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賈母那麼喜歡王熙鳳,為啥對重孫女巧姐兒愛答不理?

有一個詞叫“愛屋及烏”。這個成語出自《尚書大傳·大戰》,“太公曰:‘臣聞之也,夫妻者,兼其屋上之烏;不夫妻者,及其胥餘,何也?’”也就是說,如果喜愛一個人,會連停在他家屋檐下的烏鴉都很喜愛;如果讨厭一個人,會連他家的牆壁、籬笆都讨厭。

賈母那麼喜歡王熙鳳,為啥對重孫女巧姐兒愛答不理?

賈母之是以喜歡林黛玉,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愛屋及烏”。因為黛玉的母親賈敏,是賈母最疼愛的女兒。是以,在黛玉尚未見過賈母的時候,老太太對她的關愛,已經展現得淋漓盡緻。

是以,老太太提前派了男女船隻,千裡迢迢跑到揚州,要接林黛玉進京。林黛玉尚未進賈府時,老太太已經等得心急如焚。等黛玉真的到了賈母的房裡,老太太顧不上讓她見禮,立刻就把她攬入懷裡,叫着“心肝肉”大哭起來。

當然了,随着黛玉與賈母的相處時間越來越長久,黛玉的性格、行事,也更是赢得了賈母的寵愛。

除了疼愛林黛玉,賈母最疼的孫輩還有賈寶玉和王熙鳳。賈寶玉就不必說了,王熙鳳能赢得賈母的寵愛,完全是因為仗着一張能說會道的嘴,天天哄得老太太笑得合不攏嘴,才得到了賈母的另眼相看。

賈母那麼喜歡王熙鳳,為啥對重孫女巧姐兒愛答不理?

賈母對王熙鳳的偏愛,賈府人都看在眼裡。同樣一件事,由王熙鳳說出來,和由别人說出來,是完全不一樣的效果。賈母一聽見王熙鳳說話,立刻就眉開眼笑,極力支援。就拿襲人元宵節的時候,沒有跟在賈寶玉身後出來這件事來說。當時賈母很生氣,王夫人趕忙解釋說:“她媽前日沒了,因有熱孝,不便前頭來。”

王夫人的解釋,讓賈母更生氣了:“跟着主子,卻講不起這孝與不孝,若是她還跟着我,難道這會子也不在這裡不成?皆因我們太寬了,有人使,不查這樣,竟成了例了。”

王熙鳳一看賈母動怒,立刻說了一番“三處有益”的話,王熙鳳一發言,賈母立刻眉開眼笑,忙道:“你說得很是,比我想得周到,快别叫她了……”

賈母吃一碗飯,都能想起來王熙鳳。她曾經命人将自己的紅稻米粥,給王熙鳳送去。這碗粥,無疑非常适合當時正在生病的王熙鳳。老太太對這個孫媳婦的疼愛,是發自肺腑的。

賈母那麼喜歡王熙鳳,為啥對重孫女巧姐兒愛答不理?

可讓人感到奇怪的是,賈母雖然很喜愛王熙鳳,但卻并沒有“愛屋及烏”,順帶着喜歡王熙鳳唯一的女兒巧姐兒。雖然巧姐兒也是賈母唯一的一個重孫女。

巧姐兒出痘疹的時候,賈府上上下下也隻有王熙鳳在忙碌,賈母甚至沒有打發人問一聲;巧姐兒第二次生病的時候,倒是劉外婆給王熙鳳出了個主意,巧姐兒才睡安穩了。

每次巧姐兒生病,整個賈府之中,似乎隻有王熙鳳一個人擔憂,别人都置若罔聞。那麼,賈母為什麼會對這個唯一的重孫女愛答不理呢?其實,原因也很簡單——孫輩太多了,疼不過來。

林黛玉進賈府之後,住進了賈寶玉原先居住的碧紗櫥,賈寶玉搬到了外面的大床上。迎春、探春和惜春,原來也是跟着賈母一起生活的,後來怎麼樣了呢?

原來,近日賈母說孫女們太多了,一處擠着不便,隻留寶玉、黛玉二人在這邊解悶,卻将迎春、探春、惜春三人移到王夫人這邊房後三間小抱廈内居住,令李纨陪伴照管。

原先一直跟着賈母一起生活的幾個孫女,賈母都照顧不過來,打發給了王夫人和李纨,就更不要說重孫女巧姐兒了。畢竟,此時的賈母已經是七十多歲的老人了,精力也肯定衰減了,再加上賈寶玉和林黛玉兩個人能鬧騰,更會分散老太太的精力,這兩個孫輩才是老太太的心尖尖,照顧好他們才是賈母最挂心的事。

“隔輩疼”,也往往隻是對孫輩的疼愛,等到重孫這一輩,很多老人是不可能像對待孫輩那樣。再則,賈府中奴仆無數,不愁沒人好好照顧巧姐兒,賈母這個曾祖母,自然也就樂得輕松,把自己更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兩個玉兒”身上。

是以,雖然賈母很疼愛王熙鳳,但對重孫女巧姐兒,難免有些不冷不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