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學擴招伴随就業難,“象牙塔”已淪為拿學曆,為啥上大學?

相信咱們都看到了一個共同的現實問題,現在的大學畢業生真的是越來越不值錢了。從曾經的“象牙塔”裡的天之驕子,到現在大學生就業難的現狀,确實讓我們不得不感歎,30年河東,30年河西。

大學擴招伴随就業難,“象牙塔”已淪為拿學曆,為啥上大學?

如果放在30年前一個大學生畢業之後,基本上就等于這輩子的生活,就衣食無憂了。不論是工作還是住房,包括社會地位,絕對是人人羨慕的身份象征。可是目前大學畢業之後,工資收入普遍處于社會的較低位置。甚至還會被朋友們調侃說,3000塊錢的月工資,不一定能招得來一個“農民工”,但是一定能招來一個大學畢業生。但是自從1978年以來,大學畢業生常年保持增長的狀态,多到什麼程度呢?咱們得從2000年開始說。

咱們國家在2000年以前主要還是依靠國内經濟運轉,是以對于進階知識分子的需求量并不是特别大,當時咱們國内大學畢業生,每年僅100萬人左右。可是2000年中國加入了WTO世界貿易組織之後,中國的大門向世界正式打開了,這個時候來自各個國家的文化,商品,科技,旅遊等等,各種各樣的東西都融入了國門,我們中國的文化和産品也要走向世界。這也就意味着咱們國内需要大量的高素質人才來做這些事情。

大學擴招伴随就業難,“象牙塔”已淪為拿學曆,為啥上大學?

随着大學不斷地快速擴張大學畢業生的人數也呈爆發式的增長,從2000年每年近100萬的大學畢業生,到2021年大學畢業生達到了900萬人以上。好處就是咱們國家全民教育素質的提高,各行各業都有大量的大學生參與進來,高學曆人才在工作當中,不知不覺的就會優化社會上面的各個行業的運作标準。但是大學擴招,也就意味着大學畢業生的含金量直線下降。何況是連續幾十年的擴招,曾經隻有每個地區出類拔萃的尖子生,才能考上大學。到現在最容易進的二批大專線,滿分750的聯考分數線,隻需要考200多分就可以上大學了。

上大學由曾經的嚴進嚴出,到後來的嚴進寬出,再到現在的寬進寬出。結果導緻許多普通大學生畢業之後,就會覺得就業難。公務員和國企越來越難考,畢竟高學曆人才多了,就業崗位也是有限的,競争自然而然地就大。特别是最近這些年,每一年大學畢業生都有大幾百萬人,如果不是名校畢業,想憑着普通的大專或者大學學曆,找到一份穩定且收入還不錯的工作,其實是非常困難的。同樣也是由于就業難,創業難,考公難,是以才催生了越來越多的考研一族。

大學擴招伴随就業難,“象牙塔”已淪為拿學曆,為啥上大學?

相信大部分人上大學的目的,主要還是為了就業,工作能找得好一點,然後再談奉獻。對于社會來說,對于老闆來說,大學生自然是越多越好,因為大學畢業生國家早都不包配置設定了。是以絕大部分的大學畢業生,第1份工作往往會去私人企業上班。用人機關自然是高興的,畢竟花同樣的錢用一個大學畢業生,要比初高中生成本效益高。甚至接上跑腿送外賣送餐的快遞人員,有相當一部分人的學曆都在專科以上。

可是物以稀為貴,大學生太多了,工資自然就漲不上去。是以咱們的聯考制度是不是遇到了什麼問題?以前總說聯考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隻要考過去了,就能夠解決人生後半輩子的就業和吃飯問題。而現在大學畢業之後,就業率慘不忍睹的情況之下,還是要上大學。那麼上大學的意義到底在哪裡呢?我們是否還有必要堅持,讓孩子好好學習,以後考大學這條路呢?現在确實是時候好好反思一下。

大學擴招伴随就業難,“象牙塔”已淪為拿學曆,為啥上大學?

畢竟每個家庭的情況不一樣,先談談上大學畢業之後的人生規劃,大概分成幾種有用的途徑。第一是考公,說句實在話,在二三十年以前,咱們國内公務員是不需要單獨考試的,包括老師,國企,有很多現在的熱門職業,曾經隻要是個大學畢業生,就很容易配置設定進去。可是随着大學畢業生越來越多的情況之下,配置設定工作逐漸地就改成了考試招聘制。但是有一個前提要求,隻有大學畢業生才有資格參與公務員、教師和國企機關的考試。是以上大學的一條重要出路,就是畢業之後不找工作,潛心考公。

第2點就是考大學,考研究所學生。畢竟還是由于大學擴招而造成的,大學畢業生就業競争過于嚴重。好一點的機關,好一點的職位,根本就不會去普通學校招聘,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原因,是以隻有上了名校,甚至拿到了研究所學生學曆,才有可能更勝一籌。是以當今社會的大學畢業生過多,現在的985、211院校畢業,很像30年前的普通大學畢業生了。

大學擴招伴随就業難,“象牙塔”已淪為拿學曆,為啥上大學?

第3點就是随波逐流,這個原因确實非常的現實,畢竟當今社會就别說是公家的機關,即使是私人企業,除了銷售崗位之外大部分的招聘要求上面,都會填寫大專及以上學曆。這就意味着國中和高中畢業的人,進入社會之後,除了去工廠跑腿,銷售之外,基本上是沒有什麼選擇工作的權利了。

沒有大學畢業的文憑,在城市裡找個還湊合的工作,都非常的困難,想随波逐流都不一定有機會。這個時候就出現了一個很尴尬的場景,一邊是大學畢業之後就業難,一邊是聯考熱。咱們确實需要有一定的規劃,想好進入大學之後,路該怎麼走?畢業之後打算幹什麼?考不考公,打不打算創業?一定要提前做好心理準備。畢竟上大學的學費加生活費,住宿費放在一起,也是要花不少錢的。

大學擴招伴随就業難,“象牙塔”已淪為拿學曆,為啥上大學?

如果隻是把上大學作為一種面子或者談資,成本效益就顯得太低了。隻要咱們國内人口暫時降不下來,大學畢業就業難的問題,就很難得到有效地解決。或許這也是大學快速擴招的一種弊端,畢竟讓年輕人上大學接受更好的教育,總比模仿曾經上山下鄉鍛煉要強得太多了。

繼續閱讀