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身體健康牽動着每一位家長的心,尤其是孩子小的時候,幾乎每時每刻都在想着孩子是不是穿暖了,是不是吃飽了,是不是不開心了,是不是該睡覺了。
即便照顧得精心細緻,也有考慮不周全的時候,讓寶寶生了一些小毛病。相信隻要按照科學的方式喂養,寶寶基本上就能健康發育,不必要太過焦慮。

前些天去了朋友家看她的二胎寶寶,距離上次來他家已經有三個月的時間了,但是看到這個8個月的寶寶似乎有點太瘦弱,個子也沒有長高多少,我就有些疑惑地問朋友,是否已經添加了輔食。
朋友也是怨聲載道,除了母乳和奶粉,其它的什麼都不吃。我又看了看她家給寶寶準備的輔食,就明白了原因。
比較潮流的米粉,她家沒有準備;雞蛋煮熟以後沒有弄成碎;熬的粥米粒分明……總之,這是适合大孩子吃的,并不适合這8個月的寶寶。
跟朋友說明白了之後,她終于弄明白了寶寶體弱的原因,決定慢慢地培養孩子對輔食的興趣。相信過一段時間,他家的小寶寶一定可以變得強壯起來。
小寶寶的身體發育是有一定規律的,家長們要抓住規律科學喂養,這樣才能助力寶寶的身體發育,否則就是在起反作用。那麼先來看看寶寶身體發育有哪些規律吧。
寶寶身體發育有哪些規律?
一般來說,當寶寶小的時候,體重是最能衡量寶寶發育狀況的标準。
出生時:男嬰大約3.3KG,女嬰大約3.2KG。當然也有超重的情況,但此項資料是我國的平均資料。
3個月之前:平均每7天體重增加大約為300克,這是寶寶發育最快的時間。
6個月之前:平均每7天體重增加大約為200克,寶寶的發育速度逐漸變緩。
9個月之前:平均每7天體重增加大約為90克,寶寶的發育速度依然在放緩。
1周歲之前:平均每7天體重增加大約為70公斤。截止到這個時候,寶寶的身體比出生時大約增長了9-10斤。如果喂養營養豐富的話,或者寶寶有非常好的身體基因的話,可能體重會是出生時體重的4倍。
及時發現寶寶的身體發育是否符合基本情況,那就需要家長們及時測量。由于寶寶在6個月之前身體發育比較快,是以應該每個月測量一次;
到了6個月以後,身體發育逐漸放緩,那麼就需要每2個月測量一次。随着寶寶的年齡增長,那麼測量的間距也可以越來越長,比如4歲的寶寶半年測量一次即可,而6歲的寶寶一年測量一次也可以。
除了體重以外,身高也可以衡量寶寶的發育狀況
出生時:不考慮父母遺傳因素的話,我國寶寶出生的平均身高為50厘米。父母身高較高的話,那麼寶寶的原始身高可能會高一些,但不會高出較多。
3個月之前:每個月身高基本上可以增長大約3厘米,這時寶寶的發育處于快速生長期。
6個月之前:每個月身高基本上可以增長大約2厘米,寶寶的發育速度逐漸變緩。
1周歲之前:每個月身高基本上可以增長大約1.5厘米。截止到這個時候,寶寶的身體比出生時大約增長了24-26厘米。如果喂養營養豐富的話,或者寶寶有非常好的身體基因的話,可能體重增長還會更快。
按需喂養是關鍵
足量的蔬菜供應。在6個月之後,為了滿足寶寶的生長發育可以适當添加輔食了,雖然蔬菜對于寶寶來說味道有些不好,但是要激發起寶寶對蔬菜的興趣。這就要求父母們多動腦筋,色彩鮮亮的、樣式新穎的、營養可口的蔬菜都會赢得寶寶的青睐。同時,也可以“蔬菜消失術”,讓蔬菜在不知不覺中讓寶寶吃下去。
适量的水果供應。水果裡面包含着促進寶寶生長的很多營養元素,寶寶可以給寶寶吃一些不溫不涼的水果,尤其是蘋果。如果寶寶胃脹,還可以給寶寶蒸水果吃,但要知道蒸水果會讓一些營養元素流失。
豐富的肉蛋奶供應。蛋白質是促進寶寶生長發育的主要營養元素,而其大多數來源于肉蛋奶。寶寶喝母乳和奶粉都可以擷取一定的蛋白質,那麼還可以給寶寶吃瘦肉、雞蛋等高蛋白的食物。但要注意的是一定要适量,不能過多,否則會導緻寶寶消化不良。
輔助寶寶身體發育得快一些是好事,但是一定要注意輔食種類的選擇,不能一次性添加過多,以免發生過敏現象或者消化不良的現象。同時,也需要按照寶寶身體發育的需求去添加輔食。聰明的爸爸媽媽們,你們學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