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史:袁世凱的發家之始——小站練兵

清史:袁世凱的發家之始——小站練兵

前言

一個人的成功能帶來什麼?光宗耀祖的光環?!父母的喜悅?還是街坊四鄰的傳言?!不僅如此,如果一個人足夠的強大,甚至在中國大地上都能響徹他的名字。

起因

袁世凱小站練兵,為北洋集團的提供了形成的條件。

清史:袁世凱的發家之始——小站練兵

▲小站練兵

結果

小站作為晚清的軍事力量,其實是袁世凱的勢力,也為後來袁世凱的崛起提供了基礎。

清史:袁世凱的發家之始——小站練兵

▲袁世凱

始末

1.練兵的艱難

軍隊自古以來都是重中之重,軍隊就是君王的一把槍,可以前進征讨,可以保衛安危。不過軍隊可是一把雙刃劍,有人因為軍隊飛黃騰達,有人因為軍隊心生邪念,創造禍事。

袁世凱在小站鎮的時候,就一直在思考練兵的問題,在他眼中,練兵可以說簡單,但是将軍難找,雖然在清朝曾經有名震一時的湘軍,但是湘軍的訓練方法和袁世凱練兵并不一樣,因為曾國藩的湘軍大多數都是自己的人。

可以說湘軍裡面幾乎都是曾國藩的門生故人,不過袁世凱是參加科舉考試出來的,他沒有同學等關系好的人,為此複制曾國藩的道路并不可靠。

不過袁世凱在官場混迹多年,并不是一無是處,他還是有一些同僚,不過他們幾乎都在北韓,想到自己曾經的手下,袁世凱想到了劉永慶,他可是自己曾經的得力部下,如果他加入,就能為自己減少一些難題。

清史:袁世凱的發家之始——小站練兵

▲湘軍

2.練兵開始

袁世凱馬上寫信給劉永慶,而劉永慶知道袁世凱要練兵的消息以後,也馬上答應了,而且劉永慶不是自己一人前來,還帶了一部分人。

袁世凱的初步難題就這樣解決了,但是随之而來的還有另外一個難題,就是沒有出謀劃策的人,曾經打仗身邊都會有軍師,現在自己身邊隻有練兵的将領,雖然劉永慶等人練兵很好,但是他們并不能出謀劃策。

在軍中,如果要打仗的話,不能隻有武夫,還要有頭腦。于是這個時候的袁世凱想到了自己的結義兄弟徐世昌。

隻不過現在的他在家中為母親守喪,是以在袁世凱寫信的時候,徐世昌的表現也很為難。

不過徐世昌為難的不僅僅是守喪,還有官職的原因,因為徐世昌在朝廷是翰林院的人,負責給皇帝起草诏書。

清史:袁世凱的發家之始——小站練兵

▲徐世昌

現在如果讓他來到小站訓兵,就是自貶身份。袁世凱很快就想到這一層,他知道徐世昌答應是為了自己的兄弟情義,但是官職不能放棄,想到這一層的袁世凱決定保住徐世昌的官職。

于是袁世凱上書告訴朝廷,小站現如今缺少人手,是以希望徐世昌能夠幫忙,但是也希望朝廷保留他在翰林院的官職。

很快朝廷就同意了,徐世昌的加入讓袁世凱的煩惱又少一半,現如今軍中的政務幾乎都是由徐世昌處理。

可是随着小站班底的壯大,現如今已經有很多人當逃兵,小站的管理就不是很嚴格,為此又成為袁世凱的煩惱之一。

清史:袁世凱的發家之始——小站練兵

▲淮軍

3.小站班底的形成

不過出身淮軍的袁世凱想到了自己的經曆,淮軍是李鴻章建立的,雖然在後來的甲午中日戰争中失敗了,很多人閑賦在家,但是他們都是身經百戰的人。

再加上他們參加過的戰争都很有威懾力,袁世凱想到了淮軍的張勳等人,果然他們的加入整頓了小站不少逃兵,這讓很多人都不敢出逃。

本以為問題就這樣全部結束了,結果沒想到,又有問題接踵而來,因為袁世凱原則的大多數都是老人,但是老人的思想幾乎都很頑固,可是新的發展還需要新的思想,為此又成為難住袁世凱的一個難題。

當時已經有了武備學堂的出現,于是袁世凱馬不停蹄地跑到天津的武備學堂,經過人們的推薦,段祺瑞、王世珍等人都出現在袁世凱的眼中,袁世凱并沒有猶豫,選擇了全部錄取。

清史:袁世凱的發家之始——小站練兵

▲段祺瑞

新人的思想為小站帶來了不一樣的轉變,段祺瑞的軍事理論較強,王世珍又精通西方的兵制,是以在新人的結合下,袁世凱的小站整體面貌發生了變化。

而袁世凱也知道,如果當王,自然不能高高在上,需要與人親近,是以在小站中,袁世凱雖然身份比較高,但是他和小站中的人關系都很好。

有一個人想要娶青樓女子為妾,因為形象不好被袁世凱嚴厲批評,但是卻暗中為兩人舉辦婚禮,為此袁世凱在小站籠絡不少人才。

清史:袁世凱的發家之始——小站練兵

▲北洋軍閥頭目

小結

小站班底的形成加大了袁世凱的權利,并且成功地讓後來的清底退位,竊取到革命的果實。

【參考資料】

1.《袁氏當國》

2.《袁世凱與北洋軍閥》

3.《袁世凱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