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不易,請随手關注!
作者:毅品文團隊一恒獨步,無授權禁轉!
1929年在古田會議上,毛主席向與會同志們介紹羅榮桓時,由衷地說出“羅榮桓是個人才,是一位很好的上司幹部,對這個同志我們發現晚了”。這是迄今為止可以查到的毛主席最早一次對羅榮桓的評價。毛主席為何這麼對羅榮桓評價的如此之高,不是沒有原因的,而且羅榮桓還是1955年授銜中唯一一位不以赫赫戰功授予元帥軍銜的第一人。
羅榮桓究竟有什麼能力得到軍内這個至高無上的頂級榮譽,時間和曆史程序中發生的真實的事情,無疑就是最好的說明。羅榮桓是個人才,是一位很好的上司幹部,在這裡僅僅表述一點就可一之端倪。

[在山東抗日根據地的羅榮桓]
峥嵘歲月方知英雄本色。當抗日的硝煙在中華大地上燃起至1939年3月初,遵照中共中央和八路軍總部指令,羅榮桓與陳光率115師5千人的部隊向山東挺近,開辟新的敵後抗日戰場,一方面積極支援國民黨軍正面抗戰,緩解國民黨軍正面戰場的壓力;二是壯大八路軍的隊伍,解放被日寇侵占的國土。
請記住,1939年3月初,羅榮桓從山西省出發時所帶的部隊僅為5千人,到1945年抗日戰争勝利後,羅榮桓的麾下已經是擁有27萬正規軍,正規軍人數占八路軍、新四軍的三分之一。還不包括各縣區建立的縣大隊、區小隊等地方準軍事組織。這在當時所有的由八路軍、新四軍建立的抗日根據地中,是最為強大的軍事集團,也是根據地最為穩固的地區。
【建軍大業中的羅榮桓扮演者】
羅榮桓為何能把5千人的軍隊,擴充到27萬人這樣龐大的軍事集團,靠的是什麼,毋庸置疑就是靠他獨特的人格魅力,更是其獨到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才取得如此顯赫的成果。
時間回溯到1939年3月,羅榮桓率領115師一部剛進入山東省境内時,雖然在客觀上已有中共山東省委在蓬萊、黃縣、掖縣建立了三個縣級的抗日民主政權和根據地,但幾乎所有的城市和絕大部分的國土都在日寇的鐵蹄之下飽受煎熬。
[115師繳獲的日軍戰利品]
更由于山東省境内,山區衆多,交通不便,民風彪悍,這一特殊的地理條件和人文因素,形成了錯綜複雜的敵、僞、頑、友軍等共存的局面,既有堅決抗戰的地方愛國人士組成的民團,也有國民黨軍組織的幾次會戰如“台兒莊戰役”,原有建制被打散後,未能撤走遺留下來的國民黨軍隊,以及堅持抗戰的中共上司的抗日武裝,當然也包括那些賣國求榮,貪圖享樂的漢奸僞軍拼湊的隊伍。在上述錯綜複雜的形勢面前,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去打擊兇惡的日本帝國主義,這是八路軍進入山東從事敵後抗日戰争的重要主張。秉承這一宗旨,羅榮桓率部抵達山東境内後,除了及時和山東省委的主要同志召開聯席會議,認真聽取山東的抗日形勢,尋找需要工作的主攻方向。最終形成對堅持抗日的武裝團體,積極向他們闡明八路軍的抗日理念,對願意接受改編參加八路軍的隊伍熱情歡迎,暫時不願意加入的絕不勉強。同時,繼續堅持搞好同抗日的友軍關系,如需要配合戰鬥的友軍及時派出精幹力量給予支援,以減輕友軍的壓力,共同消滅日軍的有生力量,擴大八路軍在敵占區的影響。
【八路軍時代的羅榮桓,左三】
思想政治工作做得再好,宣傳工作做得再到位,不如一次勝仗來的最為直接和有效果。進入山東不久,羅榮桓就認識在戰場上取勝的極端重要性。當得知日僞軍對(郓城西北)樊壩開展掃蕩,為了打出八路軍115師的威名,向山東人民展示八路軍是個能打硬仗惡戰的軍隊。羅榮桓即刻指令115師主力出擊。加之樊壩戰鬥是八路軍115師在山東打的第一仗,直接關系到八路軍能不能在山東站住腳的關鍵一戰。戰前,羅榮桓詳細了解戰鬥部署,親臨前線指揮,極大地鼓舞了參戰官兵的士氣,擔任攻擊任務的八路軍官兵更把打赢這一戰,作為來到山東向山東父老鄉親的見面禮,官兵英勇殺敵,一舉消滅郓城僞保安團800餘人。旋即,又在肥城以南的陸房地區再次粉碎了日僞軍8000餘人的“九路圍攻”,打出了八路軍的軍威,堅信了山東人民對抗日到底的信心和決心。這兩戰的勝利,無形中擴大了根據地的範圍,讓更多的青年看到了八路軍是真正的抗日武裝,紛紛參加八路軍。
[115師攻克日據縣城]
115師在羅榮桓的指揮下,在較短的時間裡不僅在山東打開了局面,還擴編了隊伍建立起了根據地,一改山東抗日處于低潮的被動局面。同時,羅榮桓高瞻遠矚,緊緊抓住日寇主力南下,後方空虛,無力和八路軍進行山野鄉村争奪的有利時機,及時分兵進擊各地,到1941年,115師已相繼建立魯西、魯南、冀魯邊、魯中、濱海地區的抗日根據地。我們熟知的神出鬼沒,炸橋梁打鬼子的“鐵道遊擊隊”就是當時八路軍南下在魯南建立的一直活躍在鐵路線上的抗日武裝。
羅榮桓上司下的山東抗日根據地和抗日戰場逐漸向日寇的中心城市挺進,日益威脅到日寇在山東的利益。115師已經讓日寇感到如芒刺在背一般的難受,于是制定計劃,采取鐵壁合圍的辦法,徹底消滅八路軍在山東的上司機關所在地魯中抗日根據地。
【八路軍115師】
1941年冬,日寇糾集僞軍總計5萬餘人的部隊在飛機的配合下,采取步步蠶食的方法,對中共中央山東分局和115師師部等黨政軍部門進行殘酷的“掃蕩”,日寇通過步步為營的戰術,把中共中央山東分局和115師師部等上司機關合圍于沂水留田一帶。已經擔任山東軍政委員會書記,全面主持和負責山東省黨政工作的羅榮桓。面對撲面而來的5萬日僞軍,他極其沉着冷靜,因為面臨如此之多的大敵壓境的事情,對于經曆過土地革命戰争,特别是經曆過五次反圍剿的羅榮桓來說,早已處變不驚。如何跳出日寇設立的包圍圈,他終于等到一個有利的時機,出敵不意地率部向日軍占領區臨沂方向轉移。這一險招完全出乎日寇的意料之外,讓日寇措手不及,終于跳出了敵人的重重包圍,挫敗了日寇對山東八路軍上司機關的“掃蕩”。
【羅榮桓元帥之名當之無愧】
在幾年和日寇的戰鬥中,羅榮桓逐漸掌握了日寇的作戰經驗,這對于八路軍發展壯大抗日武裝,建立和鞏固,以及擴大抗日根據地工作,更能遊刃有餘。當日寇宣布投降的1945年,羅榮桓上司的山東八路軍相繼解放了除濟南、青島等幾座大中城市之外的所有國土,創造了關内八年抗戰中,八路軍、新四軍一部收複失地最多的一支部隊。尤其是1945年10月下旬,羅榮桓接到中央電報,要他“率輕便指揮機關,日内去東北”的訓示後。立即動員了近10萬人的正規軍向東北挺進,不容置疑的成為東北民主聯軍的中堅力量,迅速改變了在東北地區國共雙方的軍力對比,為日後林彪發動遼沈戰役,并取得遼沈戰役決定性的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留在山東的部隊,同樣成為華東野戰軍的主力,在陳毅和粟裕的指揮下,消滅了驕狂的國民黨王牌中的王牌新編第七十四師和淮海戰役的勝利。正因為羅榮桓在發展壯大人民軍隊中的巨大功績,當之無愧的成為唯一一位不以軍功獲得元帥軍銜的軍人。
參考文獻:山東抗日根據地
有什麼意見,歡迎在下方留言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