顧問的崔可夫接替了這一職務。
崔可夫上任之初,就發出誓言:“我們要麼堅守住這座城市,要麼就死在這裡。”随後,他将麾下的6個師5萬5千餘人全部化整為零,就在這長29公裡、寬3公裡的城區内頑強堅持。崔可夫本人以身作則,拒絕了部下将指揮部撤過伏爾加河的建議,即使德軍已經距離他不足800米時,他依然指揮殘存的幾輛坦克進行抵抗。
在崔可夫等人頑強抵抗的5個月裡,蘇軍統帥部竭盡全國之力調動的百萬援軍陸續到達斯大林格勒外圍,并開始對德軍實施全面合圍,最後将其殲滅。1943年1月25日,蘇軍第21集團軍突入斯大林格勒,與困守的第62集團軍等部成功會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